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88歲老人義務守護無名烈士墓34年:「只要我活著,就要堅持下去」

88歲老人義務守護無名烈士墓34年:「只要我活著,就要堅持下去」

「我又來看你們了。」清明前夕,河北省滄州市肅寧縣北曹庄村88歲的曹穎老人,踩著細碎的步子,早早地來到村北的48烈士墓前祭奠,這次掃墓已是他堅持為烈士掃墓的第34個年頭了。

圖為今年清明前夕,88歲的曹穎老人在48烈士墓掃墓。 攝/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 黑克

曹穎老人出生於1930年,今年已88歲高齡,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入伍,曾是一名解放軍戰士,1984年離休回到家鄉。當時,為48烈士墓掃墓的是村幹部楊煥然,但楊煥然已經日漸衰老、體力不支。

曹穎幼年曾與這些烈士相處過,也參與過村民集體掩埋為了保衛國家在戰場犧牲烈士的過程,受烈士影響,他之後也入黨成為解放軍戰士,一想到這些英雄戰死他鄉,成為無名烈士,他心中有無限的敬佩,離休後很自然地就接下楊煥然這一棒,堅持在48烈士墓前為民眾義務宣講抗戰歷史34年。每逢清明、春節等當地祭拜先人的日子,他都會步行去48烈士墓前掃墓、講解。「只要我活著,就要堅持下去。」曹穎告訴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

88歲老人步行去掃墓

「每次打掃落葉都無比敬畏」

曹穎和老伴都生活在北曹庄村的一間村舍里,兒子都在外地工作。

今年清明前夕,48烈士墓東側那兩棵老棗樹,還和79年前見證烈士犧牲的那個寒冬時一樣,還沒有發出新鮮的嫩芽,曹穎卻從那個9歲的瘦小的孩童長成了一位頭髮花白的88歲老人。

掃墓臨行前,曹穎老人穿上自己的青布套裝,用手仔細地整理好衣襟,踏著細碎穩當的步伐從家中出發,朝離家一公里多的48烈士墓走去。

48烈士墓位於北曹庄村村北,當年戰爭結束,村民們疼惜烈士,將犧牲在各地的烈士集體合葬此地。鄉親們不知道烈士們的姓名,用大理石砌好的墓上寫上「四十八烈士」幾個大字。墓的前方立下石碑,寫著「抗日英烈永垂不朽」。

曹穎拿著掃帚走進了烈士墓,他的手背已經像他手裡緊握著的干竹條製成的掃帚一樣乾枯。他告訴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每次到墓前打掃落葉時,聽著掃帚和地面摩擦的咯吱聲,想著這些經歷過長征後卻犧牲在此地的無名「老八路」們,自己都無比的敬畏。

義務為民眾講解抗戰歷史

一上午會講五六場

「我作為那個年代的親歷者,只要我還活著,只要有人聽,哪怕是一個人聽,我也要把這個故事繼續講下去。」每逢一些單位、團體、個人來此掃墓瞻仰,老人也會都義務陪同講解,有的時候他一上午都會講五六場。

老人說話時中氣十足,詳細地向來訪者那段令人痛心的歷史故事。

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隨著戰局的擴大,戰線的延長和長期戰爭的消耗,日軍已無力再發動大規模的戰略進攻。敵後游擊戰爭的發展和抗日根據地的擴大,日軍在其佔領區內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線和一些大城市,廣大農村均控制在以八路軍、新四軍為主的中國軍隊手中。

1938年底,日寇對晉察冀北嶽山區進攻失敗後,迅速調整兵力部署,改取首先肅清冀中平原抗日武裝力量,爾後轉入山地進攻的作戰方針,使冀中成為日寇攻擊重點。

1939年1月,日寇連續向冀中抗日根據地發動兩次大規模圍攻以消當地滅抗日武裝,冀中一度到處籠罩著恐怖氣氛,形勢異常緊張,群眾聞訊都惶恐不安,意圖全家老小逃離。

根據冀中局勢逆轉的緊迫形勢,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適時作出決定,抽調120師一部挺進冀中地區。「在此危難時刻,北曹庄村來了一支奇異的隊伍,它和其他部隊不一樣……」曹穎回憶,那時候他才9歲,但他現在也能清晰地記得,在那個滴水成冰的冬天,群眾們起床打卡房門一看,害怕驚動群眾的戰士們依靠在農家門外休息。

那時候,群眾眼前的這些戰士們每人頭頂著一頂草扎的偽裝帽子,軍服破舊,腳上穿著用麻繩、布條編起來的草鞋,操著一口當地民眾聽不懂的南方方言。通過手勢比劃,戰士自我介紹是「老八路」,來這裡打鬼子。

