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江蘇部署開展攻堅戰 構建智慧警務新體系 用三年時間建成「智慧警務大腦」

江蘇部署開展攻堅戰 構建智慧警務新體系 用三年時間建成「智慧警務大腦」

4月1日4版

江蘇部署開展攻堅戰 構建智慧警務新體系

用三年時間建成「智慧警務大腦」

本報訊 記者趙家新、通訊員周重陽報道:按照江蘇省委、省政府確定的「走在全國前列」的新定位,江蘇公安積極構建智慧警務新體系。3月28日至29日,江蘇省公安廳召開全省公安機關智慧警務攻堅動員部署會,部署全省公安機關組織開展為期3年的智慧警務建設攻堅戰,下發總體規劃,要求以智慧警務戰略推動新時代江蘇公安工作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服務支撐高質量平安江蘇建設。江蘇省副省長、公安廳廳長劉暘出席會議。

1、為何要建設智慧警務

讓「數據」成為公安機關又一戰略優勢

構建智慧警務新體系是為了推動江蘇省公安信息化從強調速度的擴張式發展向強調質量的內涵式發展轉型,走出一條智能感知、智慧應用、預測預警、精準服務的新路子。通過智慧警務建設,使數據優勢成為繼群眾工作優勢、專門手段優勢之後的又一戰略優勢,使民警的「數據消費」行為成為拉動警務實戰效能的主要動力。

2、智慧警務分幾步建設

開局—深化—普惠,2020年惠及全省

據介紹,今年是江蘇省智慧警務攻堅戰開局之年,將基本建成省市一體化警務雲計算平台,初步確立智能視頻、移動警務總體框架。明年是攻堅戰深化之年,基本建成「五大應用體系」。後年是攻堅戰普惠之年,全面建成省市兩級警務大數據中心,警務數據全量匯聚、按需共享,智慧警務核心能力普及全警,警務大數據紅利普惠全省。

3、智慧警務建設有哪些重點

建立標準體系 構建智慧生態 打破數據壁壘

江蘇省智慧警務建設將圍繞4個重點開展:建立全程覆蓋的規範標準體系,逐步制定出台適合警務雲、大數據的系列技術標準和業務規範,創新建立警務應用的全新標籤體系和知識圖譜,為智慧應用打牢基礎;形成融合應用的智慧生態,以統一的平台提供多樣化的數據服務,以靈活的工具滿足差異化的數據應用,以精準的產品推送支撐警務實戰;構建全省一體的工作格局,用數據流打通業務流、管理流,加快形成「大數據、小應用,小數據、塊應用」的工作格局;激發驅動改革的綜合效應,用智慧警務激發改革活力、破解改革難題,用公安改革打破數據壁壘、促進業務融合,交出一份數據撬動公安改革、改革牽動智慧警務的江蘇答卷。

會議明確,要把智慧警務建設作為今年全省公安工作的一項重點任務。其中,將全面實施視頻圖像「慧眼工程」,加快布建新型視頻智能化前端感知設施,建強完善視頻圖像綜合服務中心,全面整合各類網路化和碎片化的視頻圖像資源,使視頻圖像聯得全、看得清,算得快、比得准。還將打破部門界限、網路壁壘,積極融入網格化社會治理創新和政法大數據建設,紮實推動警務大數據與網格數據、政法數據的融合共享、業務協同。

4、智慧警務將如何增加群眾獲得感

力爭帶上身份證件就可辦所有服務事項

會議強調,以創新移動應用為突破口,讓群眾的需求與公安信息化最新技術連接起來,按照「在全省範圍內帶上身份證件就可以辦所有服務事項」的目標,依託政務一張網、微警務和社會信用體系等大數據建設成果,儘快破解電子證照、網上支付、身份識別等難題,推動部門間數據共享、服務聯動、互信互認,逐步實現一個窗口辦結、不見面審批,使公安數據在社會治理創新中發揮更大作用,讓「最多跑一次」成為常態,讓手機「端到端」服務成為江蘇公安政務服務的一個品牌。

