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頭號玩家》簡直把「閃靈梗」給玩絕了

《頭號玩家》簡直把「閃靈梗」給玩絕了

Jump

 Live: Right Here Right Now

Van Halen 

00:00/04:26

這篇影評可能會比較短,但應該比之前那幾篇更能讓你看下去。《頭號玩家》近期上映了,據說去年12月就有了首發預告片,但我第一次知道這部電影也只是在一個月前。看過預告片的我立刻把它當作三月最期待的影片。期望越大就怕失望越大,可斯皮爾伯格還是有幾萬把刷子的,沒有讓我失望,尤其是到了致敬《閃靈》的橋段更是讓我大呼過癮。我知道你們差不多已經在其它影評人那裡看過上百個彩蛋的盤點了,別人說過的吐了嚼就沒意思了,今天這裡我主要還是聊聊電影中第二關有關《閃靈》集中致敬的彩蛋。

其實這種被塞滿彩蛋的電影,你只能對你看得懂的彩蛋感到興奮。對於宅度不夠的人來說就很吃虧了。但斯皮爾伯格主打的是密度牌,不懂梗不要緊,總有一款適合你我看《頭號玩家》除了是為了看出場總共不到五秒的獵空之外,就是為了等《閃靈》這一段。然後,不得不說,斯皮爾伯格是真的皮

我們先來看看《頭號玩家》中究竟致敬了《閃靈》中哪些經典元素。

首先是一行人來到了標有「正在上映斯坦利·庫布里克《閃靈》」字樣的電影院外圍,這時立即響起了《閃靈》的片頭主題曲。我在上回閃靈那篇影評就說過這個開頭,聽到曲子的我都沒忍住直接跟著瞎哼哼起來。

Opening [Altered Ancient Anthem - Dies Irae Aka Day Of Wrath : 25th Anniversary Version]

 The Shining (Complete Motion Picture Score)

Wendy Carlos 

00:00/03:01

推開電影院的大門後,居然直接就進入了《閃靈》中鬧鬼的山頂酒店正廳,場景簡直神還原。

這裡正是男主傑克被妻子溫蒂一棍子掄懵滾下樓梯的地方

當然原片中還有很多場景都發生在這裡,當主角一行人進入酒店後,我頗有種離別數十年又故地重遊的感覺。

那一頁一頁著名的「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竟然被印成了一把鑰匙的形狀,細節好評。

艾奇被滾來的網球吸引了注意,原片中丹尼同樣是被網球吸引注意才發現237號房間門已被打開。

GIF

艾奇追著網球而去,終於遇見了《閃靈》中最局象徵意義的雙胞胎,而雙胞胎的背後就是那個噴涌血河的電梯。《頭號玩家》把這兩處場景巧妙地結合在了一起。

血河不出意料地噴涌而出後,將艾奇衝到了一個相片前,這個相片正是《閃靈》原片結尾時出現的那張詭異的相片,只不過原片中的尼克爾森被P成了綠洲創始人哈利迪和他的暗戀對象。

《頭號玩家》中藏有第二把鑰匙的地方有一群骷髏殭屍在懸空跳舞,這裡正是《閃靈》中傑克在空無一人的酒店裡產生滿堂賓客的幻覺的地方,甚至連拍攝角度都一模一樣。

GIF

至於斧頭劈門、237房間的腐屍、雪夜迷宮的橋段我想都不用再說了吧。

總得來說影片中該致敬的橋段都毫不客氣地點到位了,也就差一句「Here"s Jonny!」沒涉及到。假設未來如同電影所描述的一樣,我們有朝一日真的可以浸泡在《閃靈》的血河之中、奔跑在深夜暴雪之後的迷宮裡...那豈不是要炸裂?倘若有了這種互動式的新型電影體驗,我估計也要沉浸在這綠洲之城中無法自拔了。

不論是庫布里克迷,還是恐怖片愛好者,看到閃靈的畫面被百分之一百二十地神還原於眼前,都是無比興奮的。而我剛好兩個都有占,觀影的時候覺得座位已經完全栓不住我了,心裡簡直樂開了花。這種感覺是沒看過《閃靈》的人不可能有的,因為他們當中有很多人在這一時間段選擇了閉眼不敢看。

可能你要問了:「為啥非要挑個恐怖片去致敬啊?」 答案很簡單,因為恐怖片有恐怖片的魅力呀!就算你再不敢看,好奇心還是會驅使你從指縫中偷瞄幾眼的。人對恐怖靈異的東西會有種天然的興趣再說如果換成一個喜劇片去致敬,你還能看得如此驚心動魄、劇情還能扣人心弦么?

