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媚俗成為一種需要

當媚俗成為一種需要

在原始社會裡,沒有多少人考慮過精神更多的意義。那個時候人們餓了就會去捕獵,沒日沒夜的勞動僅僅為了存活,這麼用力地活著了可還是會一不小心被小痛小病害死,還能不悲催嗎,更別說天災人禍了。所以沒人會成天想一些莫須有的東西而不去填飽肚子。

慢慢走向強大的人類終究敵不過對死亡的恐懼,於是他們將這種模糊的恐懼具像為對鬼神的敬畏。你看看人類多麼聰明,起碼骨肉至親死了,還有對象討個公道,求個安慰。因此鬼神的誕生是人類本性懦弱的標誌之一,是人類靈魂的一部分,他們相依相存。

對死的恐懼促使人們開始進行這類的思考了,於是就產生了此類的精神活動。

現如今,精神生活日益豐富,卻又暴露出人類更多的殘缺的本性。人們開始生活在矛盾與虛偽之中。死不再是鬼神了,而是失敗與孤獨。這個時候人類需要一種精神力量,可以是宗教也可以是對某件事情的狂熱來掩飾殘缺,而不是選擇面對。

這或許是關於人類的矛盾中最艱深的矛盾之一,魯智深在圓寂的時候才發出這樣的絕嘆「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當我們終於可以面對自己,或者了解自己的時候,可能是我們與世長辭的那一刻。

我們需要的這種精神力有個別名,米蘭昆德拉稱之為媚俗。

媚俗就好似信仰的癲狂,人們毫不質疑地相信一種東西的存在或一件事情的價值(實在的或虛無的)。從而導致一系列滑稽的悖論。我在這裡就匆匆舉兩個例子。其一,上帝拉屎嗎?其二,上帝能製造出一座他搬不動的山嗎?等等。

人類能學會接受自己嗎?如果能,那人就進化了,就變成了尼采所推崇的超人。這必定是條極度漫長的道路。剛才也說了魯智深到死才大徹大悟。我記得博爾赫斯也曾說過類似的話,還得勞煩諸位自己去拜讀偶遇。

說到博爾赫斯,他還說過這麼一句話「聯繫我們的不是愛而是恐懼,也許正因為這個原因,我才如此愛你。」對,或許正因為恐懼,我們才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精神活動,也正因為恐懼,我們才真正需要媚俗,意識到媚俗的存在,也正確認識到媚俗一部分的價值所在。

尼採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有這麼一句話「我將教人以生存的意義:那便是超人。」

自然,這世界上不單單只有媚俗,還有另外一小部分選擇尋找自我的人。他們在嘗試接受這樣一個不完整的自我的存在,直面被上帝撕成兩半的靈魂。痛苦的泥沼就在那裡,面對與不面對,就是尼采說的人生存的意義了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遺忘安東 的精彩文章:

TAG:遺忘安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