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意外的邂逅,揭秘悲情王爺的作死之路

一個意外的邂逅,揭秘悲情王爺的作死之路

每一件傳世珍品背後都可能有一個意外的故事,每一個大墓背後的主人都可能有個傳奇的人生。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一件傳世珍寶背後的「作死」王爺。一個人作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執著的「作死」,至死不悔。

1980年,揚州市邗江縣一家磚瓦廠的工人在施工時,意外挖掘到了地下埋藏的古墓,考古人員第一時間趕赴現場。

這是一座大型磚室墓,由於早年被盜,墓室里十分凌亂。僅能從墓葬的形制和一件隨葬品上刻著的「建武二十八年」銘文推斷,墓主人應該是東漢早期的顯貴。

然而,由於缺少更直接的實物證據,墓主人的身份還無法確定,於是,人們就把這座墓命名為「甘泉山二號漢墓」

一個意外,解開墓主之謎

一年後,一次偶然的發現,揭開了墓主人的身份之謎。

1981年2月24日,當時的甘泉公社老山大隊社員陶秀華,在扒土時無意中發現了一個看上去黃亮亮的東西,隨手裝入了兜中。收工後,她將那件東西進行了清洗,才發現是一枚金器。

這件東西造型很奇特,上部是一隻龜,下部為方形,底部還刻有文字,顯然是一枚小巧的印章。有人提醒她,這小印章很可能是文物。於是,她把這枚小印章上交給了南京博物院。

廣陵王璽(南京博物院館藏)

專家經過鑒定,發現這枚印章由純金鑄成,邊長2.3厘米,厚0.9厘米,上置龜鈕,通高2.1厘米,重122.8克,陰刻篆文"廣陵王璽"四字。

璽印字跡工整,豐潤秀麗,保存完好如新,是目前發現的唯一一枚出自地下的漢代劉姓諸侯王的金印,也是漢印中極為罕見的珍品。

由於發現的地方距甘泉山二號漢墓僅百餘米,發現地正是盜墓者堆放盜洞填土和亂磚的區域,再結合先前發現的銘文,由此,專家們認定這枚金印應是該墓中的遺物,而墓主人的身份就是——東漢廣陵思王劉荊

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廣陵王

在這之前,很多人可能並沒聽過這位墓主。但是他的父親——東漢光武皇帝劉秀卻名垂千古。廣陵思王劉荊是劉秀與皇后陰麗華的兒子,漢明帝劉庄同母弟弟。

劉荊十七歲被封為山陽王。有父母優良的外貌基因和家族優勢,本該好好做個安靜的美男子。但這位王爺偏偏是個特別能「造」的主。

劉荊覺得,同樣是爹媽的親兒子,如果不是哥哥劉庄生的早,論才能本事,劉庄憑什麼做太子,做皇帝?從此,劉荊就在作死的道路上一去不回頭……

影視劇中的劉秀與陰麗華

劉秀死後,漢明帝即位。劉荊冒充大鴻臚郭況(劉疆的舅舅),寫信給廢太子東海王劉疆,勸其舉兵造反。

劉疆收到信後立即向明帝舉報。明帝也很快查清了真相,但念及劉荊和自己是同母兄弟,因而沒有捉拿劉荊問罪,而是加強了對他的監控。

劉荊看明帝沒動他,以為逃過一劫。永平十年,羌人造反,劉荊以為時機來了,就又想跟著同時發難,結果還沒動手,明帝就把他改封為廣陵王。讓他到邊疆去艱苦改造。

一般人經過這兩次遭遇,就該反省、安靜做人了。但是劉荊是一般人嗎?

到了廣陵以後,劉荊又私下找相士問:"我長得像先帝,先帝30歲當皇帝,我今年也30歲,可以起兵嗎?"

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於是,劉荊又被賣了。劉荊知道後,害怕明帝問罪,就自己進了監獄。

明帝看劉荊態度良好,於是又放過了他,裁減了劉荊的衛隊、隨從,降級為侯,以示懲戒。

甘泉二號漢墓出土——銅燈(南京博物院館藏)

你以為事情到這裡就結束了么?NO,NO,NO~

不久,劉荊又找巫師詛咒明帝,結果明帝馬上又知道了。經過三次失敗,劉荊終於明白了,他根本就沒有造反的天賦,但是讓他俯首陳臣,又不甘心。於是就在「非戰之罪」的絕望中自殺了

由於劉荊早被降級為侯,他的後人也就無法再繼承廣陵王的爵位,廣陵國從此除名。我們之所以現在還能看到「廣陵王璽」,也是漢明帝特旨允許,讓這枚金印陪著弟弟到地下繼續去做王爺

劉荊是幸運的,他有好父親好母親好哥哥,一再的包容他的罪過;他也是不幸的,因為他從來不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所以,就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甘泉山二號漢墓」。

甘泉二號漢墓出土——金勝(南京博物院館藏)

廣陵王墓里還有哪些好東西?

