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蹊路街道聯手「毛邊書局」建書院
毛邊書局創始人傅天斌介紹自己收藏的圖書。
近日,成都市成華區桃蹊路街道與毛邊書局舉行了「毛邊書局·桃蹊書院」合作簽約儀式。桃蹊路街道辦事處主任陳洪波與「毛邊書局」創始人、著名藏書人傅天斌先生在雙方項目合作協議書上簽字。此舉既加深了「文旅成華」的文化底蘊,也是以新發展理念凝聚城市精神、涵養天府文化、揚城市之韻的生動實踐。
「毛邊書局」深藏小區20年
在成都清溪東路一個小區院落里,曾有一個赫赫有名的「毛邊書局」。當時在這100平方米的房間里,堆放了約8萬冊舊書,書局主人名叫傅天斌,20年來,他這間毫不起眼的毛邊書局流通了200萬本舊書籍。
毛邊書,就是印刷的書裝訂後不切光,「三面任其本然,不施刀削。」頁與頁相連,看書時,需要用裁紙刀裁開來看。另外,在書的「天」「地」及四周,要多留空白。這是一種別具情趣的裝幀方法,起源於歐洲,盛行於法國,之後流傳到我國。
傅天斌抱著「能讓一些有價值的舊書不至於被塵封落灰」的初衷,經過近20年的執著努力和磨練,如今已形成累計十萬餘冊舊書(其中不乏收藏、古董級別的珍稀書籍)的規模,在國內乃至國際舊書書店行業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逐漸成為讀書人的心靈會所、淘寶聖地。作為享譽全國的「小眾書店」,美國哈佛、德國柏林等世界各地書友亦慕名到訪,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街辦與書局合辦文化書院
桃蹊路街道緊緊抓住該區打造「文旅成華」品牌的契機,立足街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歷史文化積澱和資源,與毛邊書局共同合作,建設「毛邊書局·桃蹊書院」。旨在以文化人、以德潤城,打造集社區圖書、電子閱覽室等為一體的一流街道文化交流活動中心,通過建立免費網上圖書館、鄉愁展示館,開啟「通借通還」模式,以「我愛書籍、我愛閱讀」為切入,引導崇尚文明,讓文明之光照耀每個角落,讓人文精神滋養每個家庭;以公益為目的、以育人為目標,每年至少三十場公益活動,將「公益傳播文化」與「文化引導公益」進行完美融合,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吸引更多的人投身公益、傳播文化,凝聚共建精神家園、鑄城市之魂的智慧和力量;以追求品質為引領,以厚積涵養為動力,通過開展社區居民書籍置換、讀書分享會等活動,倡導「一本好書、一杯清茶、一個清晨」的健康生活方式,營造獨具桃蹊特色的「書式生活」,引導轄區居民共同為建設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社區做出積極貢獻。
該項目由桃蹊路街道提供場地等硬體設施,毛邊書局提供書籍資源、人脈資源、管理資源和專業經驗,實施政府與社會組織共同管理,以不斷創新的管理方式,建設一個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影響的街道級一流特色圖書館和文化新地標,為「文旅成華」增添一道靚麗的特色風景。
華西社區報記者 彭戎 街道供圖


TAG:華西社區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