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為什麼缺少純粹的知識分子?

中國為什麼缺少純粹的知識分子?

現在,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中國人學瘋了!為了讀書,中國的父母和孩子集體進入了近乎癲狂的狀態。

這是明擺著的事實,各種各樣的課外輔導班,孩子被各種學習佔滿的時間表,家庭對教育費用的一再追加,都說明這個國家的人們在孩子教育上所投入的精力和物力之巨大。

中國人太愛讀書了,太重視教育了。這似乎是按邏輯應該推導出的結論。

可是,如果仔細觀察,你或許會發現,事實並非這麼直白,其實,在很多中國人身上,讀書是在存有很功利的心態下,一種即主動又被動的選擇。說其主動,是因為每個家庭都願意讓孩子讀書,有些人還希望孩子讀到更高的層次;說被動,是因為讀書似乎又是一種無奈之舉,因為不讀書只剩下低層次的打工選擇。

過去中國人多有讀書做官的概念,現在不同了,想憑著比別人學習好就能去做官,那未免把事情想得過於簡單了。首先,你有背景嗎?沒有背景,在基層當個小官尚可,再往上走就困難了;其次,會站隊嗎?如果不會站隊,金戒指也會被當螺絲帽處理,沒有用武之地;最後,心理承受能力如何?能經得起「今日座上賓,明日階下囚」的考驗嗎?

官不好當,風險也大,很多人就把賺錢視為戴烏紗帽之外的第二種成功。

可是,錢也不是那麼好賺,於是,很多人就再次調低目標,讓孩子通過讀書拿到高學歷,找一份不錯的工作,有一份較好的薪水。當這一切妥當之後,就再瞄瞄仕途有無可能,或者有沒有賺錢的商業機會,如果這些都沒有可能,那就認命,在讀書人的位子上做下去。

這雖然不是當初讀書的目的,但是,也比不讀書就打一些各種各樣的工強。

在西方,做官的人,經商的人,也有很多來自讀書人,但是,絕大多數讀書人,卻是從一開始就決定做一個某一方面的專業人士,比如,會計師,中學教師,工程師,等等。他們很少去想做官的事,也很少想去賺大錢,但做好自己的工作,也能有很好的收入,比如,醫生。

一個更重要的特點是,在西方,很少有人把賺大錢和讀書兩者結合起來,或者說,他們絕少講某某讀書人賺錢不多,更絕少講某某人不讀書,卻賺了很多大錢。因為在他們的邏輯中,讀書人的目的是成為某個行業的專業人士,賺多少錢並不是衡量他們人生價值的標尺。他們更不會暗示,不讀書照樣可以賺大錢,而且這樣更光榮

這,就是文化上的差別,也是中西方對讀書人的不同衡量標準。

直白點說,中國人認為讀書人賺不到錢,是有點抬不起頭的,或者說,知識分子過著較為清苦的生活,是對不起自己曾經付出的學費的。有人會說,念那麼多書有什麼用?他們的觀念是,不做官,就已經對不起學費了,再不多賺些錢,豈不連當初的電費都對不起?

所以,與西方的知識分子相比,中國的知識分子有著更為強烈的功名思想,功利性較重,走仕途是很多人的夢想;有時,仕途明明不好走,甚至險象環生,那還是有很多人不願意放棄,頗有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悲壯。只有仕途無路,賺錢無望,才會一聲嘆息之後,坐下來做自己的知識分子

可想而知,這樣的知識分子是憋屈的,是不情願的,也是不純粹的。就像愛著成功男人的小三,又沒有扶正的可能,只能哀怨著度日。我們中國的很多讀書人,就是這種小三知識分子。

這樣的知識分子,在精神層面是不完整的,難以擔當起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感,即便在做專業人士方面,也顯得不那麼盡心儘力。

一個真正文明、健康的社會,其知識分子隊伍,應當是比較純粹的、具有專業精神的一群人,而缺少這樣一個階層的社會,則往往會在各方面顯示出市儈的屬性,有時甚至反過來,嘲笑那些既沒有做上官,又沒有賺到大錢的知識分子。

這種反彈完全可能,而且經常出現,其原因就在於,讀書人自身的先天缺陷,自己的功利性初心,會成為市儈社會攻擊自己的彈藥。在這裡,攻擊者不覺得過於世俗,某些被攻擊者雖然惱火,但內心卻覺得自己確實是廢物點心。

世俗的觀念,就是老百姓的觀念,它鬥不過官僚,便會把矛頭指向自己的階層,那就是能不能賺到錢,這裡的錢絕不是你那點固定工資,而是除官僚所掌控的社會資源之外,可供普通人爭搶的那部分餘下的資源。作為讀書人的你,一旦在這個爭搶過程中失利,或者被邊緣化,你就會成為這種觀念的嘲諷對象

除了現實中的各種目光,這種觀念還會通過別的方式被表達出來,比如,近日搜狐首頁轉載自溫州都市報的一篇文章,《浙80後打工妹放牛娃出身 沒正規上學成上市公司董事》,以及搜狐教育中的另一篇文章,《中科院調查:30年1000高考狀元無一成為行業領袖》。何謂上市公司董事?就是有錢的商人;那什麼叫行業領袖?就是像馬雲和馬化騰那樣的人物。

