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為什麼我們容易對他人產生偏見?

為什麼我們容易對他人產生偏見?

一切法是因緣法,因緣法就是講萬事萬物只有現象,沒有本質。而我們通常認為的「一切法有自性」,是從現象這個角度談的。

夏天的自性就是熱。如果夏天和冬天的自性沒有區別,那就是沒有自性。夏天的熱是不是一直都存在?不是的,它中間的溫度有變化。「夏天」是指一個時間段,這個時間段之所以取名為「夏天」,就是因為熱。換句話來講,熱與夏天相應,「夏天」是一個名詞、一個概念,概念是對一種境界的描述。賦予一個事物名字幹什麼用?就是為了從差別當中加以區別。

比如說你是一個人,就必須有一個名字。但如果從「人」這個共同的角度來講,取名是沒有必要的,然而從作用的角度來說就不方便了。詳細來說,這裡面有共同的部分,大家都有一個共名——「人」。但每個人的面相不一樣,思想不一樣,所以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名字,有自性。

緣起性空,「性空」的意思是指自性沒有實體,但是有作用。了解了這一點就解決了我們認識上的偏頗。

我們在生活中,往往會「執實」,也叫做「實有自性」。和這裡說的緣起自性不一樣,認為事物「實有自性」是因為只看到了事物的一個方面,而忽略了事物是不同條件下的組合。執實,實際上這是人類最大的問題之一,執實不存在於外境,而存在於我們的內心。

比如說你認為這個人實在是壞透了,你可能不會改變對他的認知,會認為這個人絕對不可能好,這是你的看法。佛法就論實際,也叫實相。客觀、公正地講,這個人到底是什麼樣的呢?他是不是壞透了?如果今天你知道他做了一件好事,你會不會想:「不可能是他做的,或者是他作假。」這就是執實:你認為這個人沒救了,而且認定這就是事實。

你的這種認知是一種條件反射,不知道他做這件好事是有緣起的。你不會區別對待他與往常不同的行為,這就是主觀,而非佛法中講的「論實相」。

點一點,禪修吧

禪修方法:

1.調節身體姿勢、呼吸、心

點擊閱讀

禪修的方法與意義 | 做自己生命的創造者

2.誦《普賢行願品》誦偈部分

點擊閱讀

如孝法師講解《普賢行願品》念誦禪修方法

3.禪坐5分鐘以上

4.迴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如孝法師 的精彩文章:

星雲大師談快樂的生活
他貴為駙馬,官至太守,卻發現都是一場夢

TAG:如孝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