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黃鶴一去不復返 ——「拾糞畫家」黃鶴的悲歡人生及其畫作(二)

黃鶴一去不復返 ——「拾糞畫家」黃鶴的悲歡人生及其畫作(二)

原標題:黃鶴一去不復返 ——「拾糞畫家」黃鶴的悲歡人生及其畫作(二)


微信版第191期


黃鶴一去不復返


——「拾糞畫家」黃鶴的悲歡人生及其畫作


汪立軍

黃鶴(1893—1957),號松仙。宣城東南鄉張家橋人。……自幼酷愛繪畫,尤善畫人物,筆法生動、設色淡雅,並富有濃郁的時代特色,深受里人喜愛。


他一生清貧自守,從不趨炎附勢,常用畫筆直抒胸臆,表達其愛憎之情。……他一生默默作畫於民間,當地鄉親尊其人,愛其畫,並敷陳出許多帶有傳奇色彩的美好傳說。


——節選自《宣城縣誌》


3


從抗戰爆發到新中國解放的前後20年時間是黃鶴繪畫技藝成熟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他潛心讀書作畫,撰寫學習筆記,創作了一大批代表性作品。《西施浣紗》、《霸王舉鼎》、《蘇武牧羊》、《六賊圖》、《品茗圖》等等,儘管這些畫大多取材於民間傳說,但畫家嫻熟的筆墨技巧令人稱奇。中國繪畫技法真是一個有趣的集中體,它可以將嚴謹與狂放、色彩與水墨、乾枯與濕潤在同一時刻巧妙地糅合運用在一張作品中。



黃鶴作《品茗圖》


抗戰結束後,黃鶴在孫埠、寧國一帶教過幾年書。他的藝術之路依然坎坷動蕩。此間,他曾想到近在咫尺的黃山寫生,可惜三次都沒有成行,成為他一生的遺憾。解放後,他的國文老師身份似乎也還堅持了幾年,在那個政治火熱的年代,黃鶴的傳統繪畫題材無疑是與時代的政治要求相背離的,因此,黃鶴的身份和際遇沒有改變成為必然。


這一時期,黃鶴的生活更加困頓,有時候甚至連基本的繪畫材料都難以為繼。黃志堅老人回憶說:「有一次我母親邀請大伯畫一幅關公,但他買不起紙。他自嘲『晴天天天撿狗屎,雨天想畫沒有紙』。」黃志堅的回憶令人很難想像,黃鶴當年自嘲的表情,是沉痛、是苦悶、還是哀嘆。


晚年的黃鶴生患氣管炎,病痛的折磨使他無法參加生產勞動,就和兄弟一起生活,閑來無事便幫著兄弟家拾起了狗糞。拾狗糞,成為這位身懷絕技的畫家人生歷程中最後的詠嘆!

隔著六十年的塵封歲月,我們依然可以看到黃鶴晚年生活的寂寞與窘迫。 1954年初夏,畫家接連創作了三幅《拾糞圖》的自畫像。



黃鶴作《拾糞圖》


第一幅題為《運氣來了》,畫中以純水墨線條描繪一帶帽老農,身背糞筐笑著等待眼前一隻正待排泄的黑犬,畫面的背景用淡淡的水墨渲染,空無一物。款題「運氣來了,老歸園林務農不行,積福也窮,積糞更窮。」畫作完成後,畫家似乎還未盡興,又畫了第二幅。畫面的形式由斗方調整成豎式立軸,增加了S形構圖的山水田園背景,畫中人物也由帶帽的老農改變為直接用寫實的畫像手法繪就的自畫頭像,畫中的黃鶴身材不高,面帶微笑地身背糞筐而身體向前微微前傾。眼前面對的還是那隻極其生動傳神的黑犬。畫到此,畫家似乎仍舊還不滿意,又接著畫了第三幅,這一幅豎式立軸,長34厘米,寬110厘米,畫面在第二幅背景處理的基礎上,在中心位置增加了一棵參天的松樹,先生自號「松仙」,畫面的處理暗合先生的字型大小,並與畫中人物的神態氣質交相輝映,比起前兩幅,第三稿的人物造型更加簡練而生動,畫家的表情神態刻畫的看似微笑、又不似微笑,那是他自己要表達的無奈、自嘲、苦悶和寂寞的全部,畫面的右上角題以長款:「人畫畫中人,畫中人無話。一個化兩個,他化不多大。不大原是我,我性好學畫。畫他撿狗屎,屎肥收穫大,從此他撿屎,我歸安樂剎。撿屎圖不差,可當畫兒掛。看相自然空,空了有空大。甲午初夏松仙黃鶴時年六十二。」



《拾糞圖》局部


歷史幸運地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留下了黃鶴真實的背影,讓我們還能夠在這幾幅拾糞圖中看到他的畫像。在和一隻狗的對峙與等待中,他看到的只是浮雲過眼的榮辱。那幾棵雜樹、幾塊亂石、一道田埂,那個身背糞筐的黃鶴,曾經在這個世間存在。嬉笑怒罵中有不平,更有眼淚!