斯皮爾伯格明顯很懂行,挑的是《閃靈》這部恐怖片。首先《閃靈》是庫布里克執導的庫布里克是世界公認的大師,挑庫布里克的電影致敬就是向大師致敬,這就非常得合情合理了。而且庫布里克生前和斯皮爾伯格是好朋友。向自己的已故老友致敬,對於72歲的斯皮爾伯格來講,其中的意義非凡吶!第二,《閃靈》和那些玩突然驚嚇套路的鬼片不一樣老實說看《閃靈》不會太擔驚受怕,所以拿《閃靈》的橋段致敬,老少咸宜,即使出現那具腐屍也不用擔心嚇壞觀眾。我為啥喜歡《閃靈》,就是因為它沒有突然驚嚇。再膽大的人也會討厭一驚一乍這種低端恐怖方式,看《咒怨》時候的我多半不是害怕而是被嚇,這兩者還是有區別的。第三,《閃靈》這電影太適合玩梗了。比方說那對藍衣雙胞胎從電梯噴湧出來的血雪夜的迷宮打字機打出一頁一頁的「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地上滾來滾去的網球等等,都已然成了一種象徵一種符號。只要這些元素一出現就會立即讓喜歡《閃靈》的影迷們像觸電一般地高潮。第四,《閃靈》和《頭號玩家》都是華納的,自家的東西嘛,怎麼惡搞都無所謂,完全不必擔心版權問題。

關於《閃靈》我總感覺原片都沒有它被致敬的時候有意思,因為但凡致敬它的橋段都會讓我有種強烈的親切感,然後我就一陣傻笑。

比方說看《招魂2》這個鏡頭的時候:

看周星馳《功夫》中這個橋段的時候:

GIF

GIF

看《青鬼》這個鏡頭的時候:

看到《憤怒的小鳥》大電影這一幕的時候:

看30 Seconds To Mars的《The kill》MV中這幾處明顯致敬的時候:

甚至是《尋夢環遊記》中提到「Redrum」的這句話:

接下來說說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因為商業片導演普遍在藝術層面上不吃香,斯皮爾伯格並不是被公認的電影大師,但毫無疑問是公認的造夢大師。我們來看看斯皮爾伯格都導過哪些赫赫有名的影片:《辛德勒的名單》、《奪寶奇兵》、《貓鼠遊戲》、《拯救大兵瑞恩》、《侏羅紀公園》、《E.T外星人》、《大白鯊》、《丁丁歷險記》...敢問哪個名字不是如雷貫耳?這麼說這部《頭號玩家》真的只是洒洒水而已啦...

斯皮爾伯格的造夢特點體現在他喜歡把劇中的孩子們塑造地特別牛逼。現實中的斯皮爾伯格在他14歲時,父母離異。缺愛的成長環境使他的很多電影中都有一個常見套路,那就是劇中主角的家庭都不怎麼和諧,經歷一番波折後再重歸於好。而他手下的未成年兒童則像是小超人一樣,能和各路反派鬥智斗勇。哪個男孩兒時都有英雄夢,我還比過蜘蛛俠的手勢不知多少年。斯皮爾伯格通過電影幫助孩子實現夢想。這個70多歲的老頭時刻保持一顆童心,而這顆童心可以幫助他不斷玩出新鮮花樣,不被現實左右思想。哎,孩子的天真爛漫象徵著希望,幼稚是一筆寶貴的財富,而成熟又有什麼可值得炫耀的呢?

