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在這位「中國通」眼裡,中式語法學習是在讓孩子錯失「精英教育」

在這位「中國通」眼裡,中式語法學習是在讓孩子錯失「精英教育」

點 英語學習中,語法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一提語法,眼前浮現的可能就是學校里傳統英語教學的場景,枯燥乏味,也會有人認為西方都不學語法了為什麼我們還要學?畢業於牛津拉丁文和古希臘文專業的David Symington在中國生活了15年,是個「中國通」。他發現,中國語法學習和老外接受的古典語法教育是兩回事。正確的語法學習不應是應試的,而是幫助表達思想和與人辯論,更重要的是幫助你形成清晰的思路,幫助你思考。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學習語法呢?一起來聽聽他是怎麼說的。

文丨David Symington 編輯丨李臻

中國高知家長追求精英人文教育,涉及方方面面,幾天幾夜也探討不完。不過要回答哪些關鍵問題呢?作為博雅教育倡導者,我認為應該包含以下兩個「如何」:

  • 如何引導孩子接觸中西方文化傳統中最優秀的文學作品、音樂和藝術,並真正使他們浸潤其中,樂在其中,愛在其中,激發他們發自心底的熱愛和激情;

  • 如何打開孩子的視野,讓他們接觸到不同的思想和理念,鼓勵懷疑精神、批判精神、分析精神和實證精神,套用這幾年最時髦的一個詞就是培養批判性思維。

簡而言之,就是要給孩子提供真正的素質教育,而不是急功近利應試型的教育。

縱觀古今和中西,成功的精英教育深知真正的人文教育絕對離不開長期艱苦的訓練和學習。英語,作為當前通向精英教育的一種工具,受到了格外的重視。而說到英語學習,又不可避免地談及「語法」。

「語法」是個讓人生畏的字眼。特別是在中國,一提語法,大家眼前馬上浮現的可能就是學校里傳統英語教學的場景。語法經常會成為教學效果不佳的「替罪羊」,讓人詬病。據說中國人的語法考題,連英國美國人都一頭霧水不明就裡。

近些年來,更流行一些說法:太注重語法是不對的,老外都不學了,不是照樣流利表達和寫作嗎?可是,老外真的就不學語法了嗎?其實不然。

上世紀60年代以前,我們老外那語法學的可是非常溜呢。當然,老外接受的古典語法教育和中國人學習語法的確也是兩碼事。在今天,英美也只有極少一些頂尖學校還在按照古典的方法教授語法。

那麼為什麼西方也不再熱衷於學習語法了?應該怎麼看待這種變化呢?古典語法教育有哪些好處?和中國的語法教育又有何不同?我們是否應該呼喚古典語法教育的回歸呢?

接下來我一一為大家解析。

在這位「中國通」眼裡,中式語法學習是在讓孩子錯失「精英教育」

01

所謂的「現代化教育」,

直接導致寫作能力的下降

20世紀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國家開始廣泛出現的「後現代主義」思潮。在教育領域的表現是西方開始拋棄很多傳統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包括語法學習在內。

80年代和90年代是西方這種反傳統思潮的全盛時期。西方國家充滿了崇高的理想,充斥著各種反傳統反權威的思潮,60年代的大學生開始翻天覆地,他們反對男權主義,反對種族主義,反對父權制,反對經濟主義等現代文明的「毒瘤」。

(後現代主義:20世紀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國家開始廣泛出現的具有重大影響的社會文化思潮,它涉及文學、藝術(包括建築的風格等)、語言、歷史、哲學等社會文化和意識形態的諸多領域。雖然這一思潮至今仍處於一種紛繁複雜、多元化的發展狀態,但從總體上看,後現代主義思潮的目的性是非常明確的,就是要對現代文明發展的根基、傳統等各個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批判性反思。)

每一個時代的主流思想都有利有弊,六七十年代「後現代主義」也不例外。那個年代認為要把兒童從壓抑他們的教育方法中解放出來,反對循規蹈矩的程式教育。

他們主張童年時期需要的是一種自由成長的過程。主張父母和老師要尊重孩子,英國學校也取締了體罰。這些都是值得稱道的進步。但是除了把孩子從傳統體罰中解放出來以外,那個年代也把孩子從傳統教學方法中給「解放」出來了。

那麼應該如何看待這種「解放」的利弊呢?