這樣一個到過十里洋場、最終安身窮鄉僻壤的傳統畫家,在生命最後的日子裡,他全身心地淫浸在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的天地里,治印、作畫、研究,他還雄心勃勃想寫出一本「百美新詠」圖譜,可惜只寫了序言,擬了目錄,畫了一幅很簡單的仕女圖,後面的都沒能繼續。他還編錄古今名畫家的一些書畫理論,對治印、蕪湖鐵畫等等,都有涉獵。他的書法沉鬱蒼勁,令人難忘。他的題款詩文,潑辣犀利,直指人心。在這本厚厚的毛邊紙筆記中,我們讀出了一個民間畫家深厚的文人學養和傳統精神。


1957年冬,黃鶴在極端貧困中病逝於張橋西窯墩子,終年64歲。他生前馳名鄉里,創作作品數以千計,而身後只留下了幾十幅畫作和他的一些書畫用具:一方上好的端硯,幾枚常用的印章、自製的幾隻核雕、筆筒,還有一塊畫像用的塑料九宮格。他的三子三女,不是早逝,就是後來在「共產風」中死去,還有一子在國共內戰中被抓壯丁,最後鬱鬱而終,如今沒有一個人留下。他的嫡親中,只有一位孫女,據說在宣州新田鎮。


黃鶴的遺物


在後來的「運動」中,他的後人把這些僅存的「四舊」包好,砌在廁所的土牆中逃過一劫。直到上個世紀80年代,這些零星寥落、為數不多的作品才重見天日!1992年安徽省內一份小報曾經發表過兩篇紀念文章,但幾乎沒有什麼反響。


4


讀黃鶴家人贈送的一本薄薄的畫冊,那個少年學畫的身影,上海哈同花園的舊事都因為戰亂的大背景塗上了厚厚的灰色。一群在生死線上逃亡的難民中居然有一位心存寧靜山水的智者,一個肩挑糞筐行走在田間村頭的老漢居然是身手不凡的畫師,那些最通俗的詩句俚語,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當歲月走遠,那端坐在畫紙中央的關聖,居然可以永久定格,至今栩栩如生仿若當年。


這本2007年經多方收集、自費印刷的簡裝畫冊收錄了黃鶴先生36幅作品,也許存世的只有這麼多了。收錄的作品以人物畫居多,也以人物畫成就最高。題材中不僅有《關公夜讀》《湘子吹笛》一類的傳統的題材,也有《拾糞圖》《猴戲圖》等反映現實生活的作品。他的人物畫作品不僅造型嚴謹,而且能夠在不大的尺幅中駕馭複雜的人物場景,更為可貴的是,他的一些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有著深深的時代烙印,對研究那個時代的生產生活,有著很高的價值。



黃鶴作《曼倩偷桃》


令人難忘的還有一幅《桃源圖》,畫家先後創作過兩幅。 畫面中詩意的描繪,彷彿一下子把我們帶進了陶淵明的文字中:「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你看那船頭的漁人,在蕭疏的河畔,猛然發現一座桃花林和桃花林掩映的村莊,他的驚異表情呼之欲出,足以令人動容!


《鍾馗打鬼圖》線條遒勁堅挺;工筆的《飛虎圖》中虎的矯健敏捷與猴的驚駭哀鳴表現的細緻有神;水墨大筆揮就的《春郊滾馬圖》觀後令人直呼暢快;《曼倩偷桃》的畫面簡潔生動,尤其是臉部神態的刻畫和衣服細節紋路的表現,洗鍊中更見風致。春風楊柳,衣袂飄飄,《西施浣紗》中淡淡的愁讓西施的形象一下子生動起來,畫家嫻熟的筆墨技巧令人感佩。


黃鶴作《鍾馗打鬼圖》



黃鶴作《西施浣紗》


儘管這些畫大多取材於民間傳說,但我們能夠清晰地感覺到黃鶴人物畫作品面部的處理吸收了西方繪畫的明暗與光影透視。面對當時西方繪畫理念的湧入,黃鶴既不全盤接受,也不一概排斥,而是取其精華,適當吸收。他在人物五官的表現上,以線條勾畫後略加淡墨渲染,面容的立體感和質感出神入化。黃鶴在勾畫側面或半側面人物輪廓時,也施以巧妙的透視處理,使得人物姿態更趨自然飽滿。


他的歷史人物畫在其師章紹眉的基礎上,學習了清末海上著名人物畫家錢慧安的風格,筆意嫻熟且多變化,出入陳老蓮、費丹旭之間。設色清潤,配景考究,古雅中略帶市井鄉俗的情調,符合當時民間的審美風尚。他在人物畫創作中還嘗試著用頓挫轉折且富裝飾意味的「鐵線描」來表現人物的衣紋以及配景等。在不違背民間傳統繪畫的基本規律,不破除其基本藝術特徵的前提下,將文人畫的神韻,院體畫的精髓成功擴展到民間人物畫的創作中。色調風格也由濃艷轉向淡雅,突出了文人畫的諸多因素,令人耳目一新。



黃鶴作《春郊駿馬圖》


黃鶴先生的內侄丁節老人在回憶舅父的文章中,生動描述過先生的形象:「先舅身矮,面白皙,一派書生氣質。說話聲音清亮,擅談吐,所述逸聞趣事繪聲繪色,不時妙語連珠,聞者如睹,其語不止而人不散。」「先舅無多嗜好,抽煙不飲酒,平時除看書作畫外,喜到沙汀河石坐息。仰望長空雲霞之變,平視奔流濺水之景。」可見,黃鶴是一位談吐不俗、注重生活感悟的民間畫家。黃鶴生前留下的八枚常用印章中,有一枚閑章,文曰:「願世世讀書習畫」,品味著半個多世紀前埋沒於民間的畫壇前輩留下來的跨越時空的理想,幾多歡喜,幾多辛酸。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作者系宣城市歷史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宣城市政協文史委委員,宣城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安徽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宣城歷史文化研究 的精彩文章:

寧國山核桃的歷史探索
績溪胡氏源流考辨

TAG:宣城歷史文化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