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別讓人家孩子的光,照見自家孩子的傷

別讓人家孩子的光,照見自家孩子的傷

1

我們家胖球兒,小時候不用怎麼操心:出了月子睡整覺、身體健康生病少、對家人溫暖體貼、吃飯從來操心他吃多,不擔心他吃少、對人對物有愛心有禮貌……每與人說起,總覺得他這輩子是來報恩的。

可是一上小學,他之前的所有優點就被「學習」這片樹葉給遮擋住了。特別是在陪讀期間:發獃、挖鼻孔、摳指甲、咬衣服、玩橡皮、喝水、小便……隨之而來的是字寫到一半隨它去;數字抄錯算得還很帶勁兒;草稿紙上吭哧吭哧地計算了10分鐘,抄錯只用1秒;前晚背的單詞,隔天就心急火燎地硬要還回去……感覺一開始作業,整個家庭氣氛都凝重了。大人擔心他再搞小動作出差錯,他擔心再次被大人訓斥。好端端的家,硬是被作業裝扮成人間地獄。

憑良心講,真的是差到懷疑智商嗎?並沒有。

0~6歲期間,如果自家孩子的發育比別人晚點,一般大人不會太焦慮。那時候我們會安慰自己說,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可是一到小學,一張試卷把什麼都外顯化了,分數就是個精確的度量衡,每一分都是個看得見的鴻溝。

因此,我們會不自覺地與別的孩子比較,比較導致的焦慮加重了他的發獃和走神。孩子根本靜不下心來尋找自己的節奏,久而久之就成了個惡性循環。

我們常常將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的一筆一畫,一舉一動上。在學習上,很多時候他充當的不是有血有肉的孩子,更像是我們的提線木偶。

一方面不給自主權,一方面又問孩子要學習能動性,這真是個矛盾的存在。

2

朋友的女兒,十歲的時候。

鋼琴10級

英語開始讀原著

每學期期末考功課全優

班委幹部

作文已經在雜誌上發表過多篇

在同齡人看來,怎麼著都覺得,她收穫了「別人家的孩子」一枚。

然而,朋友也有煩心事:女兒長得比別人矮小。別人家小姑娘的一雙大長腿,每次羨慕得朋友都能把眼睛看直。

儘管他們夫妻二人都不矮,怎麼生出個寶貝個頭兒就是不高呢?

即使我們搬出拿破崙來勸「濃縮就是精華」,朋友也同樣不肯賣賬。常常帶著女兒去各大兒童醫院死磕。凡是聽說什麼食物長個兒,都要逐一地買來試一試。

但女兒個頭始終遵行自己的節奏緩慢生長。慢慢地,朋友放棄了努力。

誰曾想女兒升至初中,竟在一年時間內,一下子衝到160CM。站隊由隊首站到隊尾。

有時候,我們的擔憂,不但於事無補,反而會給孩子施加無形的壓力,讓孩子背上沉重的精神負擔。

不停地想辦法解決孩子身上某一外力無法左右的問題,傳遞給孩子的信號是:我是不好的。慢慢地,孩子會不知不覺地開始自卑和否定自己。儘管有可能後來自卑的原因解除了,但自卑的種子卻由此種下。就像一個長期被捆綁手腳的人,鬆綁後會發現手腳無法動彈。

3

帶孩子出去玩兒時,認識了小區的一位退休的,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老人。從他掌握的技能上來看,他可以輕鬆地將日子過得充實而又詩意。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他心裡一直都有一塊硬傷。那塊傷不能觸碰,卻時時作痛。想痊癒,卻遲遲不肯結痂。

他家的獨子,32歲,復旦大學新聞系畢業,有房有車。職場精英,婚姻棄兒。為此,他已經連續四年,每個周末都去人民公園報到,期待能夠碰上未來的親家。

在小區遇見其他鄰居,老人總覺得面上無光,看著小區中心廣場上與自己同齡的人,大多都在痛並快樂地帶孫子哄外孫,惟有自己無法享受這份「天倫之樂」。他不明白,為什麼別人輕易擁有的東西,對他來講,卻是那樣的觸不可及?

那次談話後,有很長時間沒有見過老人。

前不久見到他,大吃一驚,他的精神狀態與兩年前大不一樣。之前踽踽獨行的身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走路輕快而利落,完全不像是那個年齡該有的樣子。面色一改之前的蒼白,變得紅中帶黑。

他說,在一次體檢虛驚中將自己活明白了:兒子的事,隨他吧。找不找得到對象都是他自己的事,先管好自己的身體再說。

於是他和老伴一合計,趁還能動,出去轉轉。他們去過歐洲很多國家,到過港澳台,內地游更是經常的事兒。見多識廣、眼界開闊後,對兒子的婚事,反而淡然了。

結果,某天老倆口旅遊歸來,發現兒子已戀愛。倆人相處一年後,領證結婚搬出家門。

原來真的存在退一步海闊天空。

兒女的婚事,即便是父母,也使不上力。你越是愁婚逼嫁,兒女越有逆反心理。結婚是要與對方相伴一生的,豈能因為父母著急而隨便找個人湊合著一輩子?

無論我們的生活是多麼美好,如果不懂知足常樂,就無法體驗到真正的快樂。

對圓滿的渴求,讓我們有了奮鬥的動力。而奮鬥的過程,本就是生活濃墨重彩的一章。

4

我們常常不自覺地,將所有的注意力聚焦在自家孩子的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不惜放大擁有這種特質的別人家孩子的優點,據此對自家孩子各種嫌棄、不滿、精神上的施壓。

生活是多樣的,長處與短板,如同一枚硬幣的正反面,也如同一朵花的向陽面和向陰面。本來是可以和諧共存,互不干擾。但人為地只看陰影,無視陽光,容易讓人內心充滿焦慮,影響本可以正常享受地生活。

就像有些人,終其一生,每天都在鏡子前對著自己臉上有的,而別人根本看不見的雀斑黯然神傷。

正如古人所言: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我們常常說生活在別處,你看到的,不是別人生活的全部。你在睜眼張望別人時,也可能會成為別人眼中的風景。

張愛玲曾說,生活是一襲華麗的袍,上面爬滿了虱子。心態好的人,可以無視虱子,穿著袍子去參加PARTY;而心態不夠好的,只能扔掉這件袍子。

網上有一段話我很認同:其實不完美,才是真實的人生。人很多時候,不是跟事過不去,而是跟心過不去。

親愛的讀者,對這篇文章,你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在留言分享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假裝治癒系 的精彩文章:

TAG:假裝治癒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