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苦集滅道四聖諦解說介紹-無畏洲上師

苦集滅道四聖諦解說介紹-無畏洲上師

苦集滅道四聖諦解說介紹

(以下文章僅提供合適因緣之人參考,若有不適之處敬請見諒)

四諦是釋迦牟尼佛體悟的苦、集、滅、道四條人生的真理;四諦告訴人們人生的「本質是苦」;以及之所以「苦的原因」、還有「消除苦的方法」和「達到涅盤」的最終目的。

一:四諦釋義

「諦」就是指不顛倒,亦即真理之義。「聖諦」是聖人所知之絕對正確的真理。「四聖諦」說的四種真理為:一者,苦聖諦;二者,集聖諦;三者,滅聖諦;四者,道聖諦。

佛陀闡釋四聖諦的目的,是要告訴我們「世間的因果」以及「出世間的因果」。

苦是指「世間的苦果」。

集是「苦升起的原因」(世間因)。

滅是「苦熄滅的果」(出世間的果)。

道是「滅苦的方法」,通往涅盤的道路(出世間的因)。

另外四諦有兩重因果,苦為果,集是因,由苦集二諦成為世間生死因果;滅是果,道是因,滅道二諦為出世因果。即由造積有漏業因而感有漏苦果,由修無漏道因而證滅諦涅盤。如《涅盤經》卷十二:「有漏果者則名為苦,有漏因者則名為集,無漏果者名為滅,無漏因者則名為道」。此即知苦斷集,證滅修道之義。

在經典中有這樣的比喻:眾生的身心有種種的生死業以及煩惱,即是有各種的心病,佛陀將此病情,以及病情之所在處告訴眾生,並且指出那些解脫的聖人,沒有病苦而得到的極樂;以及解脫病苦的方法。。

二:三轉四諦法輪:初轉(示轉),二轉(教轉),三轉(證轉)

佛到鹿野苑,為五比丘三轉四諦法輪:

初轉(示轉)

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道,可修性;此時滅,可證性。

二轉(教轉)

此是苦,我已知,不復更知;此是集,我已斷,不復更斷;此是道,我已修,不復更修;此是滅,我已證,不復更證。

三轉(證轉)

此是苦,汝應知;此是集,汝應斷;此是道,汝應修;此是滅,汝應證。

三:四聖諦的釋義

一、苦諦:苦即輪迴生死苦惱之義,凡是有為有漏之法,莫不皆含苦性,眾生經常被無常所患累、所逼惱,故佛經中說有無量眾苦,但就身心順逆緣境,總有三苦、八苦。

三苦,從其逆緣苦惱,正受苦時,從苦生苦,名苦苦;從其順緣,安樂離壞時而生苦惱,名壞苦;生老病死剎那變異而生苦惱,即名行苦。

八苦即: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和五陰熾苦。外有寒熱饑渴等苦惱之身苦,內有煩惱之心苦,所有諸苦皆歸苦諦所攝。

說明世間是苦果。我們要知道苦有如病,應該遍知,這是世間的苦果,也是生死的流轉。我們要知道所有的病,才能醫治它。

二、集諦:

集謂積聚二十五有苦果之因,一切眾生,無始以來,由貪嗔痴等煩惱,造積善惡業因,能招感三界生死等苦果。

集聖諦是苦的生因,它能集生死苦,故稱為集聖諦。集就是招感集取,招感就是業力被煩惱所引發出來;集取就是煩惱在造業。因為我們過去造種種的業形成力量,加上過去與現在種種煩惱的引發,使我們受種種苦。所以這個集聖諦所要講的就是煩惱以及煩惱所造的諸業行。

說明業與煩惱是苦的根源。我們要知道病苦的原因,將之斷除。這是世間的因果,也是生死的流轉,但是它指出我們生死流轉的原因。

三、滅諦:

又名盡諦,滅謂滅二十五有,寂滅涅盤,盡三界結業煩惱,永無生死患累。

滅聖諦即是苦滅聖諦。它說明眾生可以從生死相續不斷的苦報中得到解脫。滅是指滅除惑、業、苦,斷著貪嗔痴等無明煩惱,不再有造作之心,究竟不生,不生所以不滅,即是涅盤。

說明解脫與證果。眾生無時無刻不在病苦中,我們要知道沒病苦的快樂是怎樣的?要認識怎樣的人是沒有病苦的?要證知怎樣才是沒有病?這是指出世間的果,就是解脫、清凈的境界--涅盤。

四、道諦:

道是出世間的因,解脫苦的方法,通往涅盤之路稱為道。廣義的說有三十七道品,狹義的說有八正道。

說明離苦的道路。我們要知道修道的方法有如良藥,應該修學。這是指出世間的因,我們應該學習、掌握一些修道的方法,努力不懈地修行,最後就可解脫生死。

道謂修戒定慧通向涅盤之道,總有七科:一、四念處,二、四正勤,三、四如意足,四、五根,五、五力,六、七覺支,七、八正道。此為三十七菩提助道品法。

四諦是佛教的基本教義,是佛教各宗共修、必修之法。佛說四諦是要眾生了知四諦的真理,斷煩惱證涅盤,若專修四諦以求涅盤者,為行菩薩道。

苦為生老病死,集為集聚骨肉財貨,滅為滅惑業而離生死之苦,道為完全解脫實現涅盤境界的正道。

苦難皆由十惡種

集聚煩惱二六中

滅除無量因果造

道能出離緣覺果

節錄自無畏洲上師開示錄第281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畏洲上師 的精彩文章:

TAG:無畏洲上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