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列子「編」的故事

列子「編」的故事

列子為了闡述他的道家學術,「編」了許多故事。這些故事,有純粹想像臆造的;有傳說的;有歷史上確有其事,但經他加工改造的;還有用確實存在的史實,佐證他道家學術的。因為「編」,就有「關公戰秦瓊式」的人物場景,就有天馬行空般翱翔的誇張想像,驚誕怪異,把人帶入無限的遠古、無限的想像空間遨遊。

物物相生的玄乎

列子帶弟子赴衛,在路旁用餐,有一弟子拂開一堆枯草,露出一個人的頭骨。列子對弟子說:只有我和他知道,人是不曾生也不曾死的道理。

接下來,列子闡述了生死變化,即萬物生生不息、變化無窮的道理。

他說:物類之中藏有極其微妙的變化密碼,如青蛙變成鵪鶉,一得到水的滋潤,又會長成細如斷絲的?草,還會在水草之間長出青苔;而在高旱之地,青苔便會長成車前草;車前草得到土壤和肥料的滋養,就會長成烏足草;烏足草的根會變成蠐螬蟲,它的葉子就會變成蝴蝶;蝴蝶不久又會變成蟲,這種蟲在爐灶下,變成鴝掇蟲;鴝掇蟲一千天後變成叫乾余骨的鳥;乾余骨鳥口中的黏液又會變成斯彌蟲;斯彌蟲又會變為吃醋的頤輅;吃醋的頤輅從黃軦中生出,黃軦從九猷中生出,九猷從蚊蚋中生出,蚊蚋從腐爛的黃守瓜蟲中生出……

列子所說的這一連串物物變化,玄妙至極,當今世人聞所未聞。

列子還不收口,繼續說道:鷂鷹變成晨風鳥,晨風鳥變成布谷鳥,布谷鳥很久以後又變回鷂鷹;燕子變為蛤蜊,田鼠變為鵪鶉,腐爛的瓜變為魚,老韭菜變為莧菜,老母羊變為猿猴,魚卵變為蟲子;亶爰山上的野獸自行懷孕,叫做類;河澤邊有種鳥,兩兩相望就能產卵孵化,名叫鶂;男子相思,不娶而有所感應;女子懷春,不嫁夫而自行懷孕。他的證據是,后稷的母親不就是踩了天帝的足跡而懷上的嗎!還有,羊奚草和久不生筍的老竹相結合,老竹便生出青寧蟲,青寧蟲生出豹子,豹子生出馬,馬生出人,人老後就返歸自然之中……

列子要闡釋的道理是,萬物的生命都生於大道,死後又復歸於大道。問題是,這諸多鏈接而成的甲生乙、乙生丙,靠得住嗎?與現代科學所研究的結論相吻合嗎?

也許,這物物相生的密碼,炎黃祖先掌握,今天的我們尚茫然不知!

血性物類的感應

列子認為,凡有七尺高的形骸,手腳的功能不盡相同,但頭上生髮,口中有牙,能直立行走的,就叫做人。人不一定沒有禽獸之心,但因形貌相同而親近。而身上有翅膀,頭上長觸角,張牙舞爪,高高地飛翔或在地上俯伏奔走的,就叫做禽獸。而禽獸不一定沒有人心,但因形貌而被人疏遠了。列子拿出的證據是,庖犧氏、女媧氏、神農氏、夏後氏,都長著蛇身人面、牛頭虎鼻,有著不同於人的形貌,卻具有大聖的品德。而夏桀、殷紂、魯桓、楚穆,他們的形貌都與人相同,卻懷著禽獸之心。

為了論證聖德與聖禽之心的不同,列子拿出大量事例予以佐證。

他說:黃帝與炎帝在阪泉的原野作戰,黃帝率領的軍隊,以熊、羆、狼、豹、貙、虎為先鋒,以雕、鶡、鷹、鳶等為旗幟,黃帝有這樣的威力驅使禽獸。堯用夔為樂官,擊石磬為節拍,百獸紛紛為之起舞;他演奏虞舜的《簫韶》曲九闋,鳳凰也飛來朝賀,他以音樂招致禽獸。這說明,禽獸之心,與人沒有不同,只是不能與人交流罷了。

