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宋朝愛國詞人的書法真跡,時隔千年觀之仍如見其人

宋朝愛國詞人的書法真跡,時隔千年觀之仍如見其人

宋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經濟文明程度最高的一個王朝,即使是後來的元明清三朝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無法和兩宋相比。但宋朝又是中國歷史上最屈辱的一個中原王朝,飽遭北方游牧民族的欺凌,連皇室都幾乎被一網打盡。但也在這個多事之秋,湧現了許許多多著名的愛國者,他們肩負起保家衛國、捍衛華夏文明道統的歷史使命。由於朝廷的軟弱妥協,他們壯志未酬,只能將滿腔的憂憤之情傾注筆墨。今天,我們來瞻仰他們其中幾位的真跡,寄予我們的哀思和崇敬之情。

陸遊(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紹興)人。陸遊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宋孝宗即位後,賜進士出身,歷任福州寧德縣主簿、敕令所刪定官、隆興府通判等職,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

陸遊畫像

陸遊雖然仕途坎坷,但愛國之心卻是與日俱增,天天盼望著王師北定中原,到臨終前的最後一刻這夙願都無法實現,只能作絕筆《示兒》一首: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遊書法真跡

陸遊作為南宋時期著名的詩人,兼學養、品性與書藝都堪稱大家,其字飄逸遒麗,瀟洒出神,在尚意的宋代書壇都是獨樹一幟。陸遊在作書時非常輕鬆,既不自我賣弄,又不矯揉造作,而是一種自然的流暢,看不到書寫的刻意。他的行書並不鋒芒畢露,過分張揚,卻有一種抑鬱、含蓄、內斂的傾向。陸遊的身世和經歷,決定了他書法作品既欲言又止,又柔中帶剛。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辛棄疾可以說是南宋最大咖的詩詞家,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辛棄疾雖然是文人,但性情豪放,也是一位能征善戰、熟稔軍事的民族英雄,曾經夜襲金營向南宋獻俘。

辛棄疾畫像

辛棄疾存詞600多首,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鬥精神是辛詞的基本思想內容。其中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如今讀來仍讓人感受到他英雄遲暮,壯志未酬的一腔悲憤: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辛棄疾書法真跡

辛棄疾存世書法真跡據說只此一貼。此帖書法中鋒用筆,點畫盡合法度,書寫流暢自如,渾厚沉婉,筆意略顯蘇黃遺規。雖無豪縱恣肆之態,亦不失方正挺拔之氣,為辛棄疾僅見的墨跡珍品。

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湯陰縣)人。作為最著名的抗金名將,岳飛的生平事迹國人是耳目能詳,無需贅敘。千百年來,岳飛被視為忠義勇武的精神象徵,一直激勵著無數中華兒女不畏艱難困苦,自強不息的精忠報國情懷。

岳飛畫像

岳飛精通韜略,也精於騎射,並長於詩詞、書法,可以說是文武雙全,《滿江紅·怒髮衝冠》已成千古絕唱:

怒發(髪)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岳飛書法真跡

岳飛書法拓片

岳飛書法以行、草為主,頗含文臣氣質,暢快淋漓,龍騰虎躍,氣韻生動,章法嚴謹,意態精密,纖濃符中,剛勁不柔,自有一種淳正之氣。時隔千年,觀之「還我河山四字」,仍能感受到岳武穆股浩然正氣,那身錚錚鐵骨!遙想當年岳武穆,披堅執銳、憑欄北望、怒髮衝冠。

註:據說「還我河山」四字並非岳飛直接寫出來的,而是趙朴初、金庸共同的老師——周承忠的手筆。「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淪陷,中華民族發出了抗日救亡的吼聲。有識的愛國志士,立即想到應從歷史偉人、民族英雄岳飛身上汲取力量。嘉定文字家周承忠,從相傳為岳飛手書的《弔古戰場文》碑拓中,在「河水滎帶,群山糾紛」中取「河」「山」兩字,在「秦沒而還,多事之夷」中取「還」字,在「奇中有異於仁義(繁體)」中取義(繁體)的下半載「我」字,組合成「還我河山」四字。加上岳飛的落款和圖章,臨摹成為一幅「還我河山」題詞。不管怎麼說,字還是岳飛的字,而這四個字,用來概括他精忠報國的傳奇一生再適合不過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夏巨人藝術中心 的精彩文章:

國畫巨擘黃賓虹,深解水墨奧妙的大師

TAG:華夏巨人藝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