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煎中藥的規矩

煎中藥的規矩

醫祖創立的中醫藥學,是一門嚴謹的科學,其中中藥的煎制是十分有講究的,它決定著治病的療效。

我實踐證明,醫祖制定的煎藥規矩不能破舊立新搞改革。醫祖神農嘗百草滋味,以救萬民之疾苦,他辨明草藥之良毒,性之寒溫,味之甘苦,並根據各種草藥的性能和屬性的不同,探明了各類中藥煎制時所用的時間也有不同。

一般解表祛風寒之葯煎的時間要少些,煎時間長了,會導致藥力喪失,失去治病效果,比如薄荷,只能煎五分鐘。根莖類葯需要時間長些,貝殼類和礦物質類葯煎藥時間需要更長些,否則藥力則不足,達不到預期的治療效果。所以煎藥時間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長,煎藥時間越長療效越好是個誤解。

醫祖根據其藥性需要,制定了煎藥時有些葯需要特殊處理,分別是先煎藥,後下藥,沖服藥,包煎藥四種類型。凡是中醫院和服務規範的藥店,在配藥時,會把先煎藥,後下藥,沖服藥,包煎藥單獨包起來並告知用戶怎樣使用,這是中藥配藥師最起碼的常識。

按照醫書中的教導,正確的煎藥方法是:

1,一劑葯一般煎兩次,兩次煎好的葯汁合在一起後再分成兩份,早晚各喝一份,空腹喝葯,不要和飯一起吃。吃藥和吃飯的時間,最少間隔四十分鐘。

2,先用涼水泡葯半個小時以上,時間也不用太長。

3,如果有先煎藥,把先煎藥單獨倒入葯壺中加水750毫升左右(大些的飯碗一碗),用大火燒開後,立即改用小火煎20至30分鐘,再把其他泡好的葯加入壺中一起煎。

4,第一煎:用大火燒開後,立即改用小火煎20分鐘,將葯汁倒出,倒出葯汁後,立即將盛葯汁的容器蓋上蓋子。如果有後下藥,在第一煎開鍋10分鐘後,把後下藥放進葯壺裡,再煎10分鐘就把葯倒出即可。

5,第二煎:加入熱水(不要加涼水),開鍋後煎40分鐘把葯汁倒入第一次煎的葯汁里,之後立即蓋好蓋子。

6,如果有沖服藥,在中藥全部煎完以後,把沖服藥放入葯汁中攪勻。

7,有些葯容易粘鍋或刺激嗓子,需要用布包包起來煎,這樣的葯把它裝到布包里再放到葯壺中。

8,中醫藥典中提及,煎中藥凡籽必砸。就是說,以種子做藥用,必須砸碎後使用,因為有些種子皮厚堅硬,影響藥性的充分溶解。

注意:1,中藥最好隨煎隨喝,煎好的葯汁存放不宜超過24小時間,葯汁變質容易傷人。

2,如果不慎將葯煎糊鍋,千萬不能再用,糊葯有毒。如果只是少量的粘鍋還可以服用。

3,煎藥時一定蓋好鍋蓋,不要多次敞開蓋子攪動,以免藥力揮發。

4,不要喝燙葯和涼葯,不要用微波爐熱葯。最好的方法,是放在不怕燙的玻璃杯里用開水燙熱喝。

5,煎藥需用砂鍋或純不鏽鋼鍋,禁用鐵鍋和鋁鍋6,服用中藥,一般都有忌口的要求,一定遵守醫生的要求,認真忌口,以免影響療效。

治癒疾病,需要診斷準確,用藥準確,藥品優質,三者缺一不可。煎藥的質量,決定著療效的質量,為了取得最佳療效,不能怕麻煩,要認真煎藥,這是我實踐經驗得出的結論,是我衷心的送給有緣人的忠告。

親身經歷 實踐總結 與有緣的朋友分享 願天下人都健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杏林手札 的精彩文章:

TAG:杏林手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