最近這二三十年我們注意到西方教育開始返璞歸真的一些趨勢。雖然還有很多學校鼓吹「快樂教育」, 但很多對於主流教育失望的父母甚至不再把孩子送去學校,而是home schooling(在家接收教育) 。

為什麼會這樣呢?簡單地說,主張「自由」以及孩子通過自主探索獲取知識的教育理念徹底失敗了。

毫不誇張地說,除了最精英的中學和大學之外,西方60 年代以來的所謂「現代化教育」耽誤了整整兩代人,最嚴重的後果就是英文寫作能力的下降。

要看我們這個時代英國人和美國人的寫作能力,只要打開紐約時報(New YorkTimes)、泰晤士報(The Times)等任何網站看留言空間就可以了。看這些留言真是一種莫大的痛苦!撇開他們的幼稚觀點不說,語言更是一塌糊塗。大部分人顯然對句型和基本語法結構完全沒有概念。

讓人更覺遺憾的是,記者的水平也實在好不到哪裡去。我相信很多外企上班族也感同身受,去看看他們年輕的英美同事的電子郵件,就知道這些老外們的英文有多爛了。

在這位「中國通」眼裡,中式語法學習是在讓孩子錯失「精英教育」

Guardian文章評論中的彆扭語法

50多年前可完全不是這樣的。我最近讀了我爺爺和叔公在50年代給我老爸寫的一些信件。 爺爺和叔公可都沒上過大學,只是上了老牌的傳統英國私立學校,然後做了一輩子的普通商人。

不過,讀他們的信,對我是個十足的享受,遣詞造句讓我感覺十分驚艷,同時也非常溫暖和感動。

為什麼呢? 因為他們的信本身就是一篇篇流利優雅、結構美麗的散文。辭彙豐富妥帖,用詞幹凈利索。他們似乎自然就知道用哪個詞最合適。這不就是我們追求的「語感」的境界么?

在這位「中國通」眼裡,中式語法學習是在讓孩子錯失「精英教育」

一封舊家書

其實我家祖上的「家書」只是隨便舉個例子罷了。關於這樣的例子到處都是。你看任何50歲以上的普通老美,老英寫的東西,都會有類似的感受。

現在研究生的寫作水平也不一定會趕上他們呢。過去幾十年已來,西方很多獨立研究機構跟蹤調查發現,讀得懂深刻的文藝、社科文章,寫得了準確複雜的優美長句的大學新生的比例,在逐年減少。

在這位「中國通」眼裡,中式語法學習是在讓孩子錯失「精英教育」

美國學生的閱讀變化圖例

這暴露了中學階段嚴重薄弱的閱讀寫作水平。面向名牌大學教授的問卷調查的研究結果也都證明了這一點。 甚至連藤校的文科教授也經常抱怨現在本科生的寫作水平實在是每況愈下。大學現在要完成本來應該由小學和初中完成的任務。

劍橋大學歷史系教授David Abulafia說,連牛津劍橋的很多本科生都無法寫出行雲流水的文字,也不能把論點清楚地設定和闡述出來。這位教授認為寫出論點很關鍵。學習語法,學會用詞方法,能使本科生的表達能力變得更精準,對於抽象、隱晦和細微差別的思想的建構和表達會有更準確地把握。

正像我們前面提到的,語法不但幫助你表達出你的思想和與人辯論,更重要的是幫助你形成清晰的思路,就是幫助你思考!為什麼教授們在意寫作和語法的水準?那是因為只有好的寫作才能準確的表達你的所思所想。

你的語法程度越高,你就可以表達更複雜、更微妙的創意和思想。只有寫作才能把你腦子裡面的所思所想帶出來,高超的寫作能力是卓越思想的載體。

02

一切都歸結到古典語法教育的缺失

就英美等英語母語國家的英文教育而言,傳統年代和現今時代的主要區別在哪裡呢?答案很簡單:「語法」。

那個年代的孩子,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不斷地做語法訓練。孩子們被帶領剖析解構大量的名家名作,包括時態、從句以及更複雜語法的使用,然後再模仿直到這些優雅的寫作表達滲入到學生們自己的文章。因為那時的教育者深知,一個孩子良好的口頭溝通能力,並不意味著良好的寫作能力。

在這位「中國通」眼裡,中式語法學習是在讓孩子錯失「精英教育」

寫作能力的提高只能通過不斷地練習語法和模仿大量的名家名作。這樣的學習過程,不僅提高了寫作能力,也培養了學生對文學傳統的一種深度直覺。然而,讓人非常遺憾的是,60年代以來的教育者打著「快樂教育」的旗號,拋棄了這種教育方法。

在傳統的西方教育體系下,語法(grammar)總是與邏輯(logic)密切相關。其實,logic (邏輯)這個詞來源於希臘語的』logos』,在希臘語里的意思就是『word』(詞語). logic = word? 為什麼?

在古希臘的世界裡,「word」(詞語)是一種神奇的東西。準確表達,把事情和事物訴諸於詞和語言,就是世界凸顯意義的方式。通過詞語,我們把思想和事物集合起來,對世界進行分類和表述。

語法就是聯接思想和世界的橋樑。語法和詞語不僅僅是我們表達思想的載體,它們其實也「創造」了我們的思想。所以說語法其實是開啟思想的鑰匙,是精英人文教育的基石。

在這位「中國通」眼裡,中式語法學習是在讓孩子錯失「精英教育」

03

西方古典語法教育

跟中國應試語法教育的區別

那麼,有人也許會問,西方傳統時代的語法學習,需要做大量的練習,學習模仿名家名作,跟中國應試教育的做法是不是有些像呢?其實不然。那區別到底在哪裡呢?

