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您對孩子的愛是無條件的嗎?

您對孩子的愛是無條件的嗎?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父母都說自己是不計回報地為了自己的孩子,但同時我們也會聽到這樣的聲音,「我可以為他做任何事情,可他為什麼就不聽我的話呢?」「從小到大,我什麼都不讓他干,只讓他好好學習,為什麼他還是學不好?」「我全部的心血都用在了孩子的身上,可到頭來什麼也沒有得到!」

現在,讓我們回過頭來細想,我們為孩子做任何事情,不就是為了讓孩子聽我們的話嗎?我們為孩子做任何事情,不就是為了讓孩子有個好成績嗎?我們用盡全部心血,也還是想得到一些什麼啊!那麼,我們還會說我們是不計任何回報來愛孩子的嗎?

其實,真正的愛是無條件的、不計回報的愛。也只有不計回報地去愛孩子,才是積極地擁抱正能量,任何有條件的愛都不是真愛,而是某種好看的、溫馨的交易。

平時我們所談論的、所熟悉的愛,有多少算得上是無條件的愛呢?戀人和夫妻間的愛常是有條件的愛。我愛你前提是你首先要如何如何;一旦你怎樣,我就收回我的愛;你必須做到哪些,才能贏得我的愛;你如果那樣做,就不配我的愛......是這樣的吧?

我們要求對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掙得自己的愛。而這種想法就是夫妻矛盾的根源。倘若雙方哪怕嘗試著或者假裝著去付出無條件的愛,就是說試著去忽略那些前提,不計較對方的表現,也不計較回報,那麼兩人的關係立刻就會有大的改觀。

中國的家長恐怕是世界上對孩子期望最多的家長。這些期望不僅是針對孩子自己的成長,還包括對父母的回報的期望。儘管現在的家長觀念已經很西化了,但是骨子裡還是存在「養兒防老」的想法。而我們對孩子的成長的期望中,又有多少表面上是為了孩子,實則是為了我們自己的虛榮心、身份歸屬感、人生的遺憾等等,跟孩子無關的東西。

在一個果園裡,有兩棵茁壯成長的蘋果樹。到了結果的年齡,它們第一年就結了100個果子,農夫興高采烈地采走了99個,只在樹上留了1個果子;第二年它們結了500個果子,農夫卻只留下了3個果子。

慢慢地,一棵果樹就不高興了,它覺得自己為農夫付出了那麼多,得到的卻很少,它開始賭氣不好好結果了。第三年和第四年它每年都只結幾十個果子,第五年的時候農夫就把它砍掉了。

可另一棵果樹就不一樣了,它說,我的職責就是結果,我不要求任何的回報,我只想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就這樣,它努力地結自己的果子,一年比一年結得多,農夫看到這些果子,也十分開心,對這棵果樹更加細心照顧。

故事中的果樹和農夫,不就像現實生活中的父母和孩子嗎?如果果樹一味地在意自己的得失,而不是毫不計較地付出,那麼總有一天它會付出慘重的代價。但如果它懂得付出是自己應盡的本分,它就會發現農夫也對自己做出了回報。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父母太計較自己的付出,那麼無疑會讓孩子背上沉重的負擔,孩子會覺得如果他沒有達到父母的期望,就是犯了錯,在這種條件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多了很多精神上的依賴,少了自己的獨立和自由。而那種真正不計得失來愛自己孩子的父母,才是讓孩子輕鬆上陣,健康成長的父母。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話:「你別亂跑了,你要是再調皮,媽媽就不要你了!」「你可要很乖呦!要是你不乖,媽媽就不再愛你了!」雖然這些話是我們說來嚇唬孩子的,可從無心的話語中,我們自問我們潛意識中究竟在渴望什麼呢?

其實,每個家長都應該認真去想想,我們的愛真的是無條件的愛嗎?也許我們只是在頭腦中認為自己付出的是無條件的愛,但是我們的實際行為卻有差距,我們實際上表現出的是另一個樣子。

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要真的做到給予無條件的愛並不容易,需要父母認真地去修鍊。

無條件的愛並不是溺愛。溺愛只是一種錯誤、失敗的、低效的愛的方式而已。無條件的愛絕不意味著對孩子百依百順、有求必應。它意味著我們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放棄對孩子的愛;意味著當孩子在眾人面前讓你出醜時,當孩子自暴自棄時,當孩子落後失敗時,當孩子挑戰你的權威、跟你公然對抗時,當孩子怨恨你、遺棄你時,你都不放棄對他的愛。

成年人可以通過學習、通過與人交往、為社會付出並收穫、通過接觸大自然、通過宗教和心靈修鍊等途徑來獲得心靈上的力量,而孩子獲得支持的途徑比較少,越小的孩子,越需要依靠父母的愛來獲得力量。我們的愛,構成了孩子形成自尊、自愛、自信以及其他一切良好品德的基礎。

如果父母給孩子的愛是有條件的,那麼孩子就會明白,只有做了父母期望的事才會得到父母的愛,孩子是靠自己的行為去掙得父母的愛。許多家長不覺得這有什麼問題,很多時候父母為了更輕鬆地管教孩子,甚至在孩子很小時便向其灌輸這一思想。家長們無數次地跟孩子強調「寶寶乖,只要你乖了,大家就喜歡你」。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有條件的愛的結果就是,「孩子們學會了拋棄他們自己的真實感情和願望,而只是接受被父母讚許的那一部他自我。他們拒絕自己的弱點和錯誤。最終,孩子變得越來越不了解自己,而且在將來也越來越不可能成為一個心理健全的人。」

如果父母給孩子無條件的愛,讓孩子知道,他們可能批評他的行為,但時不論發生什麼,他們對他的愛是永遠不變的,那麼孩子就無須隱藏那部分不太受歡迎的自我,他就不會去否認和歪曲他的錯誤和弱點,他就能自由地體驗全部自我,自由地體驗生活。而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正是心理健康的基礎。換句話說,與其等孩子長大後讓心理醫生給他有條件的積極關注,不如現在由父母給他無條件的愛。因為只有無條件的愛,才是一種積極的正能量。不計回報地來愛孩子,不計回報地擁抱正能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連線心理 的精彩文章:

拋開「標準答案」開啟正能量
什麼才算是一種良好的教育方式呢?

TAG:心連線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