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給大家講講普洱茶常見的造假手段

給大家講講普洱茶常見的造假手段

當一種品牌或者產品熱賣起來之後,市面上就會出現很多「山寨貨」,以假亂真,以次充好。普洱茶的大熱,讓很多人看到其中的利益商機,為了賺錢,壞的說成好的,假的仿成真的,今天咱們就來談談,普洱茶的那些造假手段。


造假手段一:作坊冒大廠 雜牌充品牌

「冒牌」這種事,各行各業都有,非普洱茶的專精,技術高者,連包裝、內飛、防偽等細節都做得一模一樣,但有意思的,有些「冒牌」的茶葉,品質並不差,有道是「好喝的茶就是好茶」,只要不是漫天要價也能接受。如果是對這一方面很講究的,建議去品牌專賣店和加盟店購買,一般不會買到假的。

造假手段二:把新茶做舊 充當老茶賣

普洱老茶好賣又能賣出高價,但老茶畢竟稀少,有些不良商販,就把新茶給「做舊」成老茶,做舊的手法通常是兩種:茶做舊,包裝做舊。茶做舊的,其他可以做到以假亂真,唯獨做不出老茶的陳香老韻,所以辨別「高品質」的假冒老茶只有通過試喝才能分辨,但真正見過、喝過老茶的人少之又少,辨別缺乏一定的標準。至於包裝做舊,那更是猶如「易容術」,形神兼像,非資深茶痴無法辨別,除非對老茶情有獨鍾,否則還是遠離的好。


造假手段三:小葉茶假冒大葉種

假冒普洱的原料,主要來自廣西、湖南、貴州、四川的小葉種原料,事實上,普洱茶的原料只能是大葉種茶,小葉茶只被作為綠茶以及小部分的紅茶的原料。小葉茶,連普洱兩字都貼不上,就不用談品質和工藝了。這種茶辨認也簡單,便是喝起來茶有股不論泡濃還是泡淡,都無法除去的酸味,以及無內飛。

大葉種茶


造假手段四:借用工藝 讓普洱「更好看」

為了「走心」,迎合茶客,加工工藝上採用烘青工藝、紅茶工藝製作普洱茶,使得茶變得香味濃郁,湯色紅亮,增加了賣相。烘青工藝加工出來的茶不一定不好,但不能長時間儲存,一開始喝著香,過幾年就難以入口了。而用紅茶工藝製作的茶,茶湯色會非常漂亮,但香氣、口感的轉化明顯不如普洱傳統工藝所制之茶,時間越長越明顯。鑒別這些不難,茶香的不同尋常的,烘青無誤,如果茶泡開後出現大面積的紅葉紅梗,便是紅茶工藝了。


造假手段五:古樹不夠 台地來湊

古樹茶一斤動輒成千上萬,許多商販,就拿台地茶冒充古樹,以次充好,吊高價格。但這種茶辨別非常麻煩,不是眼觀鼻聞口喝就能區分的。還是那句話,不是情有獨鍾,還是遠離的好。

造假手段六:吾茶皆是名山茶

用普通山頭的茶,冒充名山茶,本質上也是以次充好,這其中,尤為班章、易武、冰島、景邁最多「山寨貨」,辨別同樣非高手中高手不能做到,茶是用來喝的,好喝就行,過分追求一個名頭,就變味了。


造假手段七:拼的當純的

假冒純料通常都是以拼配茶來冒充,與假冒古樹、假冒名山如出一轍,拼料茶,有好有壞,畢竟純料茶不便宜。拼配之茶,適合規模化、標準化、大眾消費的工業產品;純料之茶,適合茶友們個性化、多元化、精神享受的文化產品。


造假手段八:機械的當手工的

手工茶和機械茶,差別在於殺青、揉捻、乾燥三道程序,這三道工序會給口感、滋味及隨後的變化帶來不同的影響。至於其他的工序是否手工並非主要問題,手工更多的是體現一種對傳統的態度、對工藝蘊含的人文美的追求,與品飲茶本身感官效果關係不大。只要不是用機器殺青烘乾僅僅是揉捻和壓制用機器,對茶的品質影響不大,過於苛求沒必要。


造假手段九:夏茶當春茶賣

春茶兼具「早、少、好」三大特徵,價格自然不會便宜。台地茶產量最大的是夏茶,但有人卻把這些茶當春茶賣,不過兩者在口感和體感上有著本質的差別,稍有點經驗就能分辨出來。

什麼樣的普洱才是好普洱?喝完令人神清氣爽,生津回甘者,不一定是極品茶,但肯定是好品茶,只要茶好,其實不必在乎哪個寨,哪個山頭,甚至哪棵古樹。

喜歡我的文章,就關注我吧。微信公眾號「xiaomatanzisha」裡面有大量專業的原創紫砂知識文章,關注後慢慢看,看完了,你也可以成為半個專家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馬談紫砂 的精彩文章:

紫砂壺究竟值多少?
紫砂壺,真的沒有那麼複雜

TAG:小馬談紫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