鄉親們立馬把部隊迎進家中聚在熱炕頭上,戰士們暖和後就幫著跳水做家務,隱蔽在各家院子中,真正是秋毫不犯、雞犬不驚。

同年2月2日,河澗敵宮崎聯隊及偽軍一部共200餘人,攜炮1門向肅寧方向進犯。八路軍120師716團3營10連奮起還擊,在北曹庄村一帶展開激戰,八路軍援軍趕到,追敵至河間城下,這就是當時著名的中堡店戰役。

9歲見證烈士犧牲

村民集資為烈士們豎起墓碑

曹穎記得,戰鬥中,那個比他大不了多少的少年戰士,為消滅日軍機槍火力點,匍匐迂迴接近敵陣,連投兩彈消滅了敵人。但因投彈距離太近,自己也被炸傷,腸子拖出腹外,他依舊抓過機槍艱難返回我軍陣地,但遺憾的是最後還是壯烈殉國了。

見戰士們不顧生死奮勇戰鬥,鄉親們也自發把自己家中過年才吃的米粥、窩窩頭、山芋等食物送上火線。這些從來沒見過戰事的農民看到「老八路」如此從容鎮定,竟然也不害怕打仗了,伏在戰士們身後看他們怎麼開槍打鬼子。「這才是真正的全民抗戰!」曹穎感慨。

這場戰役共殲滅日軍150餘人,但48名八路軍勇士也為此為國捐軀。

戰鬥結束後,部隊迅速轉移,村民把散埋在幾處的烈士遺體集中起來重新安葬。當時9歲的曹穎和鄉親們看到,烈士的衣袋裡裝的是滿是糠皮的谷麵餅子和焦糊的鍋巴,而他們就是吃著這些東西打敗敵人獻出生命的。鄉親們一邊抹著眼淚,一邊掩埋遺體。

7年之後,烈士基地周邊幾個村的村民集資為烈士們豎起了墓碑。

曹穎說:「我後來才知道,這些戰士很多都來自湘鄂西根據地,經歷了千難萬阻的長征,又從晉西跋山涉水來到晉中,犧牲在北曹庄,做了無名烈士。」

如今,48烈士墓是肅寧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每逢清明,曹穎都會前來緬懷先烈,同時也會向前來掃墓的中小學生義務講解這些啃著谷麵餅子、穿著破布衣服殺敵殉國革命先烈的故事。

義舉傳承

「等走不動了會讓兒子為先烈掃墓」

已是耄耋之年的曹穎老人平時聽人講話都要戴上助聽器,但腿腳還很硬朗,平日里還能騎上自行車、三輪車到附近的鎮上找老戰友聚會喝茶。

他的鄰居時常到他們家看望、幫助老人。鄰居告訴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曹穎每逢地方祭奠的日子,都會去48烈士墓前掃墓,每年至少會去三次,老人還會給一些團體、個人義務講解烈士們的故事,他很敬佩老人。

「烈士墓最初只是一個土墳,每到雨季,我就特別擔心大雨把墓沖毀。」為此,曹穎曾積極奔走呼籲,在北京與原120師716團政委廖漢生將軍取得了聯繫。1996年6月,廖漢生將軍來肅寧憑弔烈士,之後政府重新修整了烈士墓。

把守護烈士墓當成事業,把宣講英烈精神當成使命,曹穎入選了「2017年度感動肅寧人物」,縣裡還為他頒發了獎盃並授予「義守忠魂 矢志不移」的牌匾。近年來,一些媒體報道了老人堅持為烈士掃墓的故事,一些人也前來拜訪老人。

老人在給記者講述烈士事迹的時候,也反覆強調:「我個人不值得報道,要讓大家知道這些抗日犧牲的無名「老八路」們。」

曹穎的老伴也很支持他,稱假如曹穎走不動了,她就會打電話讓在外地的兒子回家像父親一樣為先烈掃墓。

現在兩位頭花花白的老人家住在農家小院里,乾淨的房間里錯落有致地放著十幾盆鮮花,他們養了兩隻狗,大的一隻已經19歲了,曹穎的老伴說這隻老狗已經老得不怎麼吃食了,這個年紀也像人一樣步入老年了。

老伴平日里煮煮飯、做做家務,曹穎則喜歡在書房看看戰爭史書,或在客廳看看電視。這位經歷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老人有時也會看一些抗戰片,他評價稱:「有些戲一看就是假的,拍戲的人根本分不清戰爭和戰役。」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 記者 陳卿媛

新媒體編輯 張禹

轉載需獲得授權並註明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kanfanew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法新聞 的精彩文章:

天宮一號今晨08:15「謝幕」
盜刷71人信用卡買機票 黑客:和攜程代理商合作

TAG:看法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