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地七日】雁盪山

【地七日】雁盪山

雁盪山

雁盪山世界地質公園主要位於中國浙江省溫州市樂清市境內,部分位於永嘉縣及溫嶺市。距杭州300公里,距溫州70公里。地質公園總面積298.8平方公里,包括雁盪山園區、方山長嶼硐天園區、楠溪江園區,最高海拔1108米。

雁盪山是亞洲大陸邊緣巨型火山(岩)帶中白堊紀火山的典型代表,是研究流紋質火山岩的天然博物館。雁盪山一山一石記錄了距今1.28億年-1.08億年間一座復活型破火山演化的歷史。雁盪山地質遺迹堪稱中生代晚期亞歐大陸邊緣復活型破火山形成與演化模式的典型範例。它記錄了火山爆發、塌陷、復活隆起的完整地質演化過程,為人類留下了研究中生代破火山的一部永久性文獻。

雁盪山破火山是酸性岩漿經爆發、噴溢、侵出及侵入形成的。其產物涵蓋了不同岩相的岩石,包括地面涌流堆積、火山碎屑流堆積、空落堆積、基底涌流堆積和流紋質熔岩、岩穹、次火山岩等。岩石地層單元、岩相剖面、岩流單元及岩石結構均十分典型。它幾乎包括了岩石學專著中所描述的流紋岩類各種岩石。因而,人們稱雁盪山為流紋質火山岩天然博物館

雁盪山還具有獨特的地貌景觀。巨厚的流紋質火山岩層在外動力地質作用下形成的疊嶂、方山、石門、柱峰、岩洞、天生橋和峽谷、瀑潭、澗溪和河湖等岩石地貌或風景地貌。它在形態、成因、審美學意義上均有別於砂礫岩地貌、碳酸鹽地貌和花崗岩地貌。它的形成記錄了地殼抬升、斷裂切割、重力崩塌、流水侵蝕和風化剝蝕等地質作用過程。雁盪山的景觀呈層圈帶分布格架,反映了環形火山構造與區域構造的疊加作用。雁盪山流紋岩地貌不僅是中國東部廣泛分布的流紋岩地貌中的傑出代表,而且在東亞亞熱帶地區的流紋岩地貌中也具有典型性。因而雁盪山地質公園是人們了解地質作用過程的一個典型研究區,它是一部流紋岩地貌的天然叢書。

南大地科

圖文/學科部

編輯/新媒體中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大地科 的精彩文章:

TAG:南大地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