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藝術探討丈量地球的學問

從藝術探討丈量地球的學問

互聯網時代,世界各地的文化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進行互動,不但形成一種嶄新丶虛擬丶抽象的「空間」形態,更引發起不同介別的視覺藝術家藉著作品來探索當中的概念。

周思維

《Images Carrier 02》

2015

數碼列印

200 × 150厘米

鳴謝藝術家及天綫空間

2018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站於三月份舉行期間,K11 Art Foundation(KAF)呈獻聯展「Emerald City」,藉著別開生面的藝術表現方式,透視「空間」的奧秘,反思幾何學和空間感知的紐帶。是次展覽於香港上環中遠大廈及中環chi art space舉行,展出約四十件藝術作品,涉及多種藝術媒介,包括繪畫丶雕塑丶錄像丶攝影及特定場域裝置,探討幾何學(geometry)——原意指「丈量地球(geo)的學問」——如何牽動我們對於世界的想像。

田名網敬一

《『The House in Ascension』 sculpture series_A》

1986

14 × 45.5 × 86.5厘米

木丶漆

鳴謝藝術家及NANZUKA

「Emerald City」由K11 Art Foundation藝術總監劉秀儀為策劃。她在加入K11 Art Foundation前,曾出任深圳OCAT當代藝術中心藝術總監,以及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顧問策展人。其策展概念的緣起,可從其中幾位參展藝術家在互聯網尚未盛行的年代所創作的作品見其端倪。上世紀八丶九十年代,經濟和傳媒的全球化現象,使人重新思考世界各地文化之間的連結方式,從而構想作為抽象空間的「世界」之新形態。這些思維同時推動了不同藝術流派的興起與革新。美國的新幾何派(Neo-Geo)丶中國的理性繪畫(Rational Painting),以及超扁平普普(Pre-Superflat Pop)前的日本藝術。幾何學成為這些始發於不同地區的作品之間的紐帶。

Clarissa TOSSIN

《Ch』u Mayaa (Maya Blue)》(影片截圖)

2017

有聲彩色高清單頻數碼錄像

17分56秒

鳴謝藝術家

展覽展出新幾何派先鋒藝術家Ashley Bickerton(b.1959)及Peter Halley(b. 1953)的作品,以幾何學的內外辯證法,闡述藝術和商品之間的脆弱界線,以幾何隱喻社會空間。同場展出的還有現居洛杉磯的華裔藝術家Carl F. Cheng(b. 1942)一系列雕塑作品。他在六丶七十年代創作了許多便於攜帶的盒型裝置,在裡面「製造」生態系統,包括模仿大自然風化過程的《Erosion Machine》(1969)。與美國同期的大地藝術(Land Art)相比,這些和家電尺寸相仿的作品,具前瞻性把生態系統納入「人類紀」(Anthropocene)思維中。

Carl F. CHENG

Specimen Viewer No. 4

1970

纖維玻璃丶vacuum formed acrylic plastic, plastic cases, 4 specimen cases, LED燈丶wiring, metal latch and hinges

27.94 × 30.48 × 48.26厘米

鳴謝藝術家及Philip Martin Gallery

KAF自2010年成立以來,屢次聯袂頂尖國際級文化機構作多項具代表性的協作計劃,讓世界各地觀眾廣泛接觸並了解中國當代藝術。「Emerald City」是KAF首個包辦研究丶策展及製作的展覽,標誌KAF踏入嶄新時代,作為成熟文化機構呈現全面而深入的學術研究成果,以跨越世代的藝術論述為基礎,促進文化交流,展現獨具慧眼的藝術視野,以履行KAF的文化理念。

Ashley BICKERTON

《Wall-Wall (The Black Mud Bubble...)》

2017

油彩丶塑膠彩丶搪瓷丶金屬片;含鋁夾板,塗有樹脂

180 × 120 × 21厘米

鳴謝藝術家及紐約/香港立木畫廊;攝影:Elisabeth Bernstein

「K11 Art Foundation蛻變成充滿動感與自主的文化單位,近年連繫中國當代藝術家與國際首屈一指的機構,穩步向前,期望未來將持續協作關係。現在時機成熟,是時候展示K11 Art Foundation自2010年成立以來默默耕耘的成果:當中包括學術視野的分享,展覽將集各家之大成,體現K11 Art Foundation的專業深度,彰顯其獨特的文化觀點。」

K11 Art Foundation創辦人及名譽主席

鄭志剛

王凝慧

《無題》

2016

來自摩洛哥的3億年海百合化石鍍金

尺寸可變

鳴謝藝術家及膠囊上海

受傳統藝術媒介的形式所限,如畫布丶銀幕丶鏡頭,大部份當代藝術作品皆無法脫離幾何的規範;「Emerald City」通過對照來自不同時代背景的藝術作品,呈現當代社會在文化輸出及社會構想中根深蒂固的幾何式思維,同時思考人們是否可以擺脫這些規範。KAF特意邀請藝術家陳翊朗(b. 1988)丶Peter Halley(b. 1953)丶Nik Kosmas(b. 1985)丶山河跳!(b. 1985)丶張如怡(b. 1985)及黃慧妍(b. 1981)創作委約作品展出。KAF委約創作的藝術家新作,包括Nik Kosmas的大型場域特定作品——在遊樂場隨處可見的攀爬架。藝術家以刻意為之的「功能性的不對稱」,來重新設計看似尋常的遊樂設施,讓觀眾探索身體和周遭空間的幾何關係。作品將與田名網敬一 (b. 1936) 的《「The House in Ascension」 sculpture series_A》(1986)並置。

楊沛鏗

《白茛苕》(布展圖)

2017

白瓷丶石器丶棉丶藤

尺寸可變

鳴謝藝術家及刺點畫廊

參展藝術家:

Ashley Bickerton丶Dora Budor丶Nina Canell丶陳軸丶Carl F. Cheng丶Dumb Type丶Ajay Kurian丶劉窗丶陸浩明/ Alexis Mailles/ Peter Nelson丶Oscar Murillo丶沈莘丶田名網敬一丶The Play丶唐嘉豪丶Clarissa Tossin丶王凝慧丶Adrián Villar Rojas丶楊沛鏗丶張恩利及周思維。

獲展覽委約新作的藝術家:

陳翊朗丶Peter Halley丶Nik Kosmas丶山河跳!丶黃慧妍及張如怡。

Source: K11 Art Foundation

K11 ART FOUNDATION PRESENTS -

EMERALD CITY

日期:

2018年3月28至4月22日

地點:

K11 Art Foundation Pop-up Space

香港上環永樂街33號中遠大廈地下

日期:

2018年3月28至5月31日

地點:

chi art space

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18號新世界大廈2期8樓

關注更多香港藝術丶拍賣消息丶資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HKARTION香港藝訊 的精彩文章:

TAG:HKARTION香港藝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