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人總以為愛是天雷勾動地火,或是一見驚心動魄!

世人總以為愛是天雷勾動地火,或是一見驚心動魄!

她漸漸長大了,是盛家公認的「唯一的美人」。盛佩玉留下不少照片,她眉眼細細的,鵝蛋臉,神情溫雅,笑起來時極其婉媚,像一朵茶花1917年的夏天,邵洵美在杭州與舅家親友碰面,他隨身帶著相機,一路偷偷給盛佩玉拍照。他們有時也一起出遊,在湖心亭,她看到有人在月老廟磕頭,求問姻緣,邵洵美也看到了,回頭一個勁兒望著她笑。門當戶對,親上加親,這樁婚事兩家人都默許了。

19歲時,邵洵美前往英國劍橋大學留學,臨行前,他央求母親去盛家提親,盛家同意了。盛佩玉送給他的定情物是一件白毛線背心,並且要求他:不可另有女人,不可吸煙,不可賭錢。他答應了,回以一首詩《白絨線馬甲》,這詩後來在《申報》上發表了,她留下那張報紙,終生保存。世人總以為愛是天雷勾動地火,或是一見驚心動魄,但舊式的門當戶對是有道理的,小火燉湯似的,兩個人的感情慢慢熬。

邵洵美對盛佩玉的感情,堆積在經年累月的相處里,不熱烈,卻深刻。事實上,邵盛兩家多出浪子,邵洵美還算不上縱情聲色。他年少時也輕狂過,開著福特汽車到處兜風,到戲園裡包廂看戲,有一次,在表兄的介紹下,他認識了一位交際花,兩人來往親密。當他和交際花及她的朋友吃飯時,那群人中有個自稱姓邵的傢伙鬧事,開槍打傷了人,巡警聽說當事者姓邵,不由分說地把邵洵美關進了大牢。事後,誤會澄清了,邵洵美被放出來,但外面已經傳得沸沸揚揚,抹黑了邵家的名聲,而那位交際花還趁火打劫地上門敲詐銀子。

邵洵美的祖母氣得讓他在祖宗牌位前長跪,吃了苦頭的他這才明白,是這位交際花和別人合夥設了圈套,目的就是敲詐自己。他痛定思痛,深悔自己的無知和不檢點,從此就遠離了娛樂風月場所。盛佩玉很看不起家族裡的那些紈絝子弟,她之所以嫁給邵洵美,大概也是看中他的「老實」:他不抽鴉片,不賭錢,不嫖娼,唯一的愛好就是買書、譯書、出版書。

為了這個愛好,邵洵美花了不少錢。邵洵美留學歐洲時,結識了蔣碧微和徐悲鴻等人,大家一致誇讚他和徐志摩神似,這當然是一種讚美,徐志摩風流倜儻,浪漫天成,當時已經聞名於文學界。緣分就是如此奇妙,人人都說他們長得像,邵洵美和徐志摩因此成了一生的好友。初次見面時,徐志摩幽默地笑道:「弟弟,我找得你好苦!」在徐志摩的帶領下,邵洵美結交了北平的很多文人,他的意氣和才華也博得了大家的尊重。新月書店後期經營不善,面臨倒閉的困境,徐志摩從中斡旋,找邵洵美幫忙,他毫不猶豫地接收,將新月書店撐了下去;

在胡也頻遭殺害後,徐志摩和沈從文等人籌款將丁玲母子送回湖南老家,他們捉襟見肘時,邵洵美慷慨解囊,拿出了1000元送給丁玲,並聲稱不用歸還。邵洵美一生都輕財重義,只要是朋友需要,他總義不容辭地幫忙,並且不要求回報。留學的徐悲鴻夫婦合用一份留學經費,生活拮据,邵洵美時常施以援手;夏衍還未成名時,生活沒有著落,朋友將他的譯稿拿給邵洵美,希望他能幫忙出版,接濟一下夏衍。他連稿子都沒看,馬上拿出了500塊。

邵洵美的慷慨任俠人人皆知,素有「滬上孟嘗君」的美譽。要做「孟嘗君」,首先得有錢。當時的上海,有不少真正的豪門,最出名的就是斜橋盛府、斜橋邵府、斜橋李府,號稱靜安寺街三大豪門。邵家傳到邵洵美這代,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但和普通人相比,他依然是個富人。盛家同樣如此,儘管沒有了往日的顯赫,但盛佩玉的嫁妝很豐厚。

1927年,邵洵美和盛佩玉在卡爾登飯店舉行了婚禮,賓客雲集,盛況空前。他們的證婚人是復旦大學的創始人馬相伯,賓客中有郁達夫、徐志摩、陸小曼、劉海粟、錢瘦鐵等文化名人,一時滿堂生輝。當天,他們的結婚照在《上海畫報》刊登,標題為「留英文學家邵洵美與盛四公子侄女佩玉女士新婚儷影」,還配發了《美玉婚淵記》一文,轟動整個上海,成為最時髦的話題。婚後的邵洵美立志要創出自己的一番事業,不靠祖上餘蔭度日。他熱衷於辦書店、搞出版、編雜誌,他的錢都投在了創辦文化事業和接濟朋友上。

或許在旁觀者眼裡,這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紈絝子弟。好在盛佩玉不介意,她生在富貴里,和丈夫一樣看輕錢財。「每次聽到他提出的要求,只要是光明正大、合情合理的事要花錢,我總會全盤接受。」從20歲出嫁到84歲去世,盛佩玉早就不是那個嬌養的美人,她是一個合格的邵太太,賢惠得體。 為了支付丈夫經常入不敷出的出版經費,她將自己的巨額陪嫁與名下遺產一次又一次地變賣與典當,她說:「我把金的、銀的、銅的、錫的甚至木的陸續換了錢來過日子。」

他們就是中國傳統的恩愛夫妻,彼此結合就是錦上添花,同富貴,也共患難,一路扶持,貧賤亦不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色的記憶 的精彩文章:

TAG:黑色的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