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區塊鏈概念被過度消費,但仍有10大金融領域應用前景引發關注

區塊鏈概念被過度消費,但仍有10大金融領域應用前景引發關注

長久而言,如果沒有真實的應用場景,當下火熱的區塊鏈技術將失去生命力。

雖然針對區塊鏈的「現象級」應用遲遲未來,但在諸多金融領域已經有探索實踐。「除比特幣以外,區塊鏈在其他場景的大規模應用還未到商用階段。」波士頓諮詢公司董事總經理何大勇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他認為,在多方參與、複雜交易、涉及到信任的場景下,區塊鏈技術才能派上用場,例如銀行貿易融資與證券清算等領域。

整體而言,區塊鏈技術目前在10大金融領域顯示出應用前景,分別是資產證券化、保險、供應鏈金融、場外市場、資產託管、大宗商品交易、風險信息共享機制、貿易融資、銀團貸款、股權交易交割。近日,京東金融研究院和工信部下屬中國信通院雲計算和大數據所聯合發布的《區塊鏈金融應用白皮書》(下稱《報告》)指出,上述這10大金融領域的區塊鏈技術或已經落地經過實踐檢驗,或條件成熟未來將付諸實踐。

中國信通院雲計算和大數據所主任、國際電信聯盟分散式賬本標準組副主席魏凱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些金融場景有三大共性:參與節點多、驗真成本高、交易流程長,而區塊鏈的分散式記賬、不可篡改、內置合約等特性可以為這些金融業務中的痛點提供解決方案。

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大展拳腳」

在近日中行2017年業績發布會上,以國際業務見長的中國銀行,反覆提及區塊鏈技術。「在區塊鏈領域,中行目前在跨境支付、公益中行、雄安新區服務場景等方面都得到了具體應用。」中國銀行董事長陳四清表示,未來中行IT架構將由過去集中式過渡到集中式和分散式相結合,也將引入區塊鏈科技元素。

中行年報亦顯示,去年該行推出貿易融資區塊鏈應用,此外研發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電子錢包。

股份行中,浙商銀行、平安銀行也在積極布局區塊鏈。浙商銀行2017年年報顯示,該行推出的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應收款鏈平台,專門用於辦理企業應收款的簽發、承兌、保兌、支付、轉讓、質押、兌付等業務,通過該平台,可以將企業應收賬款轉化為電子支付結算和融資工具。

「我們在結算知識產權交換以及徵信等方面都應用了區塊鏈,日前推出的一款產品,通過區塊鏈技術使流通企業向上游的供應商逐級傳導,實現信息的公開化、透明化。」平安銀行現代物流金融事業部行業規劃開發部總經理許慶鋒在「中國商貿物流銀行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表示。

除此,供應鏈金融被認為是區塊鏈可以「大展拳腳」的領域,除傳統銀行外,一些互聯網金融科技公司也在積極引入區塊鏈技術。

去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於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中,要研究利用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將供應鏈與互聯網、物聯網深度融合,創新發展供應鏈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高效整合各類資源和要素,打造大數據支撐、網路化共享、智能化協作的智慧供應鏈體系。

豐收科技集團董事長盛佳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區塊鏈技術可解決供應鏈生態圈中各節點的信任問題、賦予供應鏈金融資產可延展、可追溯、可拆分的能力,為供應鏈中多級鏈屬融資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報告》則指出,由於傳統供應鏈金融存在企業償付能力難以評估,交易本身真實性難以驗證,信息相互割裂,無法共享,履約風險無法有效控制等問題,存在諸多痛點。反觀區塊鏈技術,則可以通過共識演算法解決信任問題,通過智能合約防範履約風險,從而使信任可沿供應鏈條有效傳導,降低合作成本,提高履約效率。基於區塊鏈技術搭建的「債轉平台」能過盤活營收賬款,降低融資成本,有效解決傳統供應鏈金融的痛點。

