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納米界的「神話」 —Charles M.Lieber和他的華人子弟們

納米界的「神話」 —Charles M.Lieber和他的華人子弟們

本期粉體人,我們來了解一下Charles M. Lieber(查爾斯·利伯)先生,一個在納米界鼎鼎有名的大人物!如果你沒聽說過他,也不必感到驚訝,因為他玩的東西實在是太高端了~

人物名片:

Charles M. Lieber,1959年4月出生,博士。美國哈佛大學化學與化生學院教授;武漢理工大學-哈佛大學納米聯合重點實驗室主任。 Lieber是國際著名的納米科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科學院院士。2000年到2010年間被Thomson Reuters評選為化學領域全球頂尖一百名化學家排名第一,2009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友誼獎。

Charles M. Lieber長期從事原子力顯微鏡、隧道掃描電鏡、高溫超導材料、納米電子學、納米材料的研究,是目前國際上最權威、最活躍、最著名、年輕有為的納米科學家和材料學家之一,對國際納米科技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具有極高的造詣。

科研貢獻:

Charles M. Lieber在Nature、Science等國際頂尖期刊上已發表論文360餘篇,在納米科學技術領域的研究工作在國際上有著重要的開拓和領軍作用,其中論文共被他引77500餘次,10篇論文被他引22900餘次,h-index高達126。

1997-1998年,Lieber課題組首次利用VLS方法可控合成了均相Si半導體納米線,隨後很快將這種方法擴展到周期表中其他各種材料,從而形成一套納米線可控合成的通用方法,VLS方法機理圖如下圖:

2001年,Lieber課題組開創性地通過微流控方法實現了納米材料的大規模自組裝,該工作被science評為當年的科研重大突破之一。

Lieber課題組的形狀選擇納米線組件

近年來,Lieber組將研究方向聚焦在腦細胞和相關疾病的研究中。首先他們從納米線出發,構建納米網路(mesh),並進行必要的修飾,通過注射器就可以將Nanomesh注入到大腦的指定位置。

Lieber課題組組對於納米線的生物應用的研究

Lieber—華人納米界的半壁江山

和國際上其他著名納米科學家相比,Lieber在中國有著特殊的知名度,這主要是由於Lieber的華人學生有很多(截止2016年,共有 72位),有些如今都已經在美國學術界很有聲望了,比如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楊培東,斯坦福大學的戴宏傑,喬治亞理工的張忠菊教授,斯坦福大學的崔屹,還有Lieber那裡做過訪問學者的清華物理系范守善教授等。

1、Peidong Yang 楊培東

楊培東,納米材料學家,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系S.K.和Angela Chan傑出能源教授和化學教授。

研究領域:

一維半導體納米結構及其在納米光學和能量轉化中的應用,包括人工光合作用、納米線電池、納米線光子學、納米線基太陽電池、納米線熱電學、碳納米管納米流體、低維納米結構組裝、新興材料和納米結構合成和操控。

2、Hongjie Dai 戴宏傑

戴宏傑,1966年5月出生於中國湖南邵陽,納米材料學家,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斯坦福大學終身教授。

研究領域:

a.納米材料的合成

b.納米材料(納米氧化物、硫化物)用於儲能

c.納米材料的生物應用(NIR-II),如碳納米管、量子點、共軛聚合物等

3、Jie Liu 劉傑

劉傑,杜克大學化學系終身教授。

Prof . Liu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a.三維可切割碳基氣溶膠的發展,並將其運用到電池和超級電容器。

b.高密度單壁、多壁碳管/半導體管的可控合成及其在NanoFET和Sensor方面的應用。

課題組主頁:http://people.chem.duke.edu/~jliu/labgroup/index.html

4、Stanislaus S. Wong

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 化學系 教授

研究方向:

a.Carbon Nanotube的功能化改造

b.納米材料的綠色合成,主要集中在常壓、低溫、綠色合成體系的研究

c.利用NEXAFS來探究單層和多層納米管的局部結構信息

d.探針顯微技術在位點反應方面的應用。

5、Liwei Chen 陳立桅

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員

陳立桅教授研究大致可以歸納為光伏、鋰電、界面三個方向、其中的界面研究特彆強調在器件工作狀態下對載流子遷移的微觀表徵。

6、Xiangfeng Duan 段鑲鋒

段鑲鋒,現為湖南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終身教授。

研究領域:

a.複合納米材料的製備、組裝與表徵

b.納米材料的電子、光子學應用

c.納米材料在能源轉化、儲存領域的應用

d.納米材料在生物應用

7、Yu Huang 黃昱

黃昱曾是當今國際頂尖化學家CharlesLieber 最得意的學生,並在麻省理工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現為洛杉磯加大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

研究領域:

a.溶液相納米晶的可控合成:尤其是對於其形貌的控制。

b.納米晶相轉變的研究

c.納米材料的催化應用和能源相關應用:側重於電化學的應用。

d.納米器件的功能化

8、Yi Cui 崔屹

崔屹,納米材料科學家,斯坦福大學教授。2014年獲得首屆納米能源獎;2017年獲得布拉瓦尼克青年科學大獎之物質科學與工程技術獎。

研究方向:

a.納米材料的可控合成

b.納米材料在鋰離子電池和電容器方面的應用

c.納米材料的生物應用。

d.針對PM2.5的納米纖維過濾器

e.納米材料的原位TEM表徵

課題組主頁:http://web.stanford.edu/group/cui_group/

9、Gengfeng Zhen 鄭耿峰

復旦大學化學系 教授

研究方向:

a.低維半導體納米材料的合成與組裝

b.光電化學器件和電化學儲能研究

c.納米材料與生物體的界面研究。

10、范守善

范守善,材料物理和化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凝聚態物理研究所所長,清華-富士康納米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范守善主要研究內容為納米材料與低維物理,新型功能材料製備與物性研究,碳納米管陣列、薄膜和長線的控制合成、性能表徵和應用。

And so on

註:人物排名不分先後。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研之成理;納米人

敬請關注

2018低維碳納米材料製備及應用技術交流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粉體人 的精彩文章:

磁學泰斗都有為:多學科交叉是科研發展的總趨勢

TAG:粉體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