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佛與道的差別之我見

佛與道的差別之我見

禪從閣出品 須先碼後看

在吾門傳承的法脈里,既以道法為主,亦融合了佛法於其中。從實際運用上來看,道法與佛法皆有實用性。如是解決內在的心理問題,佛法的內觀其心與降伏其心確實有其獨到的一手;而在應對科學解釋不了的各種疑難雜症中,對於外在的自然能量,道法的「遣神使鬼」則顯得更為老練和精湛。

我今天不談教,只談法。因為一旦上升到教派乃至宗教層面,則會引出部分人所謂的「正道」與「外道」之分,所謂「翻查典籍查看誰是誰的源頭,哪位神仙是哪位神仙的領導,哪位神仙應該更牛逼,地府怎麼會有地藏王等等……」

諸如此類探討皆是理論型學者所做的事。而我是個浪漫的實用主義者,雖喜用浪漫才情將故事串聯,但歸根到底我是主張實戰性的。

在我看來,「法」和「教」確實不同,「法」為方法,實用為主導,此偏武;而「教」為儀軌,主修身養性和傳承信仰,此偏文。而那些指望在實戰之外談論孰是孰非的讀者,想必來錯了地方,出門左轉不送。

進入正題,在談差異之前,先簡單說說兩者的相同之處。在認知世界的角度上,道法和佛法確實存在著很多相通的地方:

首先,比如佛門裡所說的放下分別心,《六祖壇經》所說的【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這和道門裡《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中提到的:「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明道德。」似乎如出一轍,更有道家所倡導的【上善若水】,在善惡之「上」如水般的特性,能夠清澈見底,亦可藏污納垢。似乎佛與道都在闡述一種高於是非善惡的境界。善惡就如同太極陰陽的兩端,共生而對峙。

這彷彿也有點類似於物理學界的兩大定律【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關係,這兩套理論互不相容,但卻也真真實實地闡述了真實物理世界裡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這兩套理論在物理學界同樣「對峙而共生」地如實存在著,你能說他們誰不正確嗎?而西方科學家多年致力於將二者統一,試圖找出宇宙的大統一理論,因為他們認為對峙的兩者如何能共生?這邏輯上說不過去啊,就和他們骨子裡認為世界上只能有一個神存在的道理是一樣的,他們只相信一個上帝。

但這種「對峙而共生」的關係在我們東方的陰陽思維里則好容易接受了,因為這東西多了去了,比如人的兩面性,比如今天我說談的這個話題。

那種不留餘地的完整,一定不會是圓滿的,那是聰明但一定不是智慧。我們叫「和而不同」,方可生生不息。

其次,道所講的「無」,與佛說言的「空」似乎也是描述同一種境界,無即是有,虛空妙有,本自具足。佛與道相通的地方太多太多了,在此不過多贅述,接下來主要說說它們二者間有何差異。

在講差異之前,我們先得了解一下這個世界的基本組成架構。

金字塔結構

人類社會和鬼神的世界一樣,都是這樣一個金字塔的結構,人類文明無論哪朝哪代,哪個國家,何種制度,最終穩固的便是這樣一個金字塔結構:上層的總是少數,底層的永遠最多,上升通道很窄,而下降的途徑卻很多。它很殘酷,但卻是事實,鬼神的世界亦是如此。

這種結構是為穩定和牢固的,試想這個金字塔一旦調反過來,那人世間豈不是社會大亂?君不君,臣不臣,天地也重歸於混沌。當年傳說盤古開天,輕者上而化為天,重者下沉化為地,構成的天地清明便是這種結構形態。

佛法慈悲

既然構成天地的結構明了,那佛法主要是做什麼的呢?

佛法做得最多的,便是引人向善、引渡、超度等等。比如我們在實際的超度法會裡,佛法的咒文與迴向功德確確實實具有特彆強大的力量。如果放在這種金字塔的現實社會裡,佛法所做的事,可以說是對「窮苦大眾」不拋棄不放棄,地藏王菩薩也曾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說的就是對這些「底層民眾」的關懷與堅持。

大道無情

而道法呢?則更加像是服務於上層建築的,說精確點,應該是服務於維持整個金字塔的結構體系。因為這個體系支撐了天地,這個體系就是規律,規律就是道。一旦這個體系崩塌了,道不復存在了,天地也就不在了。

因此,我們總會覺得「大道無情」,「天地不仁 以萬物為芻狗。」但要明白的是,這種無情並非鐵石心腸,它是有情之上的無情,就如同「上善若水」是高於善惡之上的。以換取世間最大利益為方向,是為大善。

放在人世間,就如同底層員工常常認為上面老闆沒有人性,底層民眾常常認為官員總是不講人情,但殊不知上層所做的其實都是在維持整個結構體系,亦所謂「上德不德」。必要時採取行動,以小損失換取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

對「魔」的態度

魔有心魔和外魔。文章前言我便說了,處理內的在心理問題時,佛法有其獨到的一手,特別是對待所謂的「心魔」,不是消滅它,不是逃避它,而是承認它也是你自己的一部分,嘗試去照亮它,擁抱它,是為降伏。

而對付外魔,道法的遣神使鬼則無往不利,面對這些邪祟,道法可有不止一千種方法讓其灰飛煙滅,誅魔與驅邪可是道法的拿手好戲,以小損失換取眾生的最大利益。

當然,對付外魔,佛法也不是不行。

記得一個當年轟動全國,業內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橋樑建設事件,一個橋樁無論如何都打不下去,當時請來了國內外頂尖專家都搞不定,後來不得不請來了一位廟裡的高僧方丈,據坊間傳聞,說是該橋樁正好下面住著個龍神,果真該高僧在工地橋樁處做了場簡單的法事,誦念祈禱後橋樁便可打下去了,但不幸的是,第二天高僧回廟裡後,便也打坐圓寂了。

其實這便是高僧用自己的生命去做了一場「獻祭」,這種無私奉獻於生靈的精神尚有佛家割肉喂鷹的傳承品質。

而道家在各項工地工程里制煞的手段也不少,但基本上「獻祭」什麼也很少會去「獻祭」自己,這樣一看,道家反而是更加懂得珍惜和享受此生生命的,留的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嘛,就如同現在大家常說的一句話「讓自己活得好才是第一要事,不要讓自己受委屈。」

但無論是樂於奉獻還是要自己活得好,這兩種做法本身就是沒有好壞之分的,他們看似對峙,但實際可以共生,《周易》的核心就是變易,在不同的情況下,切換不同的方式也不是不行的。和而不同,就是給人們一種可以應變的餘地。

——記得上回濟公降壇,對我和師兄開示了一句:「佛法無邊,勿忘正道」。一語雙關,此開示可謂相當之有水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從閣 的精彩文章:

TAG:禪從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