筆者認為最重要的差別在於教學目標的迥然不同。中國學生學語法,常常是以做題應試為導向的。這就是為什麼說中國人的語法考題,連英國人美國人都一頭霧水,不明就裡。

這些語法考試測試孩子對於語法規矩的掌握,但是並不會真正讓孩子掌握如何運用規矩,使寫作更清楚、更優雅。50 年代以前的英美教育的目標,純粹在於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寫作是表達能力的終極表現和衡量成功的人文教育的標準。

不同的教學目標決定了不同的教學方法。 如果學習語法的目標是通過考試,老師只需要保證學生能夠「熟記」很多規則就夠了。這就好比教孩子五線譜、和聲、旋律等音樂理論,但是從不給他們機會接觸樂器,或者嘗試作曲。

所以,如果語法學習的目標是做對選擇題,那麼學生只會把精力集中在一些知識點上。例如,如何分辨詞類、如何辨別時態用的對不對、可數和不可數的具體搭配、如何把主動語態改成被動語態等等細節問題。

在這位「中國通」眼裡,中式語法學習是在讓孩子錯失「精英教育」

而西方傳統語法教育則會把語法跟寫作風格密切聯繫起來。例如如何用不同的時態,怎麼把動詞變成抽象名詞,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被動語態會把意思表達的更清楚,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應該把兩句話連起來,形成一個含有主句和從句的複雜句子等等。

總而言之,西方傳統語法教育會給學生更豐富的表達選擇。受過好的語法訓練的學生,在寫作時,寫的每個句子都可以充滿不同的選擇。他們不再受限於單調、重複和笨重的表達方法,他們可以自如的選擇句子強調的重點。

語法和寫作學習是一個漫長和艱辛的過程。我在這裡舉個例子,讓大家有些直觀印象。在我們的創意寫作戲劇課上,我們會探討著名作家如何喚起讀者情感上的共鳴,也會讓學生去聽、去感受美麗散文的音樂感。

不過,學習這些是不可能離開語法的。我們會帶學生一句一句研究作家是如何運用語序、如何選擇辭彙的、探究從句以及整個句子的結構。

感受一下從Henry James的Portrait of a Lady中節選的這一段。首先我們讓學生通過朗讀的方法直接感受語言本身的美感。然後我們會一句一句地分析語法結構。

先讓學生指出每一句的主語、賓語、動詞等不同的語類,再剖析每一句的整體結構。學生搞清楚每一句的結構後,為了讓學生了解為何Henry James用了這樣一種句子來描繪,老師會讓學生用不同的語法結構來重寫。

比如,把主動語態變成被動語態,把主句/從句顛倒著來寫。句子被學生重新寫過之後,再和作家的原句做比較朗讀。在保留同樣意思的前提下,學生可以感受到用不同的句型,可以給讀者帶來完全不同的感受。

這樣他們就逐漸意識到一個名作家是如何用不同的句型得到不同的效果的。熱愛文學的學生由此會逐漸對於不同時代的名家的寫作風格找到真正的感覺,也會培養發自內心的對於文學的欣賞。

The old gentlemanat the tea-table, who had come from America thirty years before, had broughtwith him, at the top of his baggage, his American physiognomy; and he had notonly brought it with him, but he had kept it in the best order, so that, ifnecessary, he might have taken it back to his own country with perfectconfidence. At present, obviously, nevertheless, he was not likely to displacehimself; his journeys were over and he was taking the rest that precedes thegreat rest. He had a narrow, clean-shaven face, with features evenlydistributed and an expression of placid acuteness. It was evidently a face inwhich the range of representation was not large, so that the air of contentedshrewdness was all the more of a merit. It seemed to tell that he had beensuccessful in life, yet it seemed to tell also that his success had not beenexclusive and invidious, but had had much of the inoffensiveness of failure. Hehad certainly had a great experience of men, but there was an almost rusticsimplicity in the faint smile that played upon his lean, spacious cheek andlighted up his humorous eye as he at last slowly and carefully deposited hisbig tea-cup upon the table. He was neatly dressed, in well-brushed black; but ashawl was folded upon his knees, and his feet were encased in thick,embroidered slippers.

如果語法學習的目標是讓學生更準確優雅地表達,語法就不再是一套要背誦的被動知識, 而是提升表達的靈丹妙藥。

回到開篇時我們談到的精英人文教育,一個人只有具備了高超的駕馭語言的能力和縝密的寫作能力,才算是吸收到了精英教育的精髓。然而,如果沒有給到孩子真正的語法教育,那麼,是很難通過那些精英名校的文學和寫作考試的。

在這位「中國通」眼裡,中式語法學習是在讓孩子錯失「精英教育」

斯明誠

外灘教育特約作者。畢業於牛津拉丁文和古希臘文專業的David Symington在中國生活了15年。復旦大學哲學博士在讀。現任Studio Education的課程設計兼合伙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