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節日

一個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節日

「引」

在五千年的文明中,孝一直是我們這個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孟子結合了孔子的思想將儒家文化凝練為八個字:仁、義、禮、智、孝、悌、忠、信。而後世的朱熹(對於這個頗有爭議的人,不做評論)將儒家精神重新解讀凝練為「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看似沒有多大的變化,但其實儒家思想的實質在發生轉移(這個姑且不論,寫起來太多)。但無論怎麼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來自於——孝。

「一」

談起孝,這是一種人性品質,更是一種做人準則。在古代,開科取士的官方考試教材就有《孝經》,而且各個朝代都有針對老人的特殊福利待遇,康熙大帝還在紫禁城宴請了1050位65歲以上老人,史稱千叟宴。這些,都在說明孝是貫穿我們這個國家5000年的行為準則。之所以要在清明節的時候說起孝道,因為孝道文化就是教育文化,而清明節,更是孝道文化的重要節日。

「二」

清明,這個節日最主要的活動就是掃墓。

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榼,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

掃墓的表現形式有很多,但是其核心思想即為懷念先人,寄託哀思。這其實也是孝道的一部分,對於故去的先人,我們的孝道並沒有斷代,而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完成連接,同時清明掃墓何嘗不是一出現場教育呢,孩子跟在大人的身後,看著大人在墳塋前完成祭拜儀式,聽著大人們說起先人的故事,這在潛移默化中就已經完成了孝道的教育和傳承,

「三」

其實中國傳統文化,在我看來就是中國傳統的教育,儒釋道三家合成中國傳統文化,而這三家的思想中,佛教在中國這片大地上完成了同化,少了幾許仙氣多了些許功力,這並不能怪佛教的高僧大德,只是因為這片土地上的人更加務實,就像四大發明一樣,每一樣都是技術的創新,而不是科學的啟蒙,而那些看似晦澀難懂的經文里,是佛教思想對於世人的教化,只不過教育的方式不一樣而已。

「四」

對於孝,這真是我們這個民族現在最缺少的東西,在我們肆意批判孔孟儒家的時候,我們卻批錯了對象,那些儒家忠君的禁錮思想的源頭並不是那兩位無辜的聖人,而是萬惡的朱熹,當我們將那些有悖人倫天道的東西全部當作糟粕摒棄的時候,我們也忘記了孝道這個中華最悠久的美德。

「五」

《孝經》固然珍貴,但放在當下確實有些不合適, 無論怎樣的經典,也無論怎樣的批註,在我看來,孝道最核心的是子女與父母的關係,如果這個關係和諧,我想這就是孝。至於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做到」父母命,需敬聽「確實很難,因為我們的父母早已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所以那些偏頗的命令我們是無法做到的。但是現代社會的孝還是應該以父母為主體,使其開心快樂,物質也好,精神更甚,都應使其愉悅,可謂孝。

「六」

換句話說,當父母的怎能不理解兒女,尤其是在現代這個節奏快速,亞歷山大的社會,父母就更體諒兒女,相對來說,兒女與父母的結合點就變得的相對容易結合。

清明就要到了,掃墓又將堵車,還好,我們沒有忘記,帶著孩子再來一場現場教育。

既踏青,又緬懷先人,兩全齊美,挺好。

靜言觀止的文創空間

苦逼的自由撰稿人?走心的文字工作者

左岸,雜人一枚

粗通詩歌、音樂、藝術、文案、策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觀天下風雲起 的精彩文章:

TAG:靜觀天下風雲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