「甘泉山二號漢墓」規模十分宏偉,封土堆直徑約60米,原高13米左右,封土中央磚砌墓室南北長8.8米、寬9.6米,南面另有甬道。夯土堅實,每層厚度僅5-6厘米,估計用土達兩萬立方米以上。墓室位於封土堆中央,全部用磚砌成

墓室四壁和甬道的東西兩壁均採用三順一丁、間或用兩順一丁的方法砌成。墓底鋪四層磚,厚達52厘米。下面三層都是用側立的磚一行行鋪墊而成,上面一層人字形平鋪,僅墓底用磚達兩萬塊左右。

甘泉山二號漢墓復原示意圖

由於早年多次被盜,發掘時墓室已經塌陷,內里十分凌亂。

值得慶幸的是,墓里尚有不少文物得以倖存,依然有90餘件精美的文物,有金、銀、銅、鐵、玉石、瑪瑙、珍珠、琥珀、漆、陶、瓷等,其中包括錯銀銅牛燈、雁足燈、鎏金博山爐、虎紐瑪瑙印等精美的文物,以及我國目前有紀年可考的最早的青瓷罐,具有極高的歷史和工藝價值。

這些文物目前大多存於南京博物院,成為博物院鎮館之寶

2007年,經過專家甄選和市民投票評出的18件南京博物院「鎮館之寶」中,甘泉山二號漢墓就佔了兩件。

甘泉山二號漢墓出土——鎏金博山爐

(南京博物院館藏)

甘泉山二號漢墓出土——虎紐瑪瑙印

(南京博物院館藏)

墓中出土的一批最珍貴的文物,還有玉翁仲、錯銀銅牛燈。

甘泉山二號漢墓出土——玉翁仲(南京博物院館藏)

玉翁仲:高4.1厘米,質地青玉,表面為沁白色;翁仲頭載高冠,衣領交叉,衣裳曳地,腰間系帶;腰部側穿一孔,可穿繩系掛,當是劉荊佩帶的小件辟邪玉器。

甘泉二號漢墓出土——錯銀銅牛燈

(南京博物院館藏)

錯銀銅牛燈:高46厘米,長38厘米,由黃牛造型的器座、燈座和通煙管道三部分組成,構造十分精細巧妙;點燃該燈時,煙氣由燈蓋通過導煙管進入牛腹,融入牛腹內儲存的水中,可見距今2000年的東漢人已有了防止室內污染的環保意識。

廣陵王璽

憑什麼成為甘泉山二號漢墓NO.1?

廣陵王墓出土雖然不多,但是精品卻不少,廣陵王璽憑什麼能成為隨葬品中的老大,成為南京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呢?

01

史料價值

「廣陵王璽」雖小,卻是目前發現的唯一一枚出自地下的漢代劉姓諸侯王的金印。

漢代諸侯王的印章,在尺寸、重量和形制上都有嚴格規定,廣陵王璽的發現印證了典籍的記載,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02

藝術價值

從藝術價值來說,漢代是中國印章制度的鼎盛時期,而廣陵王璽是漢印精品中的精品,被視作文物斷代的標準器物。

印文是篆書,但隸書的意味明顯,轉折和收筆很方正,刀法遒勁老練,行筆直中有曲,流暢和諧,字跡蒼勁古樸,端莊凝重,堅挺飽滿。

03

文化價值

在文化價值上,它具有非凡的意義。

「廣陵王璽」的尺寸、重量、花紋、雕法和字體都與日本福岡市博物院館藏的「漢委奴國王」金印如出一轍。

加上文獻關於「漢委奴國王」金印和「廣陵王璽」綬印時間的記載分別為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和永平元年(公元58年),前後僅相差一年。

兩者完全可能出自同一工匠之手,由此大大提高了「漢委奴國王」金印的真實性,作為中日交往最早的實物證據,起到了「證史」和「補史」的作用,解決了歷史上的一個文物難題。

「漢委奴國王」印璽(福岡市博物館陳列)

「漢委奴國王」印印台高約0.91厘米,凈重108.729克,含金量高達95.1%。台上附蛇形鈕,蛇紐高1.21厘米,下設橫通小孔,用以掛綬之用。

該印精美非常,蛇形紐,鱗狀魚子紋,陰文篆書,筆劃飽滿,方中有圓,章法平而不板,虛實相間,印面古樸、渾厚,為漢印之上品。

覺得不錯,請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豫之門官方 的精彩文章:

很多古瓷要打上主人的名字,是怕……?

TAG:華豫之門官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