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十誡,關於書法學習那些事

十誡,關於書法學習那些事

讀過很多關於學習書法的方法、步驟或成功的經驗,有的理解深一點,有的膚淺一點,有的是直接誤人子弟。更有甚者曰悟性高者臨幾頁看幾眼就能創作自己作品,把學書法看成小孩過家家,小編看來初學釘死一至兩家自己喜歡的碑帖不間斷的臨摹,悟性好的十年(上千遍的臨習)方有小成。

悟性普通的二十年才有小成,至於大成真要看天賦和前緣了。

學書法的千千萬萬,成家的星星點點。為什麼?因為很多人在學書法過程中進入到誤區里,雖痴心不渝,猛志長固,終也無所成就。下面小編就學習書法中最易深陷其中的十大誤區,做一分析與書友們探討。

一、選帖不慎,臨帖不精

1、如何選帖

選帖,如同拜師,拜字帖的作者為師。要寫好字,就要拜名師。名師,才能出高徒。重點中學、重點大學人人都想進,為什麼?就是因為有名師。古人云:「取法乎上,而得乎中;取法乎中,而得乎下。」 中國書法有幾千年的歷史,歷代人才輩出。鈡繇、張芝、王羲之、王獻之、懷素、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蘇黃米蔡…等等古代書法大師,幾乎每個中國知識分子都耳熟能詳。他們在書法上的造詣,幾乎臻於完美,可謂達到了化境。他們的作品歷經了一代代文人的精鑒和評定,最後被奉為法帖。而今人沒哪個書法家的作品,能真正稱得起是「法帖」。顯而易見,選帖應該首選古代的法帖。當然這也不是說今人書法就不可學習,而是應該在精研傳統之後再吸收現代大師的一些長處。

2、選自己喜歡的法帖

對一種事物的好惡決定一個人的興趣,興趣會影響態度,態度又左右著行為,行為決定著結果。當你一眼就看中的帖,它在風格上會更適合你的審美,更能激起你的共鳴,你在學習臨帖的時候則會更關注它的所有細節,儘力去模仿它的各種技法和風格。即使為之付出辛勤的汗水,你也會很樂意。所以在選帖的時候,除了要考慮選法帖和最優秀的字帖外,還要考慮選自己喜歡的帖,這樣你會更快入門。只有當你入門之後,隨著對書法的學習理解和感悟,你會慢慢地變的理性,即理性地審視歷代各流派的書法風格,而過去那種憑興趣選帖的情緒化選擇,最終會被你克服並完全丟棄,這時的你毫無疑問已經在書法上升高了一個層次。

3、怎樣臨帖

臨帖也叫臨摹。臨,是照著字帖去寫;摹,是用半透明的紙覆蓋在字帖之上進行拓寫。臨帖是學習前人書法的有效手段,它是通向創作自由的不可或缺的橋樑。只有在臨帖這一階段打下堅實基礎,學習到前人創作的經驗和精華,才有可能創作出「古不乖時,今不同弊」的好作品。大多數人雖然都知道臨帖的必要性,但是對於臨帖本身卻未必有一個深刻的認識。書法創作有境界的差別,臨帖也存在境界的差別。蘇東坡說:「察之愈精,擬之愈神」,意思是說臨帖時觀察得越精細,臨摹出的作品越有神采。臨帖境界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以後創作,這一點往往被書法愛好者所忽略。如何正確臨帖?大體說來,臨帖境界可分為三個層次:「細看」、「精臨」、「 深悟」。

二、 自己亂畫、不臨碑帖。

朋友問我:「不臨帖能寫好書法嗎?」我說:「不能」。朋友肅然道:「那照你這樣說,第一個書法家臨誰的帖?」——我窘然無語!雖不能回答這「雞與蛋誰先有」的問題,但不臨帖註定學不好書法。

理由有三:

首先,不臨帖,就不能從法帖中學到豐富的技法和審美法度,因而自己的俗氣無法去掉,隨手亂畫,沒有楷模,沒有參照,即使閉門苦練終生,也與書法無緣。

其次,中國書法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是一代代藝術家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不斷繼承前人積累的經驗,反覆融入自己的審美風格,逐漸形成的具有完整的、系統的理論體系,又具有豐富細膩技法法則的文化藝術,不了解、或不間接了解中國的書法,是無法從事書法活動的。即使你學習過自己父親的、老師的、同學的、朋友或者鄰居的任何一個人的字,那也是臨帖,只不過臨的不是法帖而已,這也同樣能使你進步,只是這種進步是緩慢的,走了彎路的,但也毫無例外的是對傳統書法文化的間接繼承。

第三,一個人的字寫得好與不好,涉及到書法的審美原則問題。怎樣的書法謂之好,怎樣的書法謂之不好?好,好到什麼境界,差,差到什麼程度?原因是什麼?——這都需要有標準。中國書法儘管沒有絕對的標準,但卻有著相對審美法則。一幅優秀的作品必須要具備兩個方面的基本水準:一是對傳統書法藝術繼承的水準;二是融入的個人審美風格的水準。即所謂「繼承和發展」,這是書法作品評定的兩個基本標準,其他的細則都是建立在這樣的評價框架之內。不臨帖,就是排斥傳統,不繼承傳統的書法,在第一關上就失敗了,還談什麼好不好呢?