列子認為,禽獸的智力並不比人低。雌雄結成配偶,母子相互親愛;避開平地而藏身險峻,躲開寒冷而趨就溫暖,居處則有群體,出行則成行成列,弱小的住裡面,強壯的守巢外,飲水時互相提攜,找到食物就呼朋引伴。這不正是禽獸智力的體現嗎?太古的時候,禽獸與人同居同行,只是到了帝王出現的時候,禽獸見到人才驚恐四竄。人世間出現混亂後,禽獸就更是四散躲避禍害。東方有個介氏之國,國民能懂一些禽獸的語言,而太古時的聖人,則完全知曉萬物的性情狀態,完全聽懂禽獸的語言。介氏國人把禽獸集中起來調教訓練,像對待民眾一樣對待他們。在介氏國,凡有血氣的物類,都按照朝會神鬼妖怪、招致八方人民、聚集禽獸昆蟲的次序,接受聖人的教化而無一遺漏。

在這裡,列子所揭示的是,凡有血性的物類,包括人,彼此間都有感應。人如果順應道家所提倡的「道」,禽獸也能接受教化,與人和諧相處。

天地大觀之說

列子「編」的故事,把商湯和夏革扯到一起了。

商湯連問了夏革幾個問題,諸如「古初有物乎?」「然則物無先後乎?」「然則上下八方有極盡乎?」「四海之外奚有?」當問到「物有巨細乎?有修短乎?有同異乎」時,夏革告訴他:

在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遠的地方,有片浩瀚的海,深谷無底,叫歸墟,天上地下八極九方的水,包括天上銀河的水,都流進歸墟。而歸墟的水從不增多,也從不減少。海上有五座山,一座叫岱輿,一座叫員嶠,一座叫方壺,一座叫瀛洲,一座叫蓬萊。每座山高低方圓達三萬里,山與山相隔七萬里,山上的樓台亭閣全用金玉所砌,奔跑的飛禽走獸皮毛都雪白,珍珠寶玉般的樹木長滿山,花朵和果實都滋味鮮美,吃了長生不老。山上住的都是神仙、聖人,他們每天在天上飛來飄去。但問題是,五座山都沒有根基,常常隨著波濤起伏,上下顛簸,來回漂移。仙聖們非常苦惱,便向天帝稟報。天帝擔心這五座山漂流到西極,便令禺疆指揮十五隻大鰲抬頭頂住五座山,這五座山安穩下來了。可是,龍伯之國有個巨人,一抬腳便來到五座山前,一次垂釣便釣起六隻大鰲。巨人把六隻鰲背在肩上,回去後還燒灼大鰲的甲骨占卜。這一來,岱輿、員嶠兩座大山漂走了,漂到北極,沉入了海底。天帝勃然大怒,逐步削減龍伯國的版圖,使其慢慢狹小;還逐漸縮短龍伯人的身高,使其變得矮小。即便如此,到了伏羲、神龍的年代,龍伯國人的身高還數十丈高。而從中洲往西四十萬里的僬僥國,人的身高只有一尺五寸;東北極的諍人,身高只有九寸;荊洲南面有種冥靈樹,以五百年為一春,八千年為一秋。終北國的北面有一片溟海,叫天池,池裡有種魚,魚背就寬達數千里,魚的名字叫鯤。那兒有種鳥,名叫鵬,它的翅膀如同天空中無邊的雲彩。江邊生長著一種叫焦螟的蟲子,成群聚集在蚊子的睫毛上棲息,人們仔細觀察看不見它們的身影,夜裡俯首傾聽也聽不見它們的聲音。只有黃帝和容成子,住在空峒山上,齋戒三個月後,才看到焦螟的身軀像嵩山的丘陵,用元氣去聆聽,才聽到它們的砰然作響,像天上的雷電轟鳴。吳楚兩國的柚,果實是丹紅的,略帶酸味,服用它的果皮和果汁,能治癒痙攣和昏厥。如果把柚移栽到淮河北岸,柚就變成酸澀的枳。夏革最後說,萬物的形體氣質各有差異,我如何識得它們的大小、長短、同異呢?

