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圖靈獎得主霍普克羅夫特:中國大學校長不能只看經費和論文數

圖靈獎得主霍普克羅夫特:中國大學校長不能只看經費和論文數

約翰·霍普克羅夫特(John Hopcroft) 資料圖

圖靈獎素來被稱作計算機科學的諾貝爾獎。在圖靈獎得主這個級別的大咖中,像美國康奈爾大學計算機系教授約翰·霍普克羅夫特(John Hopcroft)這樣傾注大量精力在本科生教學上的,並不多見。更何況,現年79歲的霍普克羅夫特還是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計算機專業學生熟悉的「老神仙」,在中國已經培育過四位數的「桃李」。

「我參與中國教育已有十年歷史,教授過超過千名學生。但是過去我通常只是跟個別高校建立聯繫,參與他們自己的項目。中國的規模實在是太大了,學生數太多,我一直覺得點對點合作難以形成規模化。」4月3日,霍普克羅夫特在北京大學舉行的中國高校人才國際培養計劃啟動儀式上對包括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在內的媒體表示。

該培養計劃由教育部指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創新工場人工智慧工程院和北京大學聯合主辦。2018年計劃培養100名人工智慧教師和300名學生,未來五年計劃培訓頂尖高校至少500位教師、5000位學生。

正因為此前有過「杯水車薪」的感覺,霍普克羅夫特聽到這個計劃後,毫不猶豫地決定加入指導。同他一起擔任導師的,還有神經網路之父Geoffrey Hinton、創新工場CEO李開復、北京大學王立威教授等著名人工智慧專家。

人工智慧不是真正的智能

「經常有人問我,人工智慧是真正的智能嗎?我的回答斬釘截鐵:不!」霍普克羅夫特如此看待人工智慧。

霍普克羅夫特的研究集中於計算理論方面,他提出了一種「最壞情況漸近分析法」(Worst-case asymptotic analysis of algorithm),成為衡量演算法效率和優劣的數學準則。此外,霍普克羅夫特解決了圖論演算法中的一些難題,比如提出了「深度優先搜索演算法」(depth-first search algorithm),大大提高了圖片搜索的效率,被推廣到信息檢索、國際象棋比賽、專家系統中的衝突消解策略等方面。

1986年,因在演算法及數據結構的設計和分析中所取得的決定性成果,霍普克羅夫特獲得圖靈獎。

在談話中,霍普克羅夫特明顯更喜歡使用「自動化」、「計算科學」這一類字眼,而非「智能」。儘管近年來,在人工神經網路上發展起來的深度學習取得了多項突破,他認為深度學習的那種網路和腦科學毫無關係。「腦科學最近在美國也倍受關注,人類剛出生的那兩年是教育的關鍵時期,那時候大腦中的神經元已經成形,但彼此之間未建立聯繫,處於離散狀態。」

而深度學習所做的不過是高維度的特徵識別。他舉例道,現在計算機能通過外形特徵識別一輛自行車的圖片,但它其實並不理解自行車的本質。如果是一個人類,他會去探索自行車的結構都有什麼作用,了解它的功能。「一張照片里的自行車當然不是真正的自行車,根本不能騎,但你拿給計算機看,它就會說這是自行車。」霍普克羅夫特說道。

未來只有25%的人需要工作

儘管霍普克羅夫特不認為人工智慧是真正的智能,但他也強調自動化趨勢給人類社會帶來的深刻變革。

霍普克羅夫特認為,人類從採集、捕獵到農業革命花了數千年,工業革命進行了數百年,眼下這一輪信息革命速度更快,無論個人、機構乃至國家,可能都無法全然理解這一波衝擊。

霍普克羅夫特半開玩笑地說道,他其實並不特別習慣蘋果手機,他的小孫女可比他用得熟練多了。

衝擊首先發生在就業層面。「在美國,有些人經常說工作被中國搶走了,其實並非如此。很多工作在逐步實現自動化,有些崗位一去不復返了。」他說道。現在汽車製造業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而未來,一些白領,或者說智能型的崗位也會被取代。

霍普克羅夫特預期,未來可能只有25%的人需要勞動,國家甚至需要設置一種人均基本收入制度來保障無業人口。但在經濟保障之外,這些「無所事事」的人也有文化活動、旅遊娛樂等需求。

由此引發的相關問題,值得這一代人類和下一代思考。但就眼下來看,霍普克羅夫特認為教育依舊是我們面臨的最主要問題。

人工智慧人才缺口

據《人民日報》此前報道,中國人工智慧的人才缺口超過500萬。在2018年就業市場上,人工智慧方向的應屆碩博畢業生,最高年薪可達50萬至70萬元。另一方面,中國頂尖人工智慧人才稀缺。國際人工智慧協會(AAAI)27年間一共評選出208位院士中,中國籍僅佔4席。

2018年3月,南京大學宣布設立人工智慧學院,引發媒體關注。霍普克羅夫特認為,中國高校和企業界對人工智慧人才需求的反應,相對於美國確有一些滯後。

他介紹道,大約在10年前,幾乎所有美國高校的計算機學院都開設了人工智慧相關課程,高校也會盡量給予計算機學科資源,希望他們儘快提升學生的質量,順應工業界的需求。

但美國仍在面臨人工智慧人才短缺的問題。霍普克羅夫特說道,目前美國高校畢業生中,計算機專業的大約只佔10%,企業幾乎都有很大的人才缺口。有些美國企業甚至在中國、印度等國家設置研發中心,在當地市場進行千人級的招聘。

霍普克羅夫特說:「中國部分高校開始設置人工智慧相關科系,我絕對認同這是非常重要而且正確的舉措,但接下來面臨的挑戰是,如何能有足夠好的老師來教學。」

中國大學校長太關注量化指標

藉由此次指導培訓中國頂尖高校的人工智慧教師的機會,霍普克羅夫特還希望今後能更深入地參與中國整體的教育體制改變。

2011年初,受到外國專家局的邀請,霍普克羅夫特來到中國,開始幫助中國高等院校進行計算機學科建設以及人才培養。2017年11月,霍普克羅夫特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他感覺到,對於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在高校教育的量上,中國政府已經做出了巨大的提升。而在高校教育的質上,他預期五年內就會出現明顯的變化。

霍普克羅夫特期待中國高校教育能對標斯坦福大學、康奈爾大學這樣的世界名校。其中一個關鍵點,是教育評估體系的改變,即讓大學校長們更關注整體本科教育水平的提升。

要深度探索中國計算機學科建設乃至高校教育本身,文化差異是繞不開的問題。霍普克羅夫特坦言,他花了很久,才慢慢摸到一些門道:中國高校似乎傾向於信任一些客觀的量化指標,比如科研經費、論文發表數。但他覺得,教育本身及其複雜,很難用客觀指標進行衡量。

此前在公開場合,霍普克羅夫特也多次談及大學校長在教育質量中的「要害」:「中國的大學校長更喜歡為自己的下一任工作早作打算。從增加研究經費或者是發表論文的角度來評價,他們幹得都不錯。但事實上這與大學的使命——培育下一代人才並無關係。」

霍普克羅夫特透露,就在前一天,他和來自C9高校(即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的45名教授共同探討設計一種新的評價機制,預計今年秋學期起在5個院系試點。如果順利,明年春學期將推廣到50所大學左右。

除了機制本身帶來的改變之外,霍普克羅夫特更希望藉此傳遞給校長們新的理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郭台銘:網路經濟有它的局限性,再怎樣也不能按出一碗泡麵來
蜷川幸雄作品將首次來到中國,用一個舞台告別「世界的蜷川」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