小編的書法老師對小編說不臨貼的書法創作都是耍流氓,連帖都不臨,談什麼書法。臨帖如同是存錢,創作是花錢。只有存得多,才能花的爽!

三、厚古薄今,或厚今薄古。

初學書法當然必須從古法學起。是否出色地學習傳統,決定著你將來的書法根基。然而,學習古法是為了最終創新法,而不是因襲古法,墨守成規。很多人在傳統功力方面狠下功夫,甚至於形神精妙、假可亂真的程度,卻就是不願向今人學習,與現代書法老死不相往來,一概斥之為丑書惡札;自己也不曾越雷池一步,更不願創點新法出來,老是掏祖宗的腰包,以至於半生書匠,一世無成,這叫只繼承不創新。相反,現在很多初學者貪功近利,急於求成,置傳統於不顧,直取今人的所謂「大師名人」、「大賽金獎獲得者」的作品,心摹手追,數月速成,偶或獲獎之後便飄飄欲仙,四處招搖自擂,輕蔑傳統,口頭禪曰:「爾等盡寫字,乃書匠耳!余書者,藝術也!」 這兩種人,前者猶可成匠,後者則只會走火入魔。

四、只臨碑帖、不讀碑帖。

初步臨帖的朋友,一般很重視對單個字的筆畫、結體的觀察和臨摹,卻很少關注字與字之間的關係,忽視對作品整體章法的把握,更不會去體驗和感悟作者當時書寫時的情緒以及在作品中所表露出來的跡象,也更說不上對作品所透出的個人綜合修養、創作風格、及作品意境的把握。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臨帖的質量和效率。有人臨了幾十年的帖,字臨寫的很像,但卻更像是標本,獃滯死板沒有神采,缺少靈氣。所謂畫龍容易,點睛卻難,難在有沒有精神,有沒有生動的神韻。要克服這個缺陷,就得讀帖。

讀帖說白了就是看帖、賞帖、悟帖。即全面地看由一字到一行,由一行到一篇,不光看點畫、看結構,還要看章法、看布局、看風格、看意境。通過多看,直到看懂帖里透露出的書法的美,並去反覆欣賞其中顯現出的意境和風格;最後達到感悟,悟出其中的深層的藝術素養、時代風貌和書法的文化內涵。這樣,我們才會得其「意」而忘其「形」,雖不形同,卻能神通。

五、專事實踐、不學理論。

學書法要明白這些個原理:此帖誰寫的?怎樣情況下寫的?師承哪些流派?有啥特點?品位何如?學他的帖合不合適自己?我們應該學那些方面?此外還要知道學書的一般規律,比如說,學理論你可以明白:書法有法,但無定法。有法不死,無法不亂。人常說「理論不明,實踐不靈」,書法要寫好,理論來指導。適當的理論學習能使你事半功倍,盲目的實踐只能使你事倍功半。

六、閉門苦練、鮮於交流。

真理在辯論中明了,學習在交流中提高。交流不光是把自己的作品拿給別人看,請別人指出問題;更重要的是在交流中學習別人的長處,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七、獨守師門、排斥異己。

古人講,「書臨千碑方創體」,這裡面有兩個意思:一是強調臨寫的量要大,二是要廣臨百家,兼收眾家之長。臨帖沒有量的積累,是不會引起書寫質量的飛躍的。另一方面,學書法應博採眾長,只有「學百家之言」,方能「成一家之言」。學習書法,死守一家之長是沒有出息的。

八、停停住住、一曝十寒。

許多朋友學書法只憑著一時的衝動的熱情,三分鐘的熱度,文房四寶還沒置全,就偃旗息鼓了;有的人則有長遠打算,打算用十年來學書法,然而在這十年里卻三天打魚,兩天晒網,有時一丟就是半年,再提筆時覺得毫無長進,興趣索然,於是亂畫一陣便草草收兵。練習書法,一日有一日之功;一日不練,功退三日。像這樣一曝十寒的練法,雖然講起來練字經歷了十年,其效果尚不及數月之功,怎能學好書法呢?

九、 更弦易轍、亂投師門。

學書法非常忌諱這種「久病亂投醫」、這山望見那山高的做法。臨帖,一般要經歷入帖和出貼兩個階段。在實際中,有好多同志還未真正完全入帖,就急急忙忙換帖,接著還沒學好又換。

十、急功近利、不耐寂寞。

藝術是一種高級的精神體驗,是人生幸福的一種高級追求。當你真正進入書法藝術的殿堂,那時你體驗到的身心幸福絕不是山珍海味、榮華富貴的低級感受,那是與先賢動的邂逅,與神靈的會心,你一時間會為自己的頓悟而心跳。難怪孔子說「朝聞道,夕死足以!」學習書法是對精神神世界的追求,不是為了一字千金、金榜題名、衣錦還鄉的,因而學習書法需要正確的心態。

言,心聲也;書,心畫也;聲畫形,君子小人見矣。聲畫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動情乎。書法學習的十大誤區,小編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者,小編淺談,望各位書友們多多指點。

月雅書畫中國網編輯整理推薦

——月雅往期經典,點擊以下鏈接直接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雅書畫 的精彩文章:

怎樣使墨色有變化?
回看魏晉中國畫的特色

TAG:月雅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