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並非愚人的記錄

並非愚人的記錄

至今,中國的北方,不管東北還是西北,我都沒去過。記得有一次去上海,因為長三角雷雨天氣,飛機無法降落,只好飛到青島,算是短暫「涉足」北方几個小時。但那根本算不上「去過」北方。我是一個連祖國首都北京都沒去過的人,雖然已經遊覽過六個國家的首都。想想也是挺奇特。今年暑假想去北方了,想去西北,想去甘肅敦煌,想去南疆喀什和庫車。前一段時間,教育局下發去新疆和西藏支教的文件,現在有點後悔沒有報名,當然報了名也未必被批准。這是一個絕好的機會去認識中國的邊疆大地,因為可以在西藏靈芝和新疆喀什待上一年半的時間。這麼久的時間,和觀光客幾天停留所得的感受是不可比擬的。我們學校有好幾位老師都去過新疆支教,今年也有老師報名。我想我以後一定也會去一次新疆或者西藏,待上一年半載,感受一下不一樣的中國。

我個人更渴望去西北,特別是甘肅和新疆,那裡更迷人,因為從歷史上看,西北那條被我們稱之為「絲綢之路」的古代貿易路線,有太多不同的人種、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在這裡來來去去,不斷交錯和互嵌,但其中大多數文化在數千年歷史的風吹雨打之下,最後都歸於「湮滅」了,帶有一種歷史宿命的悲情。這種「湮滅」感來自於最近看的一部電影,亞歷克斯·嘉蘭導演的《Annihilation》,中文翻譯叫「湮滅」。這部電影中,一種外星文明籠罩了地球上的一塊地方,在籠罩之地各種生物的DNA互相折射互嵌,鹿角能開出桃花,人能變成植物,鱷魚能有鯊魚的牙齒。這種「生物DNA」的交換,雖然從某種意義上講,只不過是生命形式發生了變化,但那種湮滅感是籠罩性的。最近看美國學者韓森的《絲綢之路新史》,裡面講到龜茲(今庫車)等地古代各種語言的互相影響和交錯,如犍陀羅語、伊朗語、龜茲語等,深感中國西北這裡實在是一個文化DNA快速折射互嵌而發生各種實驗的迷人之地。只不過,這種文化互相交流影響的試驗場,也帶有危險實驗室的味道。這裡雖然讓人驚奇地認識到,人原來是可以生活在如此多元駁雜的文化之中,但這種生活未必就是「好」的生活。過於頻繁的文化轉換,帶給生活在這裡人,也許是一波又一波的不幸和苦難,最後很多地方會落得人去樓空,湮滅無存。我們通常所想像的為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貢獻的「絲綢之路」,裡面的不幸故事實在太多了。這也是歷史真相的一部分。

最近有件事也頗讓人感慨。最近學校為對外宣傳本校及本校的學生,需要製作一個「school brochure」。我們打算用關鍵詞串起來所有的內容,在幾個關鍵詞中,就要不要有「中國特色」這個關鍵詞,有一點小小的爭論。之所以提出來「中國特色」的這個關鍵詞,大概有兩個考慮:一是本校目前的發展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高中」,所以對外宣傳也要強調中國特色;二是考慮外國高校也許在招錄中國學生的時候特別會注意你「中國」的特質。而要把哪些東西納入到本校「中國特色」的內容里呢?想來想去,只有比如武術課、美術課里的民樂或者剪紙或者篆刻、學生社團漢服社的一些活動等。當然,最後的結果是,我們認為不必專門設置一個「中國特色」的欄目。在我看來,一個中國的學校在對宣傳時,要專門說自己的「中國特色」,已經有點悲哀了,這正是文化競爭失敗的表現。文化是一個系統,武術、篆刻和剪紙,只不過是最細枝末節的文化符號。這些文化符號點綴起來的「中國特色」,太過於蒼白。不過,要真正找一些全局性的教育領域中的「中國特色」,那非「黨的領導」莫屬了。但似乎我們又不願意把這個拿出去宣傳。而外國高校在招收中國學生的時候,他們是更希望招收一個「國際化」的學生呢,還是「中國化」的學生呢?這是很難判斷的事情。美國的每一所大學,亞裔學生的招生數都有大致不變的比率。那些成功被美國頂尖高校錄取的亞裔學生,有多少是因為其母國文化而被錄取的呢?至少,從本校身邊被名校錄取的學生身上,我是看不出來有多大的關係。我看到的,更多是這些學生身上對世界的好奇,對普世價值的追求,對多元文化的擁抱。但我也必須補上一句,愛國之心不可少,我也期待中國在富強之後,能文明崛起,為世界提供更多美好價值系統,成為世界優秀學生競爭留學的地方。到那時,我們便再也不會把中國特色掛在嘴邊了,因為中國的就是世界的。

