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ACC最新射血分數降低型心力衰竭優化診療要點解讀

ACC最新射血分數降低型心力衰竭優化診療要點解讀

編者按:目前,心力衰竭的治療還面臨著很多挑戰,尤其是如何成功治療,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一直是臨床醫生關注的話題。CIHFC 2018大會上,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卜培莉教授詳細介紹了ACC於2017年12月發布的優化心力衰竭治療決策路徑專家共識,總結了關於射血分數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的幾大關鍵問題。

如何改善無法耐受指南導向藥物治療(GDMT)

起始治療和轉換

起始治療包括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ACEI)/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ARB),β受體阻滯劑和利尿劑。當患者使用ACEI/ARB後病情穩定,且血壓平穩和估算的腎小球濾過率>30 ml·min·1.73 m2(停用ACEI36小時)時,轉用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抑製劑(ARNI)。如果沒有禁忌證,則加用醛固酮拮抗劑、伊伐布雷定或肼屈嗪/硝酸異山梨酯(HYD-ISDN)。

劑量滴定

在數天至數周內利尿劑劑量逐漸滴定,考慮每2周增加一次ACEI/ARB/ARNI/醛固酮拮抗劑/HYD-ISDN的劑量,直至最大耐受劑量或目標劑量。

圖1. 伴有射血分數下降的C期心力衰竭藥物治療

怎樣應對HFrEF治療中的挑戰

轉診至心力衰竭專科醫生

遵循I-NEED-HELP原則——I:靜脈給予正性肌力葯;N:紐約心臟協會(NYHA)心功能分級ⅢB/IV或尿鈉肽持續升高;E:終末器官功能障礙;E:EF≤35%;D:除顫器電擊除顫;H:住院治療>1次;E:儘管利尿劑劑量增加,仍有水腫;L:收縮壓≤90 mm Hg,心率過快;P:無法耐受指南導向藥物治療(GDMT)。

加強團隊協作

心力衰竭診療過程中的團隊間的協作極為重要,超過50%的心力衰竭患者存在至少4種非心血管合併症,超過25%的患者存在至少6種,因此,增加了護理不全面、溝通不暢、藥物間相互作用,以及藥物與疾病間相互作用的風險,從而錯過了最佳預後的機會。

提高患者依從性

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包括以下幾方面:①了解依從性差的原因,包括患者因素(如健康素養差,感受不到治療效果,抑鬱,社交孤立,認知和軀體損傷等)、醫療因素(多種合併症導致藥物過多)、治療策略(藥物劑量和不良反應)、社會經濟因素(自付費用高)及醫療體系(溝通不暢、隨訪不足等);②轉換與患者溝通的語言,從「遵從」到「堅持」,再到現在的「主動」、「參與」和「賦權」等。患者需要支持,責備只會適得其反;③把握機會提高依從性(如出院前啟動GDMT),簡化藥物治療方案,為患者考慮費用問題,考慮行為支持(例如鼓勵性談話),以及監測高危患者的依從性等;④具體的患者干預措施包括用藥教育、疾病教育、自我監督和自我管理,以及使用移動健康設備(用於提醒、警告和依從性追蹤)。關注特殊患者由於老年患者(≥75歲)不良事件發生率高,可耐受最大劑量低於年輕人,對於GDMT的反應也不明確。因此,老年患者,需通過脆弱評估以更好指導臨床治療。

診療中如何做好管理

治療費用管理策略

心血管藥物費用是心力衰竭患者僅次於住院費用的第二大支出,占直接花費的15.6%。心力衰竭費用管理策略包括:醫生間協作,藥物是否在醫保範圍內,使用與GDMT等效的藥物等。

心力衰竭管理

關於心力衰竭治療的管理,共識意見為:目標劑量可改善患者結局;積極處理限制GDMT的因素(如氮質血症、高鉀血症、低血壓);優化交感神經系統調節(使用目標劑量的β受體阻滯劑,低血壓時使用低劑量的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阻滯劑);在使用伊伐布雷定前優化β受體阻滯劑劑量;最佳劑量藥物治療3~6個月後考慮用裝置治療(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和心臟再同步化治療);無論是否進行其他治療,有液體瀦留癥狀時用利尿劑;優化多學科專家協作(包括電生理學專家、藥劑師、腎病專家等);起始用低劑量,緩慢逐漸增加滴定,以緩解患者的耐受性,並降低不良反應;關注患者的癥狀及心功能改善情況。

合併症管理

心力衰竭與合併症存在相互作用,加重彼此的病情、預後更差。相關心血管疾病包括:冠狀動脈疾病(強),心房顫動/心房撲動(強),二尖瓣返流(強),主動脈瓣狹窄(強),高血壓(不確定),血脂異常(不確定),外周血管疾病(中度)和腦血管疾病(中度)。相關非心血管疾病包括:肥胖(中度逆相關),慢性肺部疾病(強),糖尿病(強),慢性腎臟疾病(強),貧血(中度),鐵缺乏(強),甲狀腺功能減退/甲狀腺功能亢進(強)和睡眠呼吸障礙。雖然,治療合併症可能不會改善心力衰竭結局,但對改善患者的整體結局很重要。

圖2. AHF的初始評估流程

此外,卜培莉教授還介紹到,處理疑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時,應努力縮短診斷和治療決策時間。初始階段,應確保循環和/或通氣支持設備可用,以防心源性休克發生。急性心力衰竭是嚴重危及生命的一組綜合征,治療的首要目標是改善癥狀、穩定血流動力學狀況,為患者贏得進一步治療時機;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療要根據臨床情況及時合理處理,同時需積極治療原發病或糾正誘因。

專家簡介

卜培莉,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山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內科教研室副主任。擔任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全國委員,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高血壓學組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心血管醫師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醫師分會高血壓血管病專家委員會常委,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血管分會高血壓委員會副組長,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高血壓分會委員,中國高血壓聯盟理事,FACC,中國心臟聯盟心血管疾病預防與康復學會第一屆常務委員,中國女醫師協會心臟康復研究中心常務委員,山東省健康管理協會高血壓健康管理分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心功能協會理事,山東省防癆協會危重症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山東預防醫學會心血管疾病防治分會常務委員,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山東省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2項、973前期子課題1項,並參加了數項國內或國際的多中心臨床研究。

(來源:《國際循環》編輯部)

版權屬《國際循環》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或引用本網版權所有之內容須在醒目位置處註明「轉自《國際循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循環 的精彩文章:

女性高質量醫療護理需要基於女性的研究數據

TAG:國際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