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明將亡,李自成殺進北京,崇禎為什麼不讓太子退守南京?

大明將亡,李自成殺進北京,崇禎為什麼不讓太子退守南京?

說到明朝崇禎皇帝,好像他的一生就是一個悲劇。繼位就扳倒了九千歲魏忠賢,可見他的政治鬥爭水平並不差,而他也確實有志于振興大明朝,按說這樣一個有勇有謀,且手下精兵良將所在多有,如孫承宗,袁崇煥,毛文龍,吳三桂,左良玉,洪承疇等等,隨便那一個放出去,都是可以和李自成或者皇太極單挑的人物。

那麼,崇禎帝為什麼還是落了一個煤山自縊的下場?另外,崇禎為什麼不讓16歲的太子退守南京,要知道,當時南京尚有一套完整的政府班子,再加上百萬精兵,捲土重來逆襲清軍也不是沒有可能,可崇禎帝為什麼卻堅決不讓太子南下?

原因其實很簡單,可以說這也是中國所有皇帝的通病——多疑。體現在對大臣的態度上,就是本來崇禎對袁崇煥相當之信任,將他當做自己的不倒長城,從自己的私人金庫裡面拿出所有珍寶,送至關寧防線給袁崇煥充當軍餉。而對於崇禎帝的信任,袁崇煥也是感恩戴德,更是一炮轟死了努爾哈赤,可謂戰果赫赫。奈何這一對君臣情緣還是被皇太極看出了破綻。他費大力氣繞過了關寧防線直接包圍了北京城,袁崇煥反應過來後趕緊跟蹤而至。

可一切已經為時已晚,崇禎已經懷疑是袁崇煥引清軍入城,於是北京城守軍擊潰皇太極之後,崇禎開始和袁崇煥算賬。而離京不遠的皇太極則興緻勃勃的看起了笑話,當聽說袁崇煥被三千刀凌遲處死。皇太極知道,自己終於從多年對明君的被動之中,轉為了主動。

後來李自成逼宮,崇禎已經搞不定自己攤上的內憂外患。他對太子的多疑也在此時體現的淋漓盡致。中國人都知道的一個典故就是唐玄宗在安史之亂後,被架空成了太上皇的故事。而崇禎作為明帝國的皇帝,對這個故事的體會只會更加深刻。他害怕自己成為第二個唐玄宗。萬一北京城守得住,16歲的太子仗著平叛的功勞,帶領群臣收復北京,自己豈不是成了明帝國的大笑話。

所以,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原因,崇禎皇帝寧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也絕不允許明帝國的大將和亂臣賊子相勾結,也絕不允許自己的兒子過早的接觸帝國的最高權力。他選擇了最悲壯的方式,結束一個王朝的命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勐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漢武帝,晚年為何滅自己三族?

TAG:長勐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