據了解,江蘇公安智慧警務新體系以智慧情報、智慧偵查、智慧防控、智慧移動、智慧政工「五大應用體系」和織密天網、建強天算、探索天智、築牢天盾「四項關鍵支撐」為標誌,建成「智慧警務大腦」,打造形式多樣的智慧應用亮點品牌,形成面向公安民警的「數據支撐力」、面向人民群眾的「數據服務力」、針對犯罪分子的「數據威懾力」,全面提升公安核心戰鬥力。

4月2日2版

民警奔波幫老人維權 老人臨終囑咐子女道謝

本報記者 趙家新 通訊員 黃侃侃

3月26日,江蘇如皋曹老漢的兒子向南通市公安局港閘分局幸福派出所送來一面錦旗,他說,父親去年年底不幸逝世,彌留之際,老人再三囑咐他,一定要給民警儲曉元送來錦旗致謝。

事情還要回溯到2014年。那時,曹老漢在幸福轄區的一個工地上打工,因為一點小糾紛與工友發生肢體衝突,導致顱內出血。當時,工地老闆曾答應其會私下解決此事,然而,等工程結束事情也沒有得到解決,曹老漢萬般無奈之下選擇了報警。

沒有聯繫電話、沒有通訊地址,去尋找早就轉戰外地的工地老闆和當事人,無疑是大海撈針。雖然棘手,但民警儲曉元沒有放棄。他走訪工地、跑物業、聯繫承建單位,好不容易找到了當事人。然而,面對民警的詢問,當事人卻矢口否認。為了還老人一個公道,儲曉元又踏上了「旁證」搜集之路。儲曉元不厭其煩地一次次引導、一個個說服,一點點取證,最終,半個多月的辛苦換來了實質性的成果。

正是因為有效地鎖定了證據,老人在之後訴訟中得到了有利的證據支撐。2017年11月,曹老漢維權官司獲得了勝訴,也得到了6萬元的賠償。

2017年底,曹老漢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將子女叫到床前,囑咐他們一定要當面送錦旗感謝民警儲曉元,為他了結最後的心愿。

4月2日3版

隊伍管理信息化 執法行為規範化 評價體系科學化

海門:構建全監測機制 打造高質量警隊

本報記者 趙家新 通訊員 馮偉 仲亞洲

近年來,江蘇省海門市公安局主動破題改革,以建設高質量公安隊伍為導向,組建警務質態監測中心,依託「縱向貫通、橫向集成、互聯互通」的四類數據平台,強化對各類警務質態數據資源的智能監測反饋和深度融合共享,創新構建一體式、標準化、全方位的「全監測」工作機制。2017年,在上級組織的績效考核中,海門市公安局隊伍建設和業務效能均獲得第一名。

「將創新思維轉變為看得見、用得好、能推廣的信息化機制運用,『全監測』工作機制用數據化管理的理念、方式、手段,從大處著眼、從小處發力、從細節用功,找准切入點和著力點,真正做到隊伍管理信息化、執法行為規範化、評價體系科學化。」海門市副市長、公安局局長鬍文瑞說。

隊伍管理及時精準

提醒「微問題」2830件次,問責472人次,通報批評9人次

每月最後一周的第一個工作日,余東派出所教導員丁漢如就把巡邏處警中隊、治安中隊、社區中隊、交警中隊、綜合中隊各自模塊匯總的包括內部管理分析、執法源頭監測、隊伍思想動態、黨風廉政責任落實等內容,整理成簡潔明了、切中要害的大督查自查自糾月報,然後通過公安即時通訊平台發送至海門市公安局大督查辦。

海門市公安局搭建完善了督察部門專職督查、條線部門定向督查、基層單位日常督查的組織架構,根據大督查工作規範明確其對應督查職責,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式的大督查工作新格局,形成分級監督、齊抓共管的監督合力。對在大督查工作中發現的警務工作和作風建設問題,海門市公安局嚴格執行「一次提醒、二次考核扣分、三次通報批評、四次紀律處分」的累積式考核問責制度,對應情節輕重程度,分別落實教育警示、通報考核、嚴加問責等方面措施,重點抓好各類「微問題」的查擺分析和通報問責,並與提拔任用和經濟待遇掛鉤。近兩年,海門市公安局共提醒「微問題」2830件次,問責472人次,通報批評9人次。

