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玄武廟、泰山行宮:玄機與趣聞流傳數百年

玄武廟、泰山行宮:玄機與趣聞流傳數百年

■編輯:YFX || 運營推廣(微信):15550382332

我市第一批歷史建築名單中有兩座廟宇,即位於和庄鎮橫頂村的玄武廟和泰山行宮。橫頂村位於萊城區東北30公里、和庄鎮政府西南5公里處,上文所說的玄武廟和泰山行宮,當地村民更喜歡稱它們為東廟和西廟。

玄武廟外景

玄武廟下有玄機

4月1日,記者趕到橫頂村。關於橫頂村的來歷,村中的老人說,明朝末年,有溫姓一家從河北省棗強縣遷到此地立村,因村落橫在淄河和汶河的分水嶺頂部,故名橫頂。

玄武廟內景

玄武廟的具體修建時間無考,據現存碑文記載,順治五年(1648年)、康熙五年(1666年)、嘉慶十年(1805年)都曾重修,2001年再次整修。

院中有一棵古槐,經專家鑒定已有800年,樹身雖已腐朽殘半,但還是枝葉茂盛,與院中的紅磚綠瓦、雕樑畫棟渾然一體,古樸典雅。「廟的建造時間肯定要比古槐樹早。」村民們紛紛揣測。

今年69歲的欒兆堂在村中頗有威望,在村民的提議下,他曾主持過廟宇的整修工程。據他介紹,玄武廟裡供奉著玄武大帝,殿內的神像主要為男神,共有十幾尊。

據《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記載:真武大帝(玄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變化之身,托生於大羅境上無欲天宮,凈樂國王善勝皇后之子。皇后夢而吞日,覺而懷孕,經一十四月及四百餘辰,降誕於王宮。後既長成,遂舍家辭父母,入武當山修道,歷四十二年功成果滿,白日升天。玉皇有詔,封為太玄,鎮於北方。

玄武大帝降妖除魔、救助百姓,深受黎民百姓的敬仰。明朝永樂年間,為了祈求平安,不少村莊修建了玄武廟。

仔細觀察橫頂村的玄武廟,會發現有條隱秘的地道。地道從廟門前一直延伸到廟後,長約10米。更奇特的是,在這條地道里,神像的正下方,還藏有一口深井。欒兆堂說:「『玄』和『懸』同音,神像要如坐空中,所以才把主殿修在了古井之上。」

「我們小時候喜歡鑽這條地道玩,從這頭進去,從那頭出來。有調皮的孩子曾經用石頭試過古井的深度,很深。」欒兆堂告訴記者。

泰山行宮

一個雨點分兩半,一半灌淄河,一半入汶河

從玄武廟出門,沿著村中的主幹道向西步行大約400米,就到了西廟泰山行宮。兩廟廟門相對,建築相同。

泰山行宮,始修年代無考,碑文記載曾於順治五年(1648年)、康熙五年(1666年)、乾隆四年(1739年)重修,2004年再次整修。

泰山行宮外景

泰山行宮也有個有趣的說法,因為它地勢較高,又正好建在淄河和汶河的分界線上,自古以來就有「一個雨點分兩半,一半灌淄河,一半入汶河」的說法。

與東廟完全是男神不同,西廟現在的門楣上掛著「泰山行宮」的匾額,裡面供奉的7位神靈全部是女神。在泰山行宮的木樑上,建廟之初雕刻的「龍鳳呈祥」還活靈活現,廟中壁畫存半。

據村民邴篤忠介紹,當年橫頂村是連接淄博和泰安兩地的交通要道。除了商賈,每天村裡還會有從淄博前往泰安的善男信女駐足停留祈福。「聽老人們說,當年東西兩廟的這條道上,最繁華的時候開了13家商鋪,賣什麼的也有,青石板路上軋出了一道道車轍。」邴篤忠說。

在過去,每年正月十六,橫頂村都會舉辦廟會,十里八鄉的扮玩隊伍都會齊聚這裡,熱鬧上一整天。「最多的一年,來了13支扮玩隊伍!」欒兆堂回憶說。

橫頂村保留著完整的村落廟宇系統

採訪中,記者發現,橫頂村有完整的廟宇系統,除了東西兩廟,還有龍王廟(龍君祠)、牛王廟以及石君祠(石大夫廟)。

從橫頂村沿深溝古道向西下行2華里,有一小山村,名財神(與橫頂村屬於同一行政村)。村中有古槐一棵,小廟兩座,東側是石君祠,西側是牛王廟。

石君祠的歷史,據清代嘉慶十年(1805年)的碑文記載,「萊邑東杓山鄉楊家橫庄西有大夫廟一座,左右聖水二泉,有病者飲之即愈,求福者祝讚得安。四方供奉不斷,往來行客時時焚香……」

立於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的《楊家橫南北麻峪三庄創修牛王廟碑記》也提到了石君祠的情況。據村民介紹,石君祠中供奉的石大夫是山東淄川人,他從淄川前往泰安路過此地,看到這裡風景優美,就在這裡住下不走了。石大夫是個瘡大夫,過去,石君祠正月十六有廟會,長瘡長疙瘩的老百姓都來求他治療。

石君祠的東側排列著整齊有序的自然黑石堰,被老百姓看作石大夫的葯匣子。石堰高7米,長60米,如同中藥鋪中的葯匣子。廟前的道路曾經是一條連接魯中和魯南的官道,過去每逢廟會,方圓幾百里的商人也來此趕會,祈禱神靈保佑發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