三月已過,美國大學本科RD的申請已接近尾聲。我至今不完全知道我自己班學生的錄取結果,很多學生的錄取結果我都是從朋友圈知道的。我讓學生私信告訴我他們的錄取結果,結果很多同學都沒有告訴我,我只好要在未來的班會課上去統計。今天聽說一個學生有了一個新的offer,我微信問他,他跟我說啥都沒有。我一開始接不上話,也不知道怎麼去安慰,後來他又祝我愚人節快樂,才知道我聽到的錄取消息是真的,才舒了一口氣。我看到有學生在朋友圈裡說,當時為什麼不選擇好好去準備高考,非要準備出什麼國。我看到了之後心裡不是滋味,也不知道怎麼安慰。我不想轉發學校統計的部分好學校的錄取結果,我怕那些沒上名單的學生會失落。有些學生錄取的比較滿意,告訴我結果的時候感謝我,我只能回道這都是你自己的努力,我的作用真的太小,可以不用計算。

申請出國,「個人主義」要多於高考的「集體主義」。一個綜合素質非常好的學生,絕對不是一個學校通過集體努力就能逼出來,因為綜合素質里不僅僅是量化的GPA。在出國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一切可以套路化和以集中力量來獲取的素質或者資質,都會面臨頂尖大學審慎目光的挑剔。比如,各種各樣的社會服務,以前美國大學會比較看重,但現在動不動學生就去個非洲或者什麼地方參加國際義工,這已經是非常套路化的個人經歷了,招生官知道有錢的家庭或許都能提供,已經越來越不能說明什麼了。一個學生,要被頂尖學校錄取,學術水平要好, GPA、SAT、TOEFL的成績高這是必備的,但除此之外還需要什麼呢?我覺得在這方面,像哈耶普這類學校,挑人的眼光真的很准,在有限的案例里,他們挑走了我認為的我們最優秀的學生。這類學生在中學裡所做的事情是融入了自己的生命歷程之中的,而這種融入的過程是高度個人化的事情,往往是別人教不會的。我往往見到太多的學生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大多數是跟著潮流走,有時潮流是不可避免的,但若完全順著潮流走,這些事情只能變成生命歷程里會被迅速遺忘的邊角料,而不會為你未來人生構築基本的堅實的自己特殊的材料。我私心裡揣測那些頂尖高校的招生官們,也許會和我有相似的想法。

我是一個很不稱職的班主任,他們這些自由發展出來的學生,主要靠著自己的努力,收穫著自己應得的成果。在有好的錄取結果的時候,我們這些老師,與有榮焉,非常高興。但是對於那些錄取不是很理想的學生,我能說些什麼呢? 如果有學生想跟我傾訴的話,我自然願意傾聽,說一些可有可無的心靈雞湯。不過他們可能覺得,擼一擼貓可能更加治癒,就不麻煩老師了。我經常就是這麼做的。但我還是非常願意你們來跟我交談,雖然可能談不出個所以然。

最後,今天是愚人節,但上文並非是愚人的話。

XP

2018年4月1日

XP的東寫西讀

這裡是一些個人與學生的閱讀、觀影、觀劇及生活的瑣碎。當然,還有那些可愛的校貓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XP的東寫西讀 的精彩文章:

王思加讀《說中國:一個不斷變化的共同體》

TAG:XP的東寫西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