執法行為理性規範

發現問題數據、警務管理問題2429條,其中89%通過即時提醒落實整改

去年底的一天晚上,海門市公安局城東派出所民警在北海路一飯店前處置一起醉酒鬧事的警情時,市民呂某採取謾罵、揪扯民警衣服的方式阻礙民警依法執行職務,市民陳某拒不配合民警依法執行職務。在該案件辦理過程中,民警用執法記錄儀攝錄的現場處警音視頻資料,在案件的調查、定性、處罰裁決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事實上,要求接處警民警、輔警「雙同步」攝錄,只是「全監測」機制中監測要素的其中一種。海門市公安局在前期充分調研並試運行的基礎上,以「跨警種業務整合、單列業務強化」為原則,制定《海門市公安局數據質量標準手冊》,將10大類業務統一納入質態監測中心進行合成監測,重新明確指揮中心、治安、刑偵、法制等警種部門的11大類業務監測標準、時效,明確基層所隊層面11大類的源頭監測清單。圍繞事前提醒、事中警示、事後督辦三個時間流,採取數據巡查、對比碰撞、研判分析等手段每日監測情況,建立全局合成監測、警種部門聯合監測和基層所隊源頭監測三個日報制度,對全局各單位的警務質態、問題數據及指令執行情況等開展全程監測和捆綁考核,並納入績效考核和積分管理,通過再造警務活動流程,實現全流程、全要素、可回溯式管理。

自機制運行以來,海門市公安局累計發布合成監測工作日報149期,發現各類問題數據、警務管理問題2429條,其中89%通過即時提醒落實整改,其餘11%通過事後督辦落實整改,問題發生率大幅下降。

群眾滿意再創新高

發送告知信息6.8萬餘條次、回訪測評簡訊近7萬條,群眾滿意率達99.68%

近日,市民車某和黃某因瑣事發生肢體衝突,處警民警將當事雙方帶至派出所進行調查處理。雙方自行協商賠償事宜,確定由黃某賠償車某醫藥費等費用合計1.7萬元。隨後,處警民警製作了治安調解協議書,在車某還在醫院檢查的情況下,辦結了這一警情。事後,因對調解處理結果不滿,黃某投訴。接到投訴後,督察民警調取了當日處警音視頻和派出所製作的治安調解協議書,並通過內部監控調閱了調解過程,發現派出所在辦理該警情時存在問題:一是民警沒有主導調解,二是當事人自行調解達成的結果違反公平公正原則。最終,督察部門認定調解達成的協議為無效協議,並下發督察通知書要求迅速整改。

海門市公安局以匯聚整合內外監督資源為導向,將群眾評價納入「全監測」範疇。一方面,構建「服務信息告知平台」,及時向群眾推送服務信息和預警信息,對7類執法服務工作進行全面回訪測評,並開展社情、網情民意調查。另一方面,開通熱線接受群眾諮詢、投訴,打造民意訴求層級流轉辦理、預警分析研判、全警快速響應的三項工作機制,建立起上下部門聯動、平行部門協同配合的處置框架,做到投訴案件每案必查,堅決杜絕因辦案民警責任心不強、工作不到位、不作為、慢作為、方法簡單粗暴等引發的投訴問題。

對每一起屬實或部分屬實投訴,海門市公安局均通過公安即時通訊平台點對點發送至當事民警、所在單位領導。同時,對核查中發現的典型案例進行重點剖析,形成案件核查報告後在政工隊伍監督工作例會上予以點評,並在公安網主頁予以通報,從而有針對性地加強警風警紀監督,堵塞違法違紀漏洞,努力讓群眾在公安機關每一項執法活動、每一起案件辦理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最大化發揮防微杜漸、超前預防的作用,有效指導和規範執法服務工作。

2017年以來,海門市公安局共妥善處理涉警投訴420餘件,發送告知信息6.8萬餘條次、回訪測評簡訊近7萬條,群眾滿意率再創新高,達到99.6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蘇警方 的精彩文章:

用生命守護那片安寧

TAG:江蘇警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