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邦死後眾人陪葬,項羽死後屍骨不全,連墓地都無人問津

劉邦死後眾人陪葬,項羽死後屍骨不全,連墓地都無人問津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這是項羽臨死前的最後嘆息,想當年自己是何等英勇,但此時大勢已去,連烏騅馬都跑不動了,只能詢問虞姬自己該何去何從。

為了不拖累項羽,虞姬拔劍自刎,垓下兵敗後,項羽雖然成功突圍,但行至烏江,他自感無顏面對江東父老,遂也自刎身亡。

在項羽突圍過程中,劉邦曾下了一道命令:凡是能活捉項羽,或是取其首級,亦或能得到其身上任何一個部分,都將重賞。至於劉邦的手下,如果面對活著的項羽,他們連靠近的機會都沒有,但項羽死在了自己手中,於是楊喜、呂馬童、呂勝、楊武等人各自帶著項羽的肢體領功。

項羽死後,其手下有一個李將軍還不知情,仍然在谷城堅持與漢軍作戰,為了招降李將軍,劉邦派人把項羽的頭送往谷城,讓他們知道項羽已死,希望他們投降,李將軍讓手下將士們投降,自己則安葬項羽頭後,自刎於項羽墓前。

如今山東省東平縣舊縣鄉舊縣三村東側的大土包,就是當年埋葬項羽頭顱的地方,項羽身體的其他部分早已不知去向,全國目前除了這一個項羽墓,在安徽省和縣烏江鎮鳳凰山附近還有一個,不過此處只是衣冠冢,因此真正能稱得上是項羽墳的只有山東東平縣霸王墓。

霸王墓當年就是草草建成,根本談不上什麼規模,如今是什麼樣子了呢?答案是:一如既往地破敗,無人問津。千百年來,霸王墓就只有一個大土堆和一塊墓碑,不過在50年前,土堆被剷平,墓碑也被破壞,後來雖然又將土堆重新堆起,但墓碑只剩下了殘碑。

劉邦作為楚漢之爭的勝利者,死後享受了至高無上的待遇,他的陵墓位於秦咸陽宮的舊址上,名曰「長陵」,遠望長陵像山峰兀立,氣勢雄偉,南與漢皇宮未央宮隔河相望,北倚九山,涇渭二水橫貫陵區,長陵東西並列著兩座高大的陵墓,分別是劉邦和呂雉的墓地。

劉邦長陵雖然不是漢代最大的一座陵墓,但其陪葬墓卻是西漢諸帝王陵墓中最多的,正如唐人彥謙《長陵詩》中所說:「長陵高闕此安劉,附葬累累盡列侯。」目前探明的漢長陵陪葬墓有60多座,其中不乏蕭何、曹參、周勃、周亞夫、王陵、張耳、紀信、戚夫人、田勝等人。

正所謂「成者為王敗者寇」,這句話用在項羽和劉邦身上最合適不過,從二人死後墳墓的對比就能看出來,一個規模宏大,奇珍異寶無數,還有諸多大臣陪葬,早早就成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另一個則是雜草叢生,破敗不堪,至今還在申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資料:《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天天看 的精彩文章:

貴州深山「天書」石刻,曾懸賞100萬求破解,至今仍無人能識
別人問你「貴姓」, 你要回答「免貴」, 但有2個姓不用說「免貴」

TAG:歷史天天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