類似的文章很常見,當然,人家沒有說我要表達一種怎樣的觀念或情緒,但是,大家可以自己體會其中的感覺,相信理解並不會出現偏差。

有時候,這種觀念還會出現在某些成功人士,包括某些企業大佬口中。比如,馬雲在談到讀書和成功的關係時,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做成功不成功跟讀書多少沒關係,但是你成功了以後有沒有成功就很有關係了。我看到很多人成功跟讀書沒有關係,都很成功。但是成功人士他不讀書他一定往下滑,而且會滑的很慘,我們看了太多這樣的案例。」

馬雲說得很委婉,所謂成功,在馬雲的語境里,不外就是商業上的成功,也就是賺到大錢。從商人的視角,這完全合理,而且也並沒有與現實矛盾,的確很多賺大錢的人並沒有讀過多少書,學歷也並不高。但是,從話語中,外人還是能嗅到一點學費和電費的味道。

王健林也說過讀書和成功的關係,但用詞就更直接了。去年年初,王建林在一次演講中語出驚人:什麼清華北大,都不如膽子大!因為出自首富之口,這話聽起來擲地有聲,不容置疑。

作為中國的兩所頂尖學府,北大和清華是無數學子心中的求學聖地,可是在王健林眼裡,兩校綁在一起尚不及一個賊大膽。為什麼?就因為這賊大膽成功了,有了巨額財富,因此也就有了這般底氣。

關於王健林的大膽,鳳凰財經的一篇報道這樣寫道:二十幾年前,34歲的大連市西崗區人民政府辦公室主任王健林接手了萬達集團的前身——大連市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這份闖勁為今天的萬達商業帝國拉開了序幕……

可是,從區政府辦公室主任的位子,到區住宅開發公司總經理的位子,還需要」闖「嗎?大膽恐怕就更談不上。有區政府辦公室主任這壺酒墊底,還有什麼區住宅不敢開發,不好開發的?

在中國,不拿錢托著的知識分子,永遠得不到別人的尊重。沒有錢,連普通人都可以拿你目前的收入和你的學費、電費開涮,更別說富可敵國的巨富對你的點評了,人家怎麼說都有道理。

因為王健林曾是中國首富,所以,他的演講讓我不自覺地想起蓋茨2007年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在演講中,當年曾從哈佛輟學的蓋茨這樣說道:

有一句話我等了三十年,現在終於可以說了:老爸,我總是跟你說,我會回來拿到我的學位的 !……我要感謝哈佛大學在這個時候給我這個榮譽,我終於可以在簡歷上寫明我有一個大學學位,這種感覺真好!……我在哈佛學到了很多經濟學和政治學的新思想。我也了解了很多科學上的新進展……哈佛是一個大家庭。這個院子里在場的人們,是這個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類群體之一。毫無疑問,哈佛的老師、校友、學生和資助者,已經用他們的能力改善了全世界各地人們的生活……我的母親在我被哈佛大學錄取的那一天,曾經感到無比驕傲。想一想吧,我們在這個院子里的這些人,被給予過什麼----天賦、特權、機遇----那麼可以這樣說,全世界的人們幾乎有無限的權利,期待著我們去做出貢獻。

不知道,我們的王健林先生是否知道蓋茨的這段話?曾經多年排名世界首富的蓋茨是怎樣看待他的母校、位於世界大學之巔的哈佛大學?他感謝這所大學給他的教育和熏陶,欽佩這座校園裡充滿智慧的師生,肯定他們為美國和世界所培養的人才和做出的貢獻。這是多麼樸素的情感,又是多麼謙虛的胸懷。在通篇演講中,我沒有看到蓋茨先生提到任何有關膽子的話,相反,更多出現的則是這樣的字眼:良心,責任,同情心

在這裡,我們看到了兩個截然不同的首富,兩種截然不同的境界。對比蓋茨,王健林差的應該不僅僅是財富上的數字。而我們之所以有這樣的巨富,正是因為我們有培養這樣巨富的世俗和土壤

一個國家和社會,如果不能擁有一個較為純粹的知識分子群體,那就很難在精神和心理上走向健康。如果這些讀書人,不時窺探著私慾沉重的官吏手中的權力,羨慕著商人世界的迷醉和奢華,那麼,這個國家的知識分子就是前兩者的預備隊,他們中的某些人隨時有走向墮落的危險;就精神層面而言,他們難以支撐起社會的價值坐標,而在這個社會的各個角落,權力和金錢掌握著全部話語權,恣意評點著每一個人的所作所為,並且依照它們的好惡標準,給人們貼上各種所謂的價值標籤。

這正是我們在今天中國所看到的,全民為讀書和教育癲狂,但同時又全民內心充滿憂慮、焦躁和不安的根本原因。失去樸素價值觀的根基,群體性的失落和迷惘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GIF

作者:楓葉君, 前新華社資深編輯,駐外記者,所著長篇小說《移民》在精緻小號(ID: lovejzxh)連載。

精彩生活,離不開精緻商品,

精緻小電鋪有你意想不到的收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精緻小號 的精彩文章:

李敖:一個欺軟怕硬的大師走了
熊樣兒的眼淚:一個只有中年男人才能讀懂的童話

TAG:精緻小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