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殘疾夫妻養豬演繹精彩人生

殘疾夫妻養豬演繹精彩人生

在都安瑤族自治縣板嶺鄉永樂村學校屯,有這樣一對殘疾人夫妻,十幾年來,夫妻倆意志堅定、不等不靠,用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和付出,闖出一條生豬養殖致富路,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

這對夫妻丈夫叫韋英,今年49歲,自小患上了小兒麻痹症,左腿殘疾,走路一瘸一拐,為肢體4級殘疾;妻子叫覃美竹,今年41歲,年輕的時候上山砍柴,右臂被石頭砸斷,為肢體3級殘疾。15年前,經人介紹,韋英和覃美竹結婚,組成了家庭。

「我還沒出嫁時,因為自卑,平時都悶在家裡,對生活很迷茫。」覃美竹說,被砸斷手臂後,她一度對生活失去了信心。但自從嫁給韋英後,看到同樣是殘疾的丈夫,卻是那麼的樂觀向上,漸漸地,她也重拾了信心。

「我最恨別人叫我殘疾,因為別人能做的我樣樣都可以做,我不比別人笨,也不比別人差。」丈夫韋英說,在他心裡,從來沒有覺得自己是殘疾人,別人能做到的事他們夫妻倆只要努力也都能做,只是付出的比別人多而已。

「不承認殘疾」,夫妻倆以行動來證明,養豬養羊、種桑養蠶、上山打柴等農活,做得一樣都不比村裡人差。日子雖然清貧,卻也過得有聲有色。但他們也很清楚:身體殘疾,行動不便,如果要靠純體力,跟四肢健全的人不能比,只有開動頭腦,避開自己的短處。2009年,韋英覺得生豬養殖業很有發展前景,和妻子商量後,決定從事生豬養殖。說干就干,夫妻倆把跟親戚朋友借得的幾萬元錢,加上自己的全部積蓄,全部投入到豬圈修建、豬苗購買中,準備大幹一場,然而,第一年就虧損了1萬多元錢。

「由於生豬養殖技術不到位,後續資金投入有缺陷,再加上生豬市場波動太大,導致我們從2009年至2014年一直處於虧本狀態,特別是在2014年,一下虧了20多萬元。」說起創業之初的艱辛,韋英顯得很無奈。

雖然連年虧損,但堅強的夫妻倆依然沒有放棄當初的夢想。在親戚朋友的鼓勵和支持下,夫妻倆從老客戶那裡賒賬買來豬仔、飼料,直到生豬出欄後再把本錢還回去。堅持就是勝利,經過多年的摸索,再加上政府提供的技術培訓,夫妻倆掌握了一定的生豬養殖技術。2016年,他們的養豬場終於實現了贏利,把多年養豬欠下的外債基本上都還完了。

回首創業經歷,韋英滿臉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他說,這一路走來,因為自己的養豬場規模小,又缺乏資金,無法請到別人幫忙。從生豬飼養、母豬繁育、日常管護,到成豬銷售等大小事情,都得夫妻倆親力親為,他很感激有妻子的無怨無悔、辛勤付出。妻子除了幫忙養豬外,還種桑養蠶,用柔弱的肩膀,和他一起扛起創業重擔,最終圓了脫貧致富夢。

「目前,我的目標是年出欄量要達到4000頭。」韋英說,他很想把生豬產業做得更大更好,帶動更多的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河池日報通訊員 周學叢 韋鳳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殘之家殘疾人信息平台 的精彩文章:

異鄉求職《二》:好心人,清潔工
做好耳朵保護 有效預防聽力殘疾

TAG:殘之家殘疾人信息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