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汪偽政權的「統一」鬧劇:在日軍支持下吞併各地傀儡政權

汪偽政權的「統一」鬧劇:在日軍支持下吞併各地傀儡政權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軍加緊對華侵略滲透,其中扶植各種偽政府和傀儡政權是日軍侵華的一個重要舉措。

1932年,扶持「滿洲國」,管轄東北地區。

1933年,日軍進犯熱河、察哈爾等地區,扶植一系列傀儡政權。1939年,合併為「蒙疆聯合自治政府」,內蒙古王公德王為偽政權首腦。

1937年「七七事變」後,成立了「華北政務委員會」及其前身組織,管轄河北、山東、山西三省及北京、天津、青島三市。

1938年,日軍佔領上海、南京後,組織了「維新政府」,轄蘇、浙、皖三省和南京、上海兩特別市。

1940年 3月30日,日軍扶植國民黨內親日投降派頭子汪精衛成立了「偽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吸收合併了「維新政府」,成為日軍在華扶植的最高傀儡政權。

侵華日軍在華扶植的這一系列傀儡政權,目的就是對華分而治之。通過扶植各地漢奸組建各種傀儡政權,讓偽政權為日軍的侵略提供各種服務。

所以,除了「滿洲國」以外,其他各種偽政權名義上都是汪精衛領導下「偽國民政府」的下屬地方政權。但實際上,汪精衛的「偽國民政府」對「華北政務委員會」、「蒙疆聯合自治政府」等沒有任何實質性領導能力。

汪精衛的「偽國民政府」管轄下的蘇、浙、皖三省和南京、上海兩特別市,以及廣州、武漢附近的狹小地區,其地方官員仍然是原先的「維新政府」人員。汪精衛的「偽國民政府」只不過是一個政令不出南京城門的小朝廷,根本無法發揮任何「中樞政府」的作用。

但是隨著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侵華日軍戰線拉長,兵力開始捉襟見肘,中共領導下的敵後抗日武裝在淪陷區開展各種抗日活動,給侵華日軍以沉重打擊。

為了應對這一局面,侵華日軍開始轉變戰略方針。原先中國境內多個傀儡政權割據並立的狀態,已經不符合日本帝國主義的利益。侵華日軍迫切需要一個「統一」且強有力的「中樞政府」,來替日軍維護佔領區的秩序,為日軍籌措經濟資源支持作戰。

1943年出,日本東條英機政府開始執行「對華新政策」,強調突出汪精衛的領導地位。在日軍的支持下,汪精衛領導下的「偽國民政府」開始了一場「統一」各地傀儡政權的鬧劇。

首先,日本政府和軍部的主要頭目紛紛到南京「訪問」,東條英機甚至以首相身份拜訪,藉此抬高汪精衛的地位,以便令各地漢奸聽命於汪精衛。

其次,汪精衛方面「統一」的最大障礙,就是自成一體的「華北政務委員會」。老牌漢奸王揖唐一貫反對汪精衛、反對「統一」。1943年2月8日,「華北政務委員會」在日軍授意下改組,朱琛取代王揖唐擔任「委員長」。朱琛就職後第二天,就撤下「華北政務委員會」懸掛的北洋時代五色旗,改掛汪精衛「偽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此後,汪偽勢力逐漸滲入到「華北政務委員會」中。

然而,汪精衛「偽國民政府」的「統一」鬧劇,卻在德王的「蒙疆聯合自治政府」這裡碰了壁。

早在1941年,汪偽政權和「蒙疆聯合自治政府」就在日本人「撮合」下在青島舉行秘密會議。會上,雙方簽訂協議書,「蒙疆聯合自治政府」承認汪偽政權的中央地位,而汪偽政權則承認「蒙疆聯合自治政府」的「高度自治」。但此後,德王根本不允許汪偽方面對「蒙疆聯合自治政府」的大小事務有一絲一毫干涉。

1943年,汪偽政權希望借著東條英機的「對華新政策」的東風,希望將「統一」推進到「蒙疆聯合自治政府」。但是當地的日本佔領軍對汪偽政權干涉他們在蒙疆的既得利益十分不滿,「統一」計劃被日本軍部否決,日本方面從此不許汪偽方面過問蒙疆的事務,汪偽「統一」蒙疆的活動完全破產。

汪精衛的「偽國民政府」開展的這個「統一」鬧劇,根本就是日本人支持下的政治欺騙。其根本目的還是在於以另一種隱蔽的方式來實現侵略和奴役中國人民。所以,其破產和失敗終將是不可避免的。

原創文章寫之不易,還請各位多多支持、多多點贊、多多轉發,小編在此謝過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酥講武堂 的精彩文章:

捷克、以色列兩國駐華使館聯合舉辦大屠殺紀念活動
最近大火的四部韓劇:第一女主實力圈粉,秒殺所有國產大女主劇

TAG:青酥講武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