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子兵法》經史合參——計篇之五

《孫子兵法》經史合參——計篇之五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由於計篇是戰略策劃的性質,這裡講的法就不只是軍事層面的制度,而是涵蓋國家的一切。

這個點涉及面很大,不可能細說,只能論述重點問題。

現在關於春秋戰國的影視劇很多,大家估計也很熟悉這個詞了——變法。春秋戰國殘酷的環境使各國都認識到制度的重票性,無論軍隊還是國家,所以與之相應的一個重大學派也隨之誕生,這就是法家。

春秋戰國無數的大戰,讓各國充分嘗到了很多制度的不合理制約國力,那麼作為三家分晉出來的魏國,由於身處四戰之戰,危機尤甚,於是魏文候任用李悝率先變法。

李悝,師從孔子的弟子子夏,但卻是法家的創造者,其變法,廢除奴隸制,貴族世襲制,官員按能力提升,鼓勵商業,創建魏武卒制,給職業軍隊極大的福利。魏武卒免徭役免租稅發田發宅。

以此配合名將吳起,魏國稱霸戰國初期百年,四面出擊所戰必勝。

隨後韓申不害變法,那只是一種給君王的權術之計,於國無大益隨即失敗。

這時秦孝公即位,用商鞅變法,廢除奴隸,廢除封地,奴隸參軍斬首一級即可為自由民,然後還可陸續得到爵位,農民耕種得好亦得爵位,很快這種徹底的變法,使秦國國力軍力大增,最後直到一統六國,六國也沒有完成秦這樣的變法。

戰例。起初我一直對長平之戰趙國糧食先秦而竭疑惑不解,秦趙戰於上黨,秦的後勤線遠遠長於趙,巴蜀雖富距離太遠,運巴蜀之糧是不行的。

後來終於發現,趙變法只變了軍法,只強軍,各貴族封地沒解決,沒有耕戰法,農民積極性不高,這個農業估計比秦差得多。

然後大家看過那個《復活的軍團》沒有,裡面介紹秦為了攻匈奴建秦直道,類似現在的鐵軌,以木為軌還有枕木,枕木距離剛合馬之邁腿之距,馬跑其上,很輕鬆很快。

贏政時有,長平之戰時估計也有,又說到那個箭頭完全吻合現在的空氣動力學,又說到其器械弩的構件大小一致可以相互通用,完全符合現在工業流程標準。

這就說明了秦的變法還涉及了初級的兵器工業,運輸科技,那麼就等於長平大戰時,趙用一般性質落後的人力馬夫運輸糧食補給,而秦居然在用類似現在鐵路這樣的東西在搞後勤,無怪趙國力窮,無非廉頗計盡。

以此可見法之關鍵,秦法重軍和耕,抑制商,看看這科技,肯定還重視軍工業。又廢除了國家的根本大患——封地,不一統天下無理。

下面分別列舉歷代因法的問題而敗的事例。

秦滅楚,楚雖大,其實裡面封國很多,勝勢時各勢力都想來撈一把,局面略不利便各懷異心,項燕其實和常凱申一樣帶著各軍閥打仗,不是軍事能力問題。

漢初,劉邦開倒車,亂封諸候,以為自己兒子沒事,導致諸候之力遠大中央還不管事,朝廷還要給他們擋匈奴,文帝,景帝又能如何,至漢武一統天下方能遠驅匈奴,自此後,世人終於明白分封之害。

唐中期,唐玄宗本是明君,卻很輕率的把兵權政權財權全部放給各藩鎮節度使,還讓如安祿山輩同時掌握三鎮節度使的權力。這是吃了什麼葯會這樣亂搞。

宋,趙匡胤以軍事政變上台,所以從此不信武將,重文抑武,以致終宋一朝都是被外族壓制。這是走得極端了。這種制度使得人才流向習文,那麼軍事人才自然不足,最重要的是武聽文的,文官到處亂指揮誤事。

元,明明已經一統華夏了,卻定了那麼一個歧視漢人們律法,欲不速亡,而可得乎。

明,明中後期,南方礦業,商業,海上貿易極速發展,但是朝廷相應於此的制度卻未跟上,若是如鹽一樣,國家壟斷海上貨易,礦,各種商業,何愁國庫無錢養兵賑災。明未之亡根本在此,不可推了天災。

清,到了清朝,從封建制度來看,已很完善,清祖制後宮不得干政,若是光緒執政,別的不說,光把建圓明園的銀子擴充北洋水師,日本還敢來挑釁嗎?這裡不說勝不勝,只問它們還敢不敢。那麼後來一系列連鎖的崩盤自然都不會有了。

最後用易經的一句話來總結這個法。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還要再加一句,久則窮。這才是法,用死法者死,用活法者活——這是我個人的總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秋戰國 的精彩文章:

諸子百家最經典的100句話,一生至少要讀一次!
中國史綱50講1-5

TAG: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