列子搜羅曠古奇聞,用超逸絕塵的神話傳說,通過夏革之口,極言天地廣闊無垠,萬物繁榮駁雜,目的是,教育人們突破囿於視聽的淺薄常識,消除種種流於事物表象認識的分歧,確立認識世界「默而得之,性而成之」的觀念,進而導入他所倡導的「道」。

周穆王的夢遊

周穆王是個聖君,所以在列子「編」的故事中反覆出現。

聖君周穆王,得一個西方極遠國傢具幻化之術的人,此人能潛身水火,穿過金石,顛倒河山,移動城池,千變萬化,不可窮盡。關鍵是,此人還能改變人們的所見所想。

周穆王崇敬他就像崇敬神靈,侍奉他就像侍奉君王。讓出最好的宮室給他住,拿祭祀用的牛、羊向他敬獻,選能歌善舞的美女供他娛樂。幻化之人卻認為穆王的宮殿卑微簡陋無法居住,食物腥臭無法享用,美女丑陋無法親近。於是周穆王為他另建新宮,裝飾得極致豪華,食物都是各地奉獻的上乘佳饌,美女都是從鄭國、衛國挑來的絕世佳麗,但他還是不屑一顧。

一天,這個幻化之人邀周穆王到他家去遊玩,於是周穆王牽著他的衣袖,騰空而上,來到他家。他家宮殿全用金銀構造,珍珠裝飾。宮殿聳立於雲雨之上而不知下面用什麼支撐,耳聞、目見、鼻嗅、口嘗,都是周穆王從未接觸的東西。他領著周穆王玩游的地方,抬頭不見日月,舉目不見山河,可光影照耀之處無法逼視,音響回蕩之源無法耳聽。周穆王感到害怕,要求回家。這個幻化之人將他推了一下,便瞬間墜落人間,睜眼一看,還是原先的宮殿陳設,連喝的酒都尚未澄清。

從此周穆王懵懵懂懂,神情恍惚,三個月才復原,他問幻化之人究竟是怎麼回事。

幻化之人告訴他:我與您在夢中神遊,何曾動過呢?您習慣於恆久的實有,疑惑於暫時的虛無,事物變化的極致,時光流逝的緩急,又怎能參透把握呢?

於是周穆王怠於國政,也不再迷戀臣卜姬妾,肆意到遠方遨遊。他乘坐由八匹馬拉的車,賓士千里,來到巨蒐國,國王給他飲用白天鵝的鮮血,用牛馬的乳汁供他洗腳。接著出發,登昆崙山觀賞黃帝的宮殿,觀五彩繽紛的花和祥雲。接著又出發,到西王母那裡做客,在瑤池暢飲,西王母為他唱歌,他隨著音樂和唱,歌聲哀婉動人。一天下來,行程萬里。

周穆王盡享人間的歡樂,他離開之後,世人都認為他登上仙境了,其實他只活了一百歲。

毫無疑問,周穆王的夢遊,比現實更享受,也比現實更開闊。列子從無限寬廣的宇宙天地,引導人們超塵入「道」。

列子是道家始祖之一,宣揚傳播道家學術,是他講故事的基本出發點。作為炎黃子孫,我們不得不由衷地欽佩他的學識,特別是他寓大道理於故事的豐富想像力。雖然好些故事怪誕離奇,但它留給我們多麼豐富博廣的思維空間,多麼強烈的好奇追索啊!也許當今世界諸多不惑的開解密碼,就蘊藏在列子所講的怪誕故事之中。

(原篇刊於《中國作家》文學版2017年第1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作家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