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教孩子遠離「毒友誼」?塑料姐妹花從小預防

如何教孩子遠離「毒友誼」?塑料姐妹花從小預防

這是由兩位美國小學老師打造的原創教育平台

分享有趣、有愛、有料的美國小學教育

大家好

我是小綠

一個在美國小學教書的中國老師

GIF

上一篇我寫了《媽媽,我在學校沒有朋友》,讀者反映很熱烈,看來有不少孩子存在這樣的問題。但是在眾多留言里,有一條看得我特別心疼:

「…我四歲的女兒有一個從四個月就一起成長玩耍陪伴的鄰居小閨蜜。一直感情很好。可最近一年,這個小閨蜜不知為何總是擠兌我女兒,我也不知道擠兌這個詞用的正確與否。表現在,如果有其他小朋友在,閨蜜不但不和她玩,而且還各種阻止她參與到他們的活動中,甚至寧願牽著其他小朋友走開也不許她參與。

女兒喜歡和閨蜜還有其他小朋友分享食物和玩具,可是閨蜜每次都不肯跟她分享,有時故意給別人都不給她,讓女兒很受傷。

閨蜜語言表達能力很強,當我女兒跟她交流時,她的語言總是傾向於,哼,這有什麼?我的更好!或者我的媽媽會給我好東西,可是我不會給你的。或者我女兒有時候開心大笑,她也會說,哼,笑什麼笑!不許笑!這樣命令的語氣。這樣讓我女兒很難受。

但因為我們兩家大人間關係很和睦,所以,時間一長,我都不知道是自己小氣,還是什麼,以及如何對女兒進行開導。所以現在我刻意不經常讓她們見面,並且拓展女兒的朋友圈。可女兒有時候又非要去找閨蜜玩。我感覺不知所措。謝謝您傾聽我的困惑!」

這個孩子在朋友那兒受盡委屈,卻還是對朋友迷戀地無法自拔。誰家的孩子不是爸爸媽媽的心頭肉啊,別說孩子家長了,我看了都心疼著急。

所以今天,小綠想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越陪伴越孤單的「毒友誼」——toxic friendship。

圖片來源:iStock

如何判斷孩子的朋友「有毒」?

都說童言無忌,小朋友講話沒有顧慮,把握不好人情分寸,難免會講一些聽著傷人的話,那我們如何區別孩子的朋友到底是童言無忌呢還是真的有毒?以下十個「毒朋友」的特徵可以幫助你判斷:

孩子一味的討好毒朋友,常常為了討他們的歡心,勉強自己去做不願意的事情。

孩子總是被毒朋友嘲笑、輕視、無視或者其他任何形式的貶低。

一起玩時,總是毒朋友在擔當主導,做決定時並不徵求你孩子的意見。

毒朋友總是占你孩子的便宜,卻見不得他/她獲得任何成功。

總是在與你的孩子攀比,並且必須要獲勝。

總是想要你的孩子幫他們保守不好的秘密。

教唆你的孩子觸犯紀律或者規則以示「忠誠」。

一旦有了更感興趣的新人,毒朋友就不想再跟你的孩子玩。

為了和其他人競爭「最好朋友」的地位,你的孩子總是小心翼翼,生怕在毒朋友那裡「失寵」。

如果發生爭執或者矛盾,毒朋友很少主動道歉或者承認自己的錯誤。

GIF

圖片來源:Mighty Oak

用一句話概括就是

在這段所謂的友誼中

孩子與毒朋友的關係是失衡的

家長要不要干涉?

看到孩子身邊的朋友「有毒」,做父母的第一反應當然是想要阻止這段友誼的發展。可是在管教中長大的我們這代人會擔心:父母的干涉會不會引起禁果效應,越是禁止,孩子越是想去追求?

家長到底要不要干涉孩子和朋友之間的交往?

答案是肯定的。

12歲以下的孩子尤其,因為他們還未成熟到可以甄別朋友的優劣,需要父母的指導和意見。

這話不是我瞎說的,而是美國育兒暢銷書《Raising Happiness》的作者卡特博士說的。

家長如何干涉?

既然干涉是必須的,那麼問題就來了:怎麼講這個事情,孩子能聽得進去?

最需要技巧的一點是:批評毒朋友的壞行為,而不是毒朋友本人。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不要簡單粗暴地說xxx是個壞孩子,你不要和他/她一起玩。而是指出毒朋友的一些不好的行為,然後問問孩子對這些行為的看法:「今天小明來我們家玩的時候,一直把手伸進魚缸里攪水,我告訴他這樣對小魚不好請他停止,可他還是繼續攪水。我不喜歡他這樣做。我很好奇,他平時也是這樣嗎?」

這樣和孩子討論他們的朋友時,你並沒有直接對給他們的朋友貼上什麼負面的標籤,你只是很客觀地陳述了一個事實:小明做了一件這樣的事情。這樣說顯然比「小明是個虐待動物的小惡魔」更容易讓人接受,你的孩子也因此更願意放下防備,誠實客觀地和你討論關於小明的事情。

通過孩子的回答,你可以更好地了解小明,甚至你自己的孩子。

你的孩子也許會告訴你,小明在學校也不怎麼聽老師的話,他也覺得小明這樣不聽話的時候不太好,可是還是會和小明一起玩,因為「全班只有小明願意和我玩」。

又或者,你的孩子會對小明的這些叛逆行為不以為意,甚至覺得很有趣。這時你可以接著問:「你喜歡小明的哪一點?」,「為什麼你喜歡和小明一起玩?」 這些問題可以幫助你分析出你的孩子想要在友情中尋找的是什麼——認同感?解放感?刺激?這些信息,不僅在你日後幫助孩子重塑正確的擇友觀時會非常有用,還可以幫助你審視以下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孩子渴望認同感,是不是因為我們在家裡很少認可、感謝他/她的進步與努力?孩子尋求解放感,是不是因為在家裡限制太多,孩子感受不到主導權?

