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每日講解之渾儀

每日講解之渾儀

宇宙展廳共有1900平方米,分為即仰望星空、太陽系、銀河系及河外星系、宇宙學前沿問題以及珍愛地球5個展區。

宇宙展廳承接於序廳,準確來說,是承接於《天問》中的問天、問地、問歷史中的問天,即人類對宇宙的探索。

今天要講解的展項是一組古代天文觀測展品中的其中一個,這組古代天文觀測展品位於宇宙展廳的仰望星空展區,它包括三個模型:中國渾儀,伽利略望遠鏡以及西方巨石陣,它們體現了中西方在天文觀測領域早期的觀測技術成就。今天講的是中國古代的天文觀測器——渾儀。

中國渾儀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天文觀測儀器,以「渾天說」為理論基礎製造的。渾天說可能始於戰國時期。由屈原的《天問》中「圜則九重,孰營度之?」引出。這裡的"圜"yuan有的注家認為就是天球的意思。西漢末的揚雄提到了「渾天」這個詞,這是現今所知的最早的記載。宇宙展廳是承接於序廳的,可以說是天問中的第一問——問天。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也是可以說是從屈原的天問開始的。

我們接著來看渾儀,剛說到天球,渾儀就是由相應天球坐標系各基本圈及瞄準器構成的古代天文測量儀器。中國現存最早的渾天儀製造於明朝,陳列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有資料表明,在公元前4世紀中葉,中國就已經使用渾儀觀測天象了,比古希臘早約60年。

在古代,「渾」字含有圓球的意義。所以現在有句罵人的話叫「混蛋」。古人認為天是圓的,形狀像蛋殼,出現在天上的星星是鑲嵌在蛋殼上的彈丸,地球則是蛋黃,人們在這個蛋黃上測量日月星辰的位置。渾天說的代表作有張衡的《張衡渾儀注》。與渾天說相對應的就是蓋天說,蓋天說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種宇宙結構學說。這一學說認為,天是圓形的,像一把張開的大傘覆蓋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個棋盤,日月星辰則像爬蟲一樣過往天空,因此蓋天學說又被稱為「天圓地方說」。

渾儀的工作原理是什麼呢,渾儀的最基本構件是四游儀和赤道環。四游儀由窺管和一個雙重的圓環組成。窺管是一根中空的管子,類似於近代的天文望遠鏡,只是沒有鏡頭。雙重圓環叫四游環,也叫赤經環,環面上刻有周天度數,可以繞著極軸旋轉,窺管夾在四游環上,可以在雙環里滑動。轉動四游環,並移動窺管的位置,就可以觀測任何的天區。

赤道環在四游環外,上亦刻有周天度數,固定在與天球赤道平行的平面上。這樣,就可以通過窺管觀測到待測量的天區或星座,並得出該天體與北極間的距離,稱"去極度",以及該天體與二十八宿距星的距離,稱"入宿度"。去極度和入宿度是表示天體位置的最主要數據。

這其中的"去極度"與"入宿度"可以看做是直角坐標系中的「X」「Y」軸,我們知道在平面坐標系中,有兩個坐標值就能確定一個點的位置,在渾天說中,也是也么個道理。

渾儀就講到這裡了,歡迎有不同見解的你,來與我互動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女人,再不珍惜,我們就老了!
孩子需要的到底是怎樣一種愛?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