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一半的安全感都是星座給的。」

「我一半的安全感都是星座給的。」

2018年4月3日

星期二

GIF

昨天我整理訂閱號,發現自己每天堅持必看的內容除了新聞和評論之外,就是星座了。

比如有被熟知的同道大叔和陳茂源星座,幾乎每天一到時間,我就會點開鏈接快速滑屏,一旦碰到自己關心的那兩三個星座就停下來看看,若沒有,那今日份的星座也就告一段落。

似乎星座成了如今八卦局中絕對逃不掉的一個話題。

新結交的朋友經常會用「你是什麼星座」來作為開場白;網上關於星座的預測也越來越受關注;在新媒體盛行的時代,有太多標題黨會用比如「十二星座中渣男排行榜」「最有創造力的星座排行,快來看看有你嗎?」等等博題目人眼球;就連如今很多平台的新人註冊、基本信息中,星座開始和性別、職業、學歷、收入平起平坐。

的確,星座已經成為了一種流行文化。

很多人問我,「你信星座嗎?你覺得星座准嗎?」

其實我也不知道。

在每次快速滑屏搜尋自己熟悉的星座字眼時,研究星座或者說是鑽研某個星座的行為特點並不是我的初衷。可能希望看到自己的星座上榜、看到出現的每一個字眼都能緊緊扣在自身行為上才是我最大的樂趣。

說白了,我覺得這應該就是在尋找一種歸屬感。

現代社會中的人都挺孤獨的,這個越來越要求人們個體化、獨立化的時代,使我們比之前更加需要一種歸屬感和一種宿命的心靈安慰了。

星座可能充當的就是一種「他鄉遇故知」的功能。有著鄉音、校友、共命運等可以給予的親切感。

它很像一張性格名片,說出星座時也相當於一只腳站在了某個群體當中。現代年輕人詢問「你是什麼星座?」就像古典人類詢問「你信奉哪個神?你是什麼地方人?」一樣。

如果是同一個星座,便會找到安穩舒心的歸屬感。

看的星座內容多了,我平日也能關於星座的話題滔滔不絕很久,比如射手座天性樂觀、水瓶座十分自我、天秤座全是顏控、雙子座雙商均高……

這些就像是每個星座天生的屬性,星座文化似乎讓我更加"了解"自己,「理解」他人,讓我找到了與這個世界和諧相處的方式。

某個聚會中,聽完一段關於某人的八卦後,好像只有用「他一定是處女座」「怪不得,原來她是天蠍座」這樣的句子做總結大家才算過癮。

我發現星座成了社交中快速發現同類,減少風險的捷徑。

而對於星座的的真實性與準確性,人們也能給予了很高的寬容度。

在網上看到說,在百度搜索「星座 忽忽熱會有冷淡期」會獲得類似以下的結果:

這讓我想到了國外的一個實驗,老師將寫有相同內容的紙條分給22位學生,讓覺得紙條描述與自己性格相符合的同學舉手,沒想到全班22名學生都舉起了手。

心理學上有個巴納姆效應。

就是說每個人都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覺得特別適合他。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人們仍然會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這種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藉助外界信息來認識自己,每個人在認識自我時也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把他人的言行作為自己行動的參照。

星座就符合這點巴納姆效應:即越是使用空泛、籠統的語言描述他人的情況,就越能使他人覺得這些描述是準確的。

星座學現已經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被研究,而平日大家看的星座也僅僅停留在一種「無限複製粘貼共性」的模式當中。

但這並不影響星座本身的魅力呀,就像那句話「愛上一個人的表現就是開始相信星座了。」

在如今水逆成了「背鍋王」的日子裡,刷刷星座,換得一種心安,增加增加八卦局的談資,也蠻挺不錯的。

不說了,我去看明天的運勢了。

bye~

最後想問愛好星座的你們,看文字能猜出我是什麼星座嗎?

(ps.今日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的話就來點兒實際的

也許生活就是這樣,討厭卻又令人深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福 的精彩文章:

TAG:C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