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完《頭號玩家》,我只想有理有據的吹一波斯皮爾伯格

看完《頭號玩家》,我只想有理有據的吹一波斯皮爾伯格

由於+7君並不是個漫威鐵粉,所以今年上半年最讓我期待的影片便是老斯的新作《頭號玩家》。

3月30日,上映首天,一刷。

4月1日,二刷。

於是才有了這篇文章,也有了這個題目。在+7君心中有三位導演是可以不走程序直接吹的...諾蘭、溫子仁、斯皮爾伯格,但是今天我還是想走一波程序,因為這部科幻影片真的太出色了。

在去電影院之前,我還是習慣性地看了眼豆瓣,首映當天中午評分9.2分(截至今日依舊有9.1分),這也讓我的期待變得更深,好在老斯不僅沒讓我失望,還讓我幾度濕了眼眶(上一次看哭的科幻片還是男神傑克·吉倫哈爾主演的《源代碼》)。

「情懷」真的是一個很可怕的東西,就比如阿湯哥只要繼續拍《碟中諜》系列就定會有人追,比如當每一次熒幕上出現「小丑」角色時都會令人嘆惋希斯·萊傑,還比如「寵物小精靈」、「數碼寶貝」的主題曲一響就會有人跟著哼...每一個人其實或多或少都對於某項事物有著一種情懷,尤其是當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人們往往很難有時間靜下心來想一想這些年自己做了什麼,留下了哪些回憶?或苦澀?或美好?在時間的催促下,我們習慣了往前趕,而「情懷」就是見證了你的成長卻一直默默跟在你身後,等到某個契機突然跳出來讓你哭的那種東西。

但是老斯這次太狠了。

他不止讓遊戲迷哭,還讓電影迷、動漫迷還有音樂迷都跟著哭。

他還不止讓年輕人哭,他用彩蛋的方式涵蓋了每一個年齡段的人群所熟悉的東西,讓每個走入影院的人都感覺這是專門為自己設計的橋段。

以這張圖舉個例子,這個鏡頭在影片中只出現了短暫的一兩秒,「守望先鋒」玩家無疑會注意到獵空,而「街霸」玩家肯定會先看到春麗,但是後邊還有「勞拉」、「女版薛帕德」以及被圈出來的《鬼玩人3》中的活死人軍團。不同年齡與不同經歷的人會在這一刻注意到不同的「彩蛋鏡頭」,而這樣的畫面從賽車比賽到「艾奇」的工作室再到購買裝備的商城等,在影片中比比皆是。

整部影片中,有兩處「致敬」是令我印象最深的。

第一處是還原《閃靈》那一段(原著中並沒有這一段,所以這段描寫大概就是源自老斯的愛了)。

我們看過了太多的恐怖、懸疑電影中有致敬庫布里克這部神作的地方,但是能做到這般還原的人只有斯皮爾伯格,這簡直就是《閃靈》的二度體驗。如果說「237號房間」、「雙胞胎姐妹」和「走廊血海」的鏡頭都是常規操作,那麼將下圖的酒店人員黑白照片都進行了還原且凸顯出了遊戲元素的操作則真的是巧妙至極。

第二處便是+7君所在影院最沸騰的那一刻---「初代高達攜手鋼鐵巨人大戰機械哥斯拉」。

對於彩蛋的部分,+7君也只是個還沒畢業的學生,閱歷與經歷也無法在這方面給與你們多麼詳盡的表述,更何況很多大神們早已發帖做了匯總。下面是「電影幕後故事」做此片彩蛋盤點的豆瓣鏈接,喜歡研究彩蛋的朋友可以一看。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257674/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從其他角度來聊(無)一(腦)聊(吹)老斯的這部影片。

Part One 韋德的成長

電影的主角名叫韋德·沃茲,在現實生活中是一個寄住在貧民區的姨媽家的普通人,他不合群也沒什麼社會存在感。而他每天最期待的事情,就是戴上VR眼鏡進入「綠洲」世界,化身為「帕西瓦爾」。在那裡他不僅有一票形影不離的好朋友,還能在各遊戲關卡中大殺四方,體會那現實中從未有過的成就感。但此刻在韋德身上卻印著一個極為明顯的標籤---幼稚、不成熟。

因為逃避現實,所以沉迷於「綠洲」,在虛擬世界磨練自己的技藝卻沒有在現實生活中磨練心智。所以他在成名之後依舊毫不掩飾身份地大搖大擺走進資料館,輕而易舉的就對薩曼莎(「阿爾忒密斯」)說出了愛,在舞池之中脫口而出自己的真實名字。這些描寫都凸顯了他心理幼稚的特點。

這樣的韋德可沒法跟「Boss」抗爭更沒法拯救「綠洲」,他需要成長,於是舞池大戰中薩曼莎對韋德的那番話起到了開導的作用,而真正讓韋德從虛擬的快樂中醒來的便是姨媽的離去以及IOI的無止境的追殺。