不過,在供應鏈金融業內,區塊鏈仍處於起步階段,使用該技術與否也不是決定供應鏈金融好壞的關鍵性因素,充其量只算是「加分項」。

一位供應鏈上游企業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大量企業不向金融機構開放數據,包括確認應付賬款數據,區塊鏈可能會加速金融機構和企業之間的連通,但不是關鍵因素。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物流金融專業委員會執行副會長肖和森在「中國商貿物流銀行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表示,目前整個物流領域區塊鏈的應用還是處於探索階段,還沒有大規模的使用。

區塊鏈應用落地消費金融

消費金融,特別是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以及資產託管業務,與區塊鏈有諸多天然的融合點。

近年來,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呈現快速發展的趨勢,同時也面臨資產現金流管理有待完善、底層資產監管透明性和效率亟待提高、資產交易結算效率低、增信環節成本高等問題。

以區塊鏈在車貸資產證券化中的應用為例,目前已經成熟的車貸資產證券化的區塊鏈平台,能夠實現資產池統計、切割、結構化設計、存續期管理等功能系統的全流程鏈上化,不僅能讓資金方穿透地了解底層基礎資產,而且提升了整個交易流程效率。在資產出售結算環節,區塊鏈可以實現將原來的按日結算,縮短到按分鐘結算,大大縮減支付到賬時間。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作為一種分散式賬簿,區塊鏈與資產證券化(ABS)有著天然的自洽性。去年8月「百度-長安新生-天風2017年第一期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獲得上交所批准,該項目中百度金融作為技術服務商搭建了區塊鏈服務端BaaS,使得各參與機構得以在鏈上參與ABS項目,成為首單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交易所ABS產品。

「運用系統連接、大數據合成、區塊鏈記錄的方法進行ABS產品的存續期管理,可以減少人為的操作風險和效率低下的問題,更可以大大提高存續期信息交互的頻次與質量。」微眾銀行前行長、國金ABS雲創始人曹彤撰文稱。

此外,資產託管也是區塊鏈應用的一個典型領域。在冗長的資產託管流程中,操作風險時有發生。比如在私募基金的資產託管中,合同簽署環節有時會出現私募基金管理人未嚴格執行「先簽署合同、後進行運作」的要求,而是「先上車、後補票」,影響託管合同的回收與管理;或者因為合同簽署人的身份無法可靠驗證,合同原件和證券公司印章被惡意造假,出現「陰陽合同」。

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資金託管平台,可以實現資產委託方、資產管理方、資產託管方、投資顧問和審計方之間的信息實時共享,不僅全流程自動化,而且保證了履約的安全性和交易的真實性。在實際業務中,引入區塊鏈技術有望將原有業務流程縮短60%~80%,使信用交換更為高效。

區塊鏈的作用不宜誇大

不過,對於區塊鏈的作用不宜誇大。北京市金融局局長霍學文近日在一場論壇上表示:「以現在區塊鏈形成的速度,還遠不能顛覆現有的證券交易所的交易。基於區塊鏈的數字資產的交易大多依賴於交易平台的身份認證,還是擺脫不了傳統金融風險。」

魏凱則指出,區塊鏈不會顛覆和取代傳統金融,而是讓行業的效率和信任的提升有了新的技術實現工具。

《報告》還稱,相關技術不成熟限制了應用範圍、監管體系不完善導致行業亂象叢生、區塊鏈被過度消費導致泡沫等等。這些風險應該引起行業和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

此外,《報告》建議,現階段一是在急用先行、大膽試錯的思路指引下,加快行業標準化的推行;二是優先考慮痛點明顯、增量顯著、發展迅速的精品業務落地,試點成功後再逐步擴大;三是組織並擴大產業聯盟,促進產業成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美聯儲加息25基點,美股沖高後跳水集體收跌
美中貿易爭端對業務有何影響?這些上市公司緊急回應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