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只讀紙質書,我是不是個偽讀書人?

我只讀紙質書,我是不是個偽讀書人?

讓我們一起做些不可描述的事情

かすかなしるし

 かすかなしるし

藤原ヒロシ 

00:00/05:14

本想寫一篇書評

本來想寫一篇關於《查令十字街84號》的書評,畢竟譯者陳建民是我目前認為中英翻譯最傳神的翻譯工作人員,不僅僅是這本書,在我看過的所有外文書里,還沒有見過比他所譯的《查令十字街84號》讀起來更讓人心領神會的。

但是在選擇為文章配圖的時候,卻不知道配些什麼。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喜歡給自己的書拍照,每一篇書評我都會用自己的照片。倒不是不嫌麻煩。就像為心愛的小夥子拍照,我也想記錄下書本在我手裡的樣子。但是非常遺憾,這本書靜靜躺在我的家裡落灰,而我手裡只能捧著一台電子設備悵然若失。

之前我就思考過這個問題,說沒有紙質書的我像是靈魂缺失了一角碎片。這就麻煩了。打那天起我就懷疑自己是個不愛讀書的,看重形式主義大於內容主義的膚淺之極的人。但我又覺得自己錯了,膚淺的人怎麼能想到自己是膚淺的人呢? 本想學著Sherlock在記憶宮殿里搜尋一番答案!又想起,平庸的人哪裡有什麼記憶宮殿,只有記憶殘渣。 殘渣就殘渣吧,那也比什麼都沒有的強。

-------------

想盡可以為「偽讀書人」開脫的借口

讀書的本質是什麼?有人覺得是消磨時間,有人覺得是逃避現實,但也有人會跟我一樣,覺得讀書是一種精神寄託。單拿小說為例吧,所有的故事無論虛構與否,它是取材於作家的生活,所以我們在讀的可能不只是一篇故事,更有可能是一段經歷。哪怕是科幻小說,作者在塑造人物性格上多多少少會影射自己。雖然劉慈欣曾說過他的《三體》『文不如其人』,若從小說里推斷他這個人就完全誤會了。(這種不支持我論點的論據,不要也罷。 )

所以每本書都是另一個人(作者)的所見所得,如果你夠幸運,就會找到那本與你脾性相同的書。當你開始閱讀它的時候,會彷彿遇見一個老友,你們有相似的困惑,處境,TA卻可以站在過來人的角度引導你。也許這就是我們所談的讀書的意義:可以在書里找到答案和慰藉。

這個時候不舉個例子似乎無法睡服眾人,沒有說服力!

2017年我遇到現在的男朋友,因為之前不好的經歷讓我對這段關係充滿了負面情緒,那個時候除了自暴自棄就是自輕自賤,覺得自己不配擁有美好的東西,儘管我表面總是迷之自信,但內里早都被蛀蟲吃了個空,哪裡有什麼信心去談戀愛。回老家的時候發現我姐買了一本《愛你就像愛生命》,閑來無事那就翻翻吧。這一翻就了不得了。明明是王小波和李銀河互訴愛意的書信,可二位卻像是我的摯友,不加掩飾的向我解釋什麼是愛情,彷彿還一再向我確認,是否理解他們所說。那整頁整頁溢出來的強烈情緒,讓「愛情」兩個字變得立體。書里開出了花,這給了我莫大的勇氣;勇氣滋生了愛情。夜晚和飛速的大腦總能讓我激動的一臉紅。

我才意識到

愛情的來臨,會讓人按捺不住心中的欣賞,不停吐訴心中的愛意,而不是

孤芳自賞。

所以我總說生活不如意的時候讀書吧,你需要比你有智慧有經歷的人來開導你;生活一帆風順的時候更要讀書,睿智的人會教你如何欣然接受幸福過後必將面對的挫折。

-------------

有了一套說辭

當我想明白自己為什麼讀書的時候,我也就不再自責是個偽讀書人了。

忽然想起另一件事。偶然一次聊天,我發現維納斯和我一樣,熱愛在人多的地方學習,人越多學的越起勁。原因在於我們希望別人將我們看作「努力上進的人」,不管這個理由有多虛榮,有多形式主義,結果只有一個:學習效率奇高無比。

這件事可以和「看書只看紙質書「相提並論,都看似不純粹。一個是為了別人學習,一個是沒有紙質書就不願意看書。但既然是與自己獨處,看書和學習又都是為了自己,那選擇個自己喜歡的方式似乎也無可厚非。

有些人將內容視為唯一標準,無論是電子書也好,紙質書也罷,內容精不精彩才是繼續讀書的動力;而有些人視讀書過程與內容同樣重要,一定要用指尖摩挲紙張的粗糙,聽著翻頁的嘩嘩聲才能體驗完整的閱讀愉悅感,甚至願以不與老友相見為代價,直至手捧一本書。

顯然,我就是後者。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失控的胖子 的精彩文章:

TAG:失控的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