他終於意識到,自己在「綠洲」拿多少個冠軍也挽不回姨媽的命,只有現實才是真的,現實生活才是他參與虛擬世界的基礎。

所以我們見證了韋德的成長,他開始為他人思考所以在面臨追殺時不忘給好友們發去警告,在最終大戰之時合理的利用了自己虛擬世界中的名氣來號召大眾,並為了保護心愛之人的現實安全而在遊戲中果斷的擊殺對方,最終成功在哈利迪的童年小屋裡拿到了終極彩蛋。

而斯皮爾伯格在塑造「韋德的成長」時,其實也意在讓我們這些觀眾完成剖析自己的過程。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不少像「韋德」這樣在現實中不得志所以將心思大面積鋪在虛擬生活的人。又或者說我們自己就是這一類人。但縱然是老斯給我們構造的這個如此美好萬能的虛擬世界在現實面前也顯得如此脆弱,這無疑是在提醒我們時刻銘記「什麼才是真正的真實」。

借用哈利迪的話來為這段做個結尾。

「我一生都在害怕現實,直到我得知自己快要死的那天,那時候我才意識到,即便現實再讓我恐懼、再讓我痛苦,也只有在現實中,我才能真正吃頓好飯」。

Part Two 精彩的呼應

在寫《無問西東》那篇影評時我有提到一點,一部優秀影片中絕對不會出現沒用的鏡頭和無意義的台詞,這也是《頭號玩家》的強勢之處。斯皮爾伯格在這部影片中不斷地埋下伏筆,並在劇情的推動中逐步實現呼應,這樣就使得影片後期誕生的每一個「意外驚喜」都成為了有據可查的產物。

舉幾個較為巧妙的例子

1、韋德在賽車比賽登頂後拿著積分去商城購物,他一共買了三樣道具,一個手雷、一個魔方以及一副裝甲。裝甲他很快就在現實中取了貨並穿戴,但另外兩個物品我們當時並不知道有何作用。於是隨著劇情的推進,在我們都快遺忘這兩樣物品時,韋德在舞池大戰中掏出魔方,時間倒轉。同樣,在最終之戰的逆境中,我們都在期待韋德怎麼完成「清場」,接著他拿出了那個手雷。這一切顯得那麼順理成章卻又在真正發生時給與了觀影者驚喜,讓我們感嘆「對啊,他買了這東西,原來是這個效果!」。

2、在影片中韋德為了發現線索無數次造訪資料館,並依靠自己對哈利迪的了解程度在與館長的打賭中勝出,得到了館長的獎勵,一枚硬幣。同樣的節奏開始運行,這枚硬幣從此再無戲份,直到最終之戰的結尾,諾蘭拿出毀滅性武器,許多人習慣性地認為韋德可以阻止他引爆,然而他的確引爆了,所有玩家都被清除。這時「ding」金光一閃,韋德依靠那枚硬幣復活。當「加一條命」的字幕打出時,我們整個影院的人都笑了。

3、除去道具方面的呼應,有幾處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呼應也很值得回味。我們大致可以分為兩類。

第一類:人與人的現實相識。畢竟大家都是「綠洲」中認識的,現實中並不知道真實身份,所以就要靠那些在遊戲中聊過的話來辨認。韋德和「艾奇」、薩曼莎以及「館長」莫羅的相認都是用的這種方法。

第二類:這一段是我的主觀推斷。很多人都不解為何諾蘭在看到韋德捧著「金蛋」流淚後就放下了槍。我個人認為諾蘭對於「綠洲」,對於遊戲是有愛的,他只是一直在做對IOI最有利的事情而已。就像「辦公室回憶」中提到的,諾蘭給哈利迪送咖啡時還闡述了自己的觀點,所以在最後時刻,他清楚的明白他的IOI已經不復存在,韋德已經贏了。而他對韋德又真的有那麼多恨嗎?恨也不過是利益的產物罷了。

除此之外,電影中有兩句台詞令我無法忘卻。

在舞池中薩曼莎對韋德說了這麼一句話,「你只認識了我想讓你認識的我,你並不了解我」。

是的,生活中我們也會自以為很了解某個人,但實際上了解的也只是那個人想讓我們看到的而已。正所謂開導的都是別人,自殺的都是自己。所以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保持善良,多些寬容,也不妨時常反省一下自己。

另外就是影片的結尾,哈利迪走前的最後一句話,「謝謝你玩我的遊戲」。

這一刻我彷彿看到這位72歲的不老頑童就站在熒幕前笑著對我們說,「謝謝你看我的電影」。

所以,也謝謝你看我的影評。

PS:我會永遠記得大學四年宿舍開黑遊戲的日子,或許多年後,當我再次翻出老斯這部片子,依舊會記起我們的那段時光,依舊熱淚盈眶。

GIF

4月3日,我是+7君,我們下次再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加七君 的精彩文章:

TAG:加七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