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明節」蘊含大道理,啟發大智慧,是民族信仰,更是民族精神!

「清明節」蘊含大道理,啟發大智慧,是民族信仰,更是民族精神!

賞析古典詩文,聆聽先賢心聲,感受如畫意境!古詩文賞析,與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本文來源於:古詩文賞析gswsx.cn

易經雲,「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對於中華傳統的「清明節」,也可謂「見仁見智」,每個人的見解不同。

我們看到,在當今城市的大多數人眼裡,尤其是年輕人眼裡,雖然再沒有人發「清明節快樂」的簡訊,但也是個小長假,正好休息和遊玩。顯然,這連「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層次都沒有達到!

而在廣大的農村,清明節一來,大家族、小家族總是舉行隆重的祭祖掃墓活動,墳墓周圍人頭攢動,錢紙飛舞,炮聲隆隆,到最後團聚在餐桌邊,好酒好飯地熱鬧一番!

因此,清明節也只是一個家族聚會的日子。

「清明節」蘊含的大道理,而且能讓我們生出大智慧來。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逝去的祖先在陰間,是「陰」,墳前的我們在陽間,是「陽」,這一陰一陽的互動,就是「道」。

這個陰陽之道是怎麼運行的呢?那就是「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何謂「繼之者善也」?陰間的祖先之所以有我們陽間的這些後代來繼承血脈,是因為我們的祖先曾經「積善」,因為有「善」,才能「後繼有人」,我們的存在是因為「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是「善的繼承」的結果,這就是「繼之者善也」。

何謂「成之者性也」?「善」有類別,最起碼有陽善和陰善兩種,陽善留名,陰善不留名。而且「善」有大小,有「為國為民」的大善,也有「助人為樂」的小善。因為「善」的類別、大小不同,所以後代的「性」當然也不同,有生男,有生女,有生智,有生愚,這就是「成之者性也」。

何謂「仁者見之謂之仁」,仁者愛人,親親為大,想起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和祖先,而祖先現在卻長眠地下,孤獨寂寞,自然就生出思念的情感來,因此清明節要上墳祭祖,要親親,所以「仁者見仁」。

何謂「智者見之謂之智」,智,「日知也」。隨著年齡漸長,就明白自己將來也會和祖先一樣長眠地下,於是就會生出「繁衍後代、薪盡火傳」的智慧。

而「氣清景明,萬物皆顯」的清明一到,植樹造林,種瓜點豆,「道法自然」的智慧也油然而生。

而要想血脈不斷、後代昌隆,就可以從家族興衰歷史中找到規律,就會發現「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的家道,這當然就是進一步的智慧。因此,清明節讓「智者見智」。

仁者「報本尊親」,智者「光前裕後」,這是兩種高層次的見識,雖然「百姓日用而不知」,但是在仁者和智者的帶動下,「君子之道」就在中華大地興起了。

清明節始於周朝,至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因為古代以孝治天下,加上介子推「勤政清明復清明」的良好祝願,清明節就得到了歷朝皇帝的重視,唐玄宗就曾頒布「清明節休假四日」的政令。

唐朝以來,清明節就成為了一個全國性的祭祖掃墓的節日,中國人敬天法祖的思想,「祖宗教育」的獨特宗教,「一陰一陽」的大道理,通過清明節而落地生根,可以說,清明節代表了中國人的「信仰」。

何謂信仰,相信而敬仰也!中國人的祖宗信仰,其意義之偉大,是世界上任何民族所沒辦法比的。

第一,祖宗信仰是實實在在的信仰,一點不唯心,看得見的有墳墓,還有家譜上的名字和生平,還有傳到自己的血脈世系圖。而祖宗中的先賢,還有「三不朽」的道德、功業、文章,讓後代傳誦和敬仰。

第二,祖宗信仰建立起了中國人的人生意義。個人的生命雖然終有盡頭,但是子子孫孫則是個人「有限生命」的延續,甚至可以傳到千秋萬代,由此中國人的人生意義就變得豐富了起來,肉身可滅,可血脈卻長流,精神可不朽。

第三,祖宗信仰建立起了中國人的人生責任感。祖先的血脈要延續,每年的清明節要有人去給祖先掃墓,這種鏈條式傳遞的壓力,不僅產生了「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孝道,而且建立了每個人的人生責任感,首先要成家,有條件還要光大先賢「三不朽」的事業。

第四,祖宗信仰建立起了中國人的婚姻觀。婚姻的目的不是去尋找所謂的「轟轟烈烈、發熱發狂」的愛情,而是「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後世」,是「敦倫、續香火」,「生殖器」主要是用來繁殖後代的,不是拿來尋歡作樂的。

第五,祖宗信仰建立起了中國人的價值觀。「不求金玉重重貴,但願子孫個個賢」,人生不是追求今生的富貴,而是追求萬世昌隆,因此,尺璧非寶,以善為寶,上能有益於國家,做出「立德、立功、立言」的事業,下能積德累仁,以求福蔭子孫。

第六,祖宗信仰建立起了中國人的道德體系。男效才良,女慕貞潔,才能保證血脈的純正和後代的優質,男人講「仁義禮智信」的五常,女人講「德言容工」的四德,這樣家風才長久,家業才興旺,才能人才輩出。

第七,祖宗信仰建立起了中國人的幸福人生。「先成家再立業」,把創造新生命放在第一位,這樣就建立起了三代、四代、五代同堂的家庭結構,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幼有所依,幼有所教,在這個充滿愛的大家庭中,正常的一個人,都可以享受到多至八代的親情。

第八,祖宗信仰建立起了一個和諧的社會。在家講孝道,就可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國就能「移孝作忠」,在社會上就能「四海之內皆兄弟」,父子有親,夫婦有別,君臣有義,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於是就形成了一個和諧的理想社會。

第九,祖宗信仰為中華民族提供了「生生不息」的精神動力。「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祖宗信仰為家族的瓜瓞綿綿提供了精神動力,而「同姓組成家族,異姓組成國家」,當然也為國家的生生不息提供了精神動力。

而中華兒女都是炎黃子孫,都是同胞,因此一國也是一家,於是,這樣的一個中華民族,即使遇到再大的內部矛盾,即使象國共兩黨那樣的敵我矛盾,也能在民族大義面前團結起來,共同抵抗外來侵略。

因此作為世界唯一文明古國,作為幾千年來一以貫之的中華文明,其內在精神動力就是祖宗信仰。

因此,從以上九點看出,祖宗信仰是中華文明的內核,是中國人獨特的宗教,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

樹老根猶健,春回氣自雄,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今天,清明節表達的民族信仰和民族精神,必將在新的時代里大放異彩,並且可以讓全人類受益!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文賞析 的精彩文章:

閱讀與欣賞 介紹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
閱讀與欣賞 李白五言邊塞詩《關山月》

TAG:古詩文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