再說說其它我能看得懂的彩蛋吧。金剛你變了,你不是原來那個痴迷美女的純情猩猩了,居然跑過來當攔路虎。

獵空一共客串出場了三次,不知道是不是一種暗中玩梗,因為獵空在《守望先鋒》中就是三段閃現,然後就要等技能CD了..

獵空最後一次出現完全遮住了旁邊《街霸》春麗、《真人快打》凱西、《質量效應》斜坡指揮官和後面《古墓麗影》勞拉女神的鋒芒,咳咳,注意點影響,這個世界需要更多的英雄,不是搶鏡王!

至於《光環》中的士官長,啥也不說了,老斯我愛你。

當然影片一開始進入綠洲就出現了「Minecraft」(我的世界),別告訴我你沒玩過!

上次在影院熒幕上看到「我的世界」還是今年二月份的《奇蹟男孩》。

雖然高達出場的時候燃爆,引發全場轟動,但可惜我的童年並沒有高達陪伴,倘若換成「鐵甲小寶」扔幾個和平星玩玩,我可能會跳起來。

其它都是激動,但我樂得最開心的一次居然是這個終結者的明梗,我真的是莫名其妙哈哈哈。

《鬼娃回魂》我只看過一部,這種小丑類、娃娃類的恐怖片我不太感興趣,但如果能把鬼娃換成《死寂》里的比利或《招魂》里的安娜貝爾娃娃,那才叫作喪!心!病!狂!

影片中還有一些隱藏得很深的彩蛋,比如女主在反派操作的房間里當著那麼多人的面溜掉居然沒被發現,這明顯是致敬了《刺客信條》、《殺手》等一系列潛入暗殺類遊戲,因為裡面的NPC各個都是小聾瞎(滑稽),不不不,應該是致敬了《星際爭霸》,那群反派都是名副其實的的星際選手(霧)。

其實影片海報上的Logo也有一個彩蛋,仔細一看你會發現Ready Player One的字樣其實就是一個迷宮,而字母O中真的有一顆彩蛋。你走一走這個迷宮就會發現,有且只有一條路能通往那顆蛋。

這部電影還是沿用了傳統政治正確人設的標配:主角是白人小帥哥,女主是白人大美女。主角光環強大到居然還能續命的?不愧是向遊戲致敬,連外掛也致敬啊。主角最親密的隊友是黑人,黑人為了主角作出犧牲(鋼鐵巨人搭橋最後墜入岩漿)。主角還有倆普通隊友是亞裔身份。嗯,天下種族一家親嘛!只是歐美西方人還是分不清中國與日本的區別吧,忍者、武士都是日本的代表,你強行給中國小伙安排個忍者的角色還唰唰地扔飛鏢...哎,也不說啥了,沒讓那角色穿成一身李小龍喊著「啊噠~」 我已經很欣慰了。

最後給這影片評分,我認為豆瓣9.1分虛高了,如果沒有《閃靈》戲份,我可能會給個7分,但沖著《閃靈》,8.5分!另外電影節奏沒有我想的緊湊,感覺現實世界占的篇幅略多,彩蛋雖然鋪天蓋地但大部分還是藏得挺深,而且一閃而過,不二刷或看影評很難察覺。

我沒玩過雅達利,如果影片最後還能把版權拓展一下,把南宮夢的「FC坦克大戰」和「吃豆人」、科樂美的「魂斗羅」、任天堂的「大金剛」都搞出來,我就真的無憾了。

我覺得這部《頭號玩家》就致敬和玩梗的完成度而言和《像素大戰》基本持平,比《林中小屋》和《無敵破壞王》要略遜一丟丟。

在嗨翻了之後,理性告訴我不能被情懷沖昏頭腦。套用上面這位豆瓣某網友的影評,我也希望72歲的斯皮爾伯格只這一次為我們造夢就好,然後和影片中的結局一樣,回歸現實。但還是要衷心感謝斯皮爾伯格,給了我們這麼一個做夢的機會。

特別感謝殼爸爸同學提供的寶貴圖片資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胤象電影 的精彩文章:

從《黑豹》看美國的「政治正確」

TAG:胤象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