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慢工出細活,是製作紫砂壺不變的標準

慢工出細活,是製作紫砂壺不變的標準

很多人剛接觸紫砂壺的時候,都不明白,紫砂壺就是一個沖茶的,一套瓷器茶具才39.9還能包郵,紫砂壺憑什麼那麼貴。

不說紫砂壺的特性,不說紫砂原料的珍貴,更不說制壺者的工藝造化,單單就紫砂壺的製作流程,和做一把紫砂壺需要花費的時間,就足以讓它價格不菲。

儒逸壺——甌葉出品

從製作流程上來說,從打泥片、裁切工具、做蓋流把,再到整理細節,每道工序都要用到不同的工具,工序眾多,製作繁瑣,一批一批做尚且如此,更別說單獨一把一把做的效率了。

技術成熟的師傅,做一把紫砂壺胚子也需要一個星期的時間,這還不包括進爐燒制,一切順利的話,一把壺也需要10天左右才能成型,而這個時間還是建立在師傅日以繼夜,全身心投入只做壺才能達成。

儒逸壺——甌葉出品

進窯燒制是完全不可控,聽天由命的一個環節,如果出現瑕疵、開裂等,燒制出了問題,等於之前的一切努力全部白費。

同時,壺的外型複雜程度,製作精細程度、製作要求不同等都直接影響到一個壺成品的時間,再加上前期的構思設計,成一壺,少則數十天,多則個把月。

儒逸壺——甌葉出品

紫砂壺慢工才成就它的細活。紫砂七老之一的王寅春先生,最快一天可以完成兩把仿古生胚,這已經算得上是做壺的最快速度了。顧景舟大師當年景舟先生,當年一批定製的單子,在三十多天內完成110把一捺底仿古,他與助手日夜趕工才堪堪完成,這也是顧老此生中最大量集中創作的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這樣算下來平均一日也不到兩把。

以上兩個例子,都是有任務的,追求的是數量和壺型完整,不會對工藝細節有太多要求。如果是個人創作的壺型,那一把壺完成的周期就非常長了。王寅春先生所作裙花提梁足足花了兩個月,而顧景舟先生最為著名的提壁壺,則是整整雕琢了有四十年之久。

制壺大師尚且如此,何況他人。一把全手工的紫砂壺,不僅僅象徵著制壺人的手藝,凝聚著制壺人的心血,也承載著制壺人對紫砂壺的熱愛和為了成壺學習知識的孜孜不倦。

喜歡我的文章,就關注我吧。微信公眾號「xiaomatanzisha」裡面有大量專業的原創紫砂知識文章,關注後慢慢看,看完了,你也可以成為半個專家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馬談紫砂 的精彩文章:

紫砂壺現狀:低價格、低質量造成惡性循環,藝術在哭泣
為什麼新人玩紫砂壺,暫時要遠離紅、綠、黑壺?

TAG:小馬談紫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