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只問真理 無問西東:中外哲學思想二十問

只問真理 無問西東:中外哲學思想二十問

思考:人們往往認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那麼「己所欲則施於人」可不可以呢?

之一:孔子主張的「仁」的內涵是什麼?★★★

「仁」是中國儒家學派道德規範的最高原則,孔子思想體系的理論核心。「仁」的最初含義是指人與人的一種親善關係。孔子把「仁」定義為「愛人」,並解釋說:「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在回答子張問「仁」時還說,「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五者為恭、寬、信、敏、惠。孟子發揮了孔子的思想,把「仁」同「義」聯繫起來,把仁義看作道德行為的最高準則。其「仁」,指人心,即人皆有之的「惻隱之心」,仁愛之心;其「義」,指正路,「義,人之正路也」。

「仁」的價值內涵。孔子所提倡的是人在實際生活中如何達到理想人格的問題,「仁」精神價值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認為「仁」就是「愛人」。「愛人」作為「仁」的重要精神內涵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在孔子「仁」的價值內涵中,由「愛人」所推導出的一系列內容都深刻體現出孔子對一般社會民眾的關注,對整個人類社會發展中實現人際之間共同和諧發展的關切,這一切都奠定了孔子作為中國乃至世界最偉大思想家的地位。

「仁」的表現方式。以博大寬厚的胸懷來愛護民眾是「仁」的一種表現方式,即「泛愛眾而親仁。」個體只有內心以「仁」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用「仁」的境界來考察自己的思想,是達到真善美崇高境界的前提條件。孔子「仁」的表現方式還體現在時時處處以人為主,以人為研究和關注的對象,一切圍繞「人」的思想行為的發展狀況為主要內容。

「仁」的實踐價值。孔子把關注的焦點投向社會,投向現實,時刻關注現實生活中如何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問題。孔子關於「仁」的學說不是純粹思辨性的形而上的理論體系,更多的是結合具體行為方式告訴人們應該怎麼做。孔子還認為,「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為了崇高的「仁」的境界,絕不做違背最高道德準則的事,必要的時候要不惜犧牲自己來成就這一事業。

一言以蔽之,通過「忠恕之道」以實現「修己安人」,就是孔子追求的「仁」。

言論:

子曰:「巧言令色①,鮮矣仁。」

注釋:①巧言令色: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古註:「好其言,善其色,致飾於外,務以說人。」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①,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②,知者利仁。」

注釋:①約:窮困。②安仁、利仁:安仁,安於仁道。利仁,認為仁有利於己才去行仁,「有利則行,無利則止」。

子曰:「唯仁者能好①人,能惡②人。」

注釋:①好:去聲,音號。喜愛。②惡:去聲,音wù誤。憎恨;討厭。

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①也。」

注釋:①惡:有兩種解釋:一,善惡的惡,與上章惡字不同。二,好惡的惡,與上章惡字同義。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能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①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②必於是,顛沛③必於是。」

注釋:①惡乎:惡,音wū烏。何;怎麼。②造次:急遽;倉卒。③顛沛:跌倒,用以形容人事困頓,社會動亂。

或曰:「雍①也仁而不佞②。」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給③,屢憎於人,不知其仁④。焉用佞。」

注釋:①雍:孔子的學生,冉雍,字仲弓。②佞:音nìng濘。能言善辯,有口才。③口給:言語便捷。④不知其仁:有兩種解釋:一,指佞人,佞人遭人憎恨,因而不知其(佞人)有仁道;二,指冉雍,不知冉雍是否仁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安岳當地有座紅軍廟,你知道其中的故事嗎?
一個病號的牢騷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