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淺談當今古籍的流通方式

淺談當今古籍的流通方式

自雕版印刷術發明以來,古籍之流通往往會成就一段藝林佳話,被千古傳頌。可以說,每部古籍都有一段故事,因此歷來藏家都好寫古籍提要或敘錄,或述古籍版本之風貌,或志得來之不易。所以,書目提要類的著作層出不窮,也是藏家案頭必備之書。

記得賈二強老師在課堂上曾說宋代小學生的書包里都是寶貝,當時不以為然,而如今深切感受到老師所言極是。宋版書傳世少,物以稀為貴,元明清一直到現在,佞宋之風屢增不減,因此,只要有宋版書出現,必為藏家所爭購。明清本相對來說傳世較多,但在近些年其經濟價值不斷增長,究其原因,在於當今古籍的流通方式發生了極大地變化。

當今古籍的流通,我將其分為兩個階段。一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前,一是九十年代以後。九十年代以前,古籍的流通方式比較傳統,大多是古舊書店的那種經營模式。那時候,古籍還比較便宜,清代許多本子無人問津,買書也只是純收藏,個人喜好而已。舉個例子,八十年代末,一部清內府刻本《古文淵鑒》不過八十元,而如今已達到四五十萬元,而且升值空間不可估量。自改革開放一直到現在,古籍的價格一直在增長著,有的書漲了百倍甚至千倍,這當歸功於古籍拍賣業的興起,當然還有經濟原因等,暫不贅述。自九十年代中國書店開始拍賣古籍以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相繼有十餘家拍賣公司從事古籍拍賣,這也是當今古籍流通的主要方式。古籍拍賣的優點大致有三:一是可以使古籍的價值在一場拍賣會中達到最大化,由於拍賣有著「價高者得」的原則,所以好的古籍往往能賣到出人意料的價格;二是可以優化資源配置,節省買書藏書的成本,使藏家在一定時間聚到一起,從而免去了東奔西走;三是可以發掘許多古籍,使許多不見著錄的古籍浮出水面,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甚至有些古籍從國外迴流,重新回到祖國懷抱,這一點是我最為欣慰的。正是由於古籍拍賣的這些益處,使得古籍拍賣佔據了古籍市場的主導。而一些古舊書店就沒有以前那麼紅火,許多古舊書店關門大吉,而一些從業人員就加入了古籍拍賣的行業,這當然是古籍業的幸事。當然,還有網上書店,如孔夫子舊書網等,不過,網上的古籍一般都不好,偶爾出現幾部好的古籍,就漫天要價,比在拍賣會上買的還要貴,而許多人就是從拍賣會上買到古籍然後掛到自己的網上書店,以期願者上鉤。舉個例子,網上曾有部康熙刻本《聖諭像解》,要價150萬元,而在拍賣會上只賣到了80萬元。

古籍拍賣業剛興起時,市場也不好,但也在平穩中增長。而到2009年秋季,古籍價格倍增,好像一下子從舊社會到了新中國,尤其明代白棉紙印本和清代內府刻本增長最快。舉個例子,2008年花5萬元買的明白棉紙印本,到了2009年秋季就能賣到20萬元左右。正因為古籍的增值潛力大,所以好多投資者把目光轉向了古籍等藝術品市場。由於我國投資渠道少,大多數人只知道炒股、炒房、買基金,而當看到了藝術品的巨大增值潛力後,好多投資者就大肆購買古籍、書畫等,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古籍的增值。好多年前,花大價錢買文物等藝術品只是外國人的專長,而如今國人佔了多數,以致外國人買東西爭不過中國人。當今,大多數人買古籍是為了賺錢,今天買,明天賣,就是為了打時間差。當然,買家們的版本鑒別知識相當豐富,有的不下於專家。好多人買到書之後,再花錢修復,又是加襯,又是做函套,無形中保護了古籍,這點我最欣賞。在我幼小的心靈深處,總是認為古籍不能買賣,總是將古籍和圖書館聯繫起來。

自從古籍拍賣業興起來後,賣得最貴的一部書是元抄本《兩漢策要》,十冊,拍賣到了四千多萬元,下來便是南宋臨安陳起書宅鋪刻本《南嶽舊稿》四冊,2007年拍賣到了八百多萬元,清刻顧廣圻批校本《戰國策》四冊,2009年拍賣到了八百萬元。雖然價格已經不低了,但和畫比起來,簡直天壤之別。因此,有些藏家說古籍升值的空間還很大,我們拭目以待。

現在,全國有十餘家古籍拍賣公司,每年大約有兩萬部古籍在市場上流通,這當是不小的數目,而且屢有善本孤本出現,誠可謂書林盛世。如今,拍賣公司對古籍的版本介紹頗詳,這也是宣揚傳統文化的一種極佳方式。清代、民國時期,還有人將嘉靖本充為宋版書而蒙人,可如今,這種情況就很少出現了。藏家學識的提高,各種工具書的運用,使版本鑒別有了更為系統的體系。可以說,古籍拍賣不僅是一種經濟行為,更是一種文化交流方式,是對傳統文化的再發掘、再認識。

喜歡我們原創的,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Honey愛闖才會贏 的精彩文章:

酸澀的獼猴桃

TAG:Honey愛闖才會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