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球商業捕魚面積已達地球表面的三分之一,資源保護永續經營刻不容緩

全球商業捕魚面積已達地球表面的三分之一,資源保護永續經營刻不容緩

裝有AIS船舶自動辨識系統的船隻在全球的捕魚活動情形。據美國國家地理:全球商業捕魚面積已達地球表面的三分之一,保育人士也許能利用最近公開的衛星資料來管理這個龐大的產業。

要如何研究廣泛分布在世界上的掠食者呢?答案是從太空監看。當研究團隊開始調查商業捕魚在全球的普及程度,希望找出哪些人在什麼時候到什麼地方捕魚的時候,卻面臨資訊不足的問題。

他們無法取得地區漁業管理者牢牢掌控的漁船監控系統資料,胡安?馬約爾加(Juan Mayorga)說;他是國家地理學會原始海洋計畫(Pristine Seas project)的海洋資料科學家,而那筆資料也只能解開整個難題的一小部分而已。為了繞過這個障礙,馬約加和一支研究團隊決定往後大大地退一步,改為從遙遠的太空追蹤海上船隻,利用衛星資料找出商業捕魚的船隻作業時間和地點。

他們發現這個產業留下的航跡十分驚人。他們發現,商業捕魚的範圍涵蓋全球海洋表面積的55%以上,超過農業覆蓋面積的四倍。商業捕魚已經對環境造成傷害。過度捕撈會耗盡漁業資源,許多動物如海豚、海龜等遭到混獲,而大型船隻則是需要大量會產生二氧化碳的燃料。研究人員表示,從全球角度來審視這個產業,或許可以提高它的透明度,有助於釐清責任歸屬,以確保漁業往永續發展的方向進行管理。

在哪裡捕魚?

這份發表在《科學》期刊(Science)的研究檢視了超過7萬艘長度6公尺到146公尺的商業捕魚用漁船,涵蓋這個龐大產業超過75%的捕魚活動。2012到2016年間,研究人員篩檢了220億筆來自船舶自動辨識系統(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s,簡稱AIS)的訊號,監看這些船隻每小時的動向。AIS的設計原本是用來防止船隻相撞,這個系統每隔幾秒就會發送船隻的身分、位置、速度和轉彎角度等訊息。

「這些由AIS發送的公開訊息可以透過衛星取得,」馬約加說:「接著我們利用Google提供的複雜運算能力和機器學習演演算法,徹底搜查這些訊息。」馬約加說,如此一來,他才能一點一滴地收集到每艘船隻的特徵資訊,揭露它們捕魚的方式。他們發現,最常見的捕魚方式是將系有許多帶餌魚鉤的繩子拋進海里的延繩釣魚(longline fishing),而拖網漁船則常見於北海(North Sea)和中國沿岸。

這份資料提供的另一個有用資訊就是船隻在公海的活動情形。公海不像領海受到各國管轄,所以較少受到嚴密監視。中國、西班牙、台灣、日本和南韓的漁船佔了公海85%的捕魚作業。

什麼時候捕魚?

「你不能把研究魚的那一套拿來判斷漁民的行為。」加州大學聖塔巴巴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ta Barbara)的海洋生物學家道格拉斯?麥考利(Douglas McCauley)表示;麥考利並未參與這項研究。

從衛星資料可見人類與海洋動物不同,人類較少受到環境因素影響,但這並不代表毫無規則可循。研究人員發現,中國的漁船在農曆新年時活動量大幅減少,其他漁船則是在耶誕節和新年假期時出現這種情況。而實施季節性禁漁的地區,捕魚活動則一如預期地在同樣時間大減。

不過這份研究發現,油價高漲時捕魚活動大致上不受影響。麥考利懷疑去年12月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試圖削減未果的漁業補貼就是造成過度捕撈的原因之一。

漁業資源守護者

除了國家地理學會之外,這份研究還受到來自加州大學聖塔巴巴拉分校、戴爾豪斯大學(Dalhousie University)、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以及由海洋保護組織Oceana、非營利組織SkyTruth與Google共同支持的非營利機構「全球漁業觀測站」(Global Fishing Watch,簡稱GFW)的研究人員支持,目的是為了提高資訊透明度。

「GFW為對抗非法捕撈並讓近海捕撈活動透明化,帶來了全新的視野。」並未參與研究的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海洋生物學家丹尼爾?波利(Daniel Pauly)說。GFW主張透過公開這份研究資料,能讓低成本的海洋保護區變得更容易規畫。海洋保護區就像是漁場的銀行,健康的魚群在禁止捕魚的區域得以繁殖興旺。保育人士長久以來爭取規畫更多更大的海洋保護區,但往往遭到捕魚產業的反對。「這個全球資料組讓任何決定或協商變得更透明。」馬約加說。

保育人士表示他們可以證明哪些地區較少有漁船造訪,適合規畫為保護區。

永續經營

「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當漁民,你能想像這份工作有多困難。」麥考利說:「每個資料組背後都有類似的故事。當我們面臨食品安全和營養缺乏等問題時,這個產業就會愈來愈重要。」他相信刪除漁業補貼並更有計畫地規範全球漁業,有助於維持目前的捕撈規模而不耗盡資源。「但在我們將這份資料公諸於世之前,這些目標是不可能達到的。」他強調。

如果保育措施要運用到商業捕魚上,他認為AIS的訊號能讓這個產業維持負責任的態度。「最大的問題是漁業資源的可追蹤性,」談到如何實施規範時,他說:「魚獲上岸時你得知道它是從哪裡來的,這對永續性很重要。」

馬約加的下一個目標是監看並追蹤較小的船隻。

聲明

文章轉載自:科普百分百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後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凍品攻略 的精彩文章:

波士頓漁博會:智利貽貝受藻華影響;人造「金槍魚」亮相;Pescanova推出紅蝦新產品等

TAG:凍品攻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