GIF

圖片來源:giphy

種下種子,靜觀其變

對於12歲以上的大孩子來說,想要跟他們討論擇友觀就更需要技巧了,一不小心可能就會引起少男少女們的叛逆抵觸。這時候就要以退為進,在孩子的心裡埋下疑問的種子,讓他們自己去思考這段友誼的合理性。

這個技巧簡直需要宮斗劇級別的心機,建議各位家長用上文介紹過的聊天方法,詳細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和他們的朋友,收集足夠的信息,然後再悄悄種下種子。下面這個美國家長教科書式的示範,我們可以來觀摩學習一下:

女兒比較內向溫順,她的朋友Lisa則相反,一起玩的時候總是Lisa在做決定,也不考慮女兒的想法。這天女兒和Lisa相約去看電影。

媽媽:「嗯?你們要一起去看《雷神3》?哇,我們家姑娘的真是變了不少!」

女兒:「我哪裡變了?」

媽媽:「你以前很討厭超級英雄的電影呀,我沒想到你會挑這部電影。」

女兒:「不是啦,是Lisa挑的電影。」

媽媽(故作錯愕):「啊…這樣啊…因為之前三次都是Lisa挑的電影,我還以為這次輪到你挑呢。」

短短三句話,這位聰明的媽媽就在女兒的心裡埋下了一顆疑問的種子:和Lisa一起玩,什麼時候輪到我做主過?我真的喜歡和她在一起嗎?

如果這個孩子是在充滿愛的家庭中長大,具有健康正常的自尊心,她很快就會意識到,Lisa對我不好,我沒道理再和她做朋友。

所以這位媽媽只需要靜觀其變,等待孩子作出正確的選擇。不費一兵一卒而屈千軍萬馬,我簡直想要為這個媽媽起立鼓掌一分鐘

GIF

圖片來源:giphy

但是,切忌在事成之後表現出幸災樂禍!!十幾歲的孩子非常敏感,作為家長要儘可能地低調處理。如果你在得知他們不再同那個朋友交往時表現得十分幸災樂禍,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反噬效果:你的孩子也許會覺得自己被你耍了,為了報復你而故意再次和毒朋友「複合」。

給孩子探索友誼的機會

在《窮孩子也能精神富養》一文中,我和大家介紹過美國臨床心理學家Carl Rogers的安全島理論:無論孩子有什麼缺點,父母都無條件地關愛他(不是溺愛包庇)、幫助他,這樣的孩子心中會形成一個安全島。他會非常自信地去探索世界,去建立關係,並不特別害怕失敗或受到傷害,因為他知道,就算失敗了、受傷了,他還可以回到他的安全島,那裡有爸爸媽媽在,他們會永遠愛我、支持我。

如果你的孩子心中也有這樣一個安全島,給你點贊你一定是個非常善解人意的父母!你給孩子的愛教會了他如何去愛別人,也教會了他如何被愛。他的心裡會有一桿秤,當友誼的天平失衡時,他會懂得及時止損。

對於這樣在愛意與溫情中長大的孩子,我會建議各位爸媽放寬心,給孩子多一些信任,相信他們對朋友的判斷。

你也許不能理解自己的孩子為什麼和小明在交朋友,但可能是因為你並不如你的孩子那樣了解小明作為朋友的可愛之處。給你的孩子和小明一個機會,也許你就會發現,隨著成長的蛻變,小明成為了一個讓你也不得不承認的好青年。

寫這篇文章,完全是因為上一篇推送中收到的讀者問題。作為一個小學老師,看到家長重視孩子的社交和品德教育,我其實非常開心。之所以拖了那麼久才來更新這一篇,是因為我認認真真地去讀了相關文獻,做了研究,才寫下這篇文章。

老讀者們都知道,我不止一次地在文章里說過自己羨德不羨才。我經常和我的學生說,學習不好沒關係,但是你不可以不做一個好朋友。每天我都在教他們如何做一個好的朋友(關於怎麼教,想看的朋友可以在留言區告訴我一聲嗎?)

幾十年前,數理化受重視,藝術、體育等其他科目被忽略;現在講究全面發展了,然而品德教育依然是德智體美勞里最被忽視的一項。忽視的原因不是因為家長、老師覺得品德教育不重要,而是不知道該怎麼教。所以其實我非常想和大家聊聊這方面的話題——我有酒,我也有故事,我只是不知道各位要喝什麼樣的酒,聽什麼樣的故事。

所以拜託大家,告訴我你要聽的故事,雖然我很慢,但我會用心講給你聽……

推薦書籍

《Raising Happiness》by Christine Carter

文章里提到的這本書推薦給大家,有中文譯版,雖然中文版書名聽起來很雞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十堂幸福教養課》

講的都是具體的家庭教育實施方案和建議,不雞血,不雞湯,希望會對你有幫助。

相關往期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教書匠在美國 的精彩文章:

TAG:教書匠在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