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普洱茶文獻解讀——常璩《華陽國志·巴志》

普洱茶文獻解讀——常璩《華陽國志·巴志》

「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著乎尚書……其地東至魚復,西至僰道,北接漢中,南極黔涪。土植五穀,牲具六畜,桑蠶麻苧,魚鹽鋼鐵,丹漆茶蜜……皆納貢之。」

常璩《華陽國志·巴志》

《華陽國志》,又名《華陽國記》,是一部專門記述古代中國西南地區地方歷史、地理、人物等的地方志著作,由東晉常璩撰寫於晉穆帝永和四年至永和十年(348—354年)。全書共約11萬字。《華陽國志》是宋以前流傳至今最古的地方志。從前的目錄書,或者把它列為霸史,或者把它列為偽史,也有歸入別名或雜史的。但是從來沒有人把它列入地方志。根據它敘述古代雲南、貴州、四川三省的歷史地理情況來看,作為地方志比較合理。這部書的作者常璩,字道將,蜀郡江源縣(今四川崇州市一帶)人。生平事迹不詳,巴氐人李雄、李特有四川一帶建立了成漢政權,他曾在這個政權任散騎常侍、掌著作。晉穆帝和三年(公元347年),晉朝派大將桓溫南下進攻成漢,他曾勸李勢投降,桓溫以常璩為參軍,隨至建康。他的著作除《華陽國志》見存外,其餘都佚亡了。此書作於他入晉以後。

這則史料,被一些普洱茶學者認為是記載雲南茶的最早史料。從這則史料中,一些學者得出兩個關於普洱茶的論斷:

其一,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前的西周時期,雲南茶就已經就已經進貢周王朝。也就是說,早在3000多年前,雲南茶就已成為貢茶。

其二,早在那個時候,雲南的「濮人」已經種茶。

不過,得出這兩個論斷,得繞許多大圈子。

圈子之一:這則記載中的「黔涪」,據考證,即今天的四川、貴州兩省及雲南部分地區。這說明,周王朝時期,巴蜀地區包括雲南部分地區的茶已作貢品向周王朝進貢。

圈子之二:參考《史記·周本紀》所載,周武王公元前1066年討伐紂王,友邦和南方八個小國率兵相助。南方八國即庸、蜀、羌、、微、、彭、濮八個部族國。其中濮族世居雲南,分布面廣,周秦時期稱為百濮,其後裔分支很多,歷代稱呼為苞茫、閩濮、朴子,朴子蠻、布朗、蒲蠻、古刈、哈瓦、德昂、崩龍等,是今天布依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的先民。這說明,早在周武王時,雲南濮人已經在種茶,這就是著名的普洱茶人工種植最早起源於「濮人」的說法來源。

從這則史料得出以上兩個論斷,不能說全沒道理。不過,因為繞的圈子太大,還是有些令人難以信服。除此之外,不能令人難以信服的原因還有幾條:

其一,即使如真常璩所說,早在西周初年,巴蜀地區已經向周王朝進貢茶葉,那也只能說明那時茶的主產區是巴蜀,而不是雲南。雲南只有極少地區在巴蜀控制之下,硬要說那時雲南已經向周王朝進貢茶葉,略顯牽強。

其二,從這則史料,再加《史記·周本紀》所載的旁證,以及今日雲南布朗族等少數民族種茶的傳說,西周時期雲南濮人已經種茶的說法應該無疑,但硬要說那個時候雲南濮人種的茶已經進貢周王朝還是很牽強。因為中國的飲茶習俗,在西周時期還沒形成呢,怎麼會有貢茶之說?

其三,最要緊的,是《華陽國志》成書於公元4世紀,常璩是根據什麼史料知道距離他1500多年前的事情?所以,對這則記載的科學態度就是:這不過是一家之言,不可盡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驚爆!白茶這麼好,可惜懂的人不多!
為何茶室的茶好喝,回家味道就變了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