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憑良心做人做事就是關公文化

憑良心做人做事就是關公文化

曾經有許多人問我:關公文化是什麼?

我回答:關公文化就一個字,義。

很多人不理解,又問:義是什麼?

我回答:義即是良知(王陽明語)。說得更淺白一點,憑良心做人做事,就是義,就是關公文化。

關聖帝君在《覺世真經》中說得明白:「人心即神,神即心,無愧心,無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這個心,就是指人的良心。

在中國傳統思想的意識形態中,有三塊領域是不被封建王權和法令所約束和管轄的:一是天道,二是事理,三是良心。

尤其「良心」一詞在民間社會中更是具有著指導行為準則,辨別善惡是非,設置做人底線的特殊功用。

良心是人與生俱來的純善情感。蒙學教材《三字經》開篇明義:「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本初天然的善良秉性,就是良心。

《朱熹集注》中云:「良心者,本然之善心。即所謂仁義之心也。」

仁義是儒家學說的道德根基,其本意是仁愛與正義。孟子說:「仁,人心也;義,人路也」;「居仁由義,大人之事備矣」。

仁者愛人,仁是人本能中自然流露出的,一種天然樸素的關心人愛護人的情感;義者宜也,義是具有自我約束和道德判斷意識,有責任有擔當的進行合乎天道事理良心的實踐行為。

儒學的仁義思想構成了貫穿於中華倫理道德體系的核心要素。仁源自「惻隱之心」,義源自「羞惡之心」。孟子說:「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

人有情有愛,這是人的本能;人知羞知恥,這是人與禽獸區別開來的標誌。荀子說:「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

人有了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人就有了最基本的道德感、榮辱觀。

這種道德感、榮辱觀體現著人性的尊嚴,彰顯著人類的文明,是良心在面臨善與惡、是與非、對與錯,遵循道德與違背道德,遵循道義和違背道義之間,能夠作出正確判斷的思想基礎。

王陽明在《詠良知》詩中云:「個個人心有仲尼,自將聞見苦遮迷。而今指與真頭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每個人的本心都是聖人,不用教而會,不用學而知,「心之良知是謂聖,聖人之學,唯是致此良知而已」,這個有良知的本心便是良心。所以,王陽明說:「心自然會知,見父自然知孝,見兄自然知悌,見孺子入井自然知惻隱,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良心就是人本然的善心,就像人親近父母,真誠坦蕩,敬愛師長,愛護家庭,感恩自然,嚮往光明,追求美好,這些與生俱來的真心、愛心、孝心、誠心、善心、忠心、義心、本心、初心、赤子之心等,共同營造了一個淡泊寧靜、守璞歸真的精神世界。

良心不需要多宏遠多崇高多偉大,心存仁義,恪盡職守,明辨是非,孝順父母,知恩感恩,助人為樂,尊老愛幼等,這些日常行為中「最微不足道的善舉」,都是我們「最平凡的良心」。

在中華文化史上,東漢名將關羽,出身寒微,但為人胸懷坦蕩,品性正直,忠昭日月,義炳乾坤,立身處世不違良知,其「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風範,足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所以被後世尊崇為「楷模百代,萬世人極」的「中華武聖人」。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東征徐州,攻陷下邳,俘虜劉備家眷,關公被困土山。關公雖處絕地,然視死如歸。張遼以「三罪三便」之辭來勸說關公,其中「三便」的第一條就是「可以保二夫人」,其次才是「不背桃園之約」,及「可留有用之身」。關公為保全劉備家眷,不惜屈節受辱,立下「三約」:一降漢不降曹,二俸養劉備家眷,三但知劉備下落雖遠必往,磊落光明,,獲得曹操應允後,方才進入曹營。

曹操為籠絡關公,可謂費盡心思:封官贈宅、金銀美女,小宴三日,大宴五日,親為關公量制錦袍,又見關公馬瘦,將赤兔馬贈與關公。關公對曹操的禮遇也是心懷感恩,只是「新恩雖厚,舊義難忘」,「終不留此。要必立效以報曹公,然後去耳。」所以接著斬顏良、誅文丑,以實際行動報答了曹操恩情。

當關公得知劉備下落,便掛印封金,留書辭曹,連曹操都深受感動,以此號召部下:「不忘故主,來去明白,真丈夫也,汝等皆當效之。」

後來,曹操在敗走華容道時,關公雖然已經立下軍令狀,但想起曹操舊日許多恩義,又見曹軍惶惶,皆欲垂淚,一發心中不忍。猶豫見,又見張遼縱馬而至。關公見了,又動故舊之情,長嘆一聲,並皆放去。

良心,不是空洞的道德說教,而是實實在在的對善良本性所應當盡的義務;良心,也不是簡單的道德評判,而是對天道、事理、人性所需要凜然遵循的法則。

關公沒有對人做過道德評判,他的品行卻被後人樹立為判定善惡忠奸的公正之神;關公沒有寫過鴻篇巨著,他的人格卻被後人樹立為「三教盡皈依,九州隆享祀」的中華聖人;關公沒有開宗立派,沒有開課收徒,他的精神卻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思想體系,成為傳統文化中的常青樹,論述關公精神的文章自古及今浩如煙海。

這是關公的「不言之教」,一切從本心、善心、真心出發,正心正念,憑良心做人做事,自然水到渠成,功德圓滿。

良心不只是在對他人負責,更是在對自己的內心負責。良心歸根究底是人對內心的自律、自警、自省。自有人類文明以來,良心就是做人的標尺,自覺主動地自我審查,衡量內心的善惡美醜,真偽忠奸。外人雖然看不見,摸不著,自己卻能時時刻刻地感受得到。

一個鮮廉寡恥,瞞心昧己,以為可以欺騙天下人的人,就像寓言故事《掩耳盜鈴》中說得那樣,自欺欺人,淪為笑柄。

作者:關公文化彭允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關公文化彭允好 的精彩文章:

善良,天地之間最永恆的美麗……

TAG:關公文化彭允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