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徐文兵:春天放風箏最有益於身心健康

徐文兵:春天放風箏最有益於身心健康

春天來了,人們可以走到戶外去踏青了。這個時候,做什麼運動最有益於身心健康呢?首先要給大家推薦的是:放風箏。

很多人說風箏什麼時候不能放呀?一年四季都可以。我們確實也看到,在北京一年四季都有人放風箏。按照讓風箏飛的原理來講,只要有風只要有能量就可以,所以無論秋天的風、冬天的風都可以讓風箏飛起來。但是為什麼強調春天放風箏呢?因為春天是天地俱生,就是說天和地的能量,也就是我們講的氣的方向是上升的。到了春天,太陽逐漸接近地球,給予我們地球的能量會越來越多,這時候,大地回春,土地開始解凍,冰消雪融,然後呢,我們就會首先感覺到水汽慢慢往上蒸騰,除了水汽以外,就是我們所說的能量也從地裡面開始往上走,所以這時候,即便沒有很大的風,風箏照樣能飛起來。

在春天放風箏,有益於身心健康。我們先談「心」。放風箏其實放飛的是一種心情、希望和理想。我們現代的都市生活,大家都是埋頭拉車,不抬頭看路,你看一個個都是眉頭緊鎖,愁容滿面,低著頭、哈著腰在鋼筋水泥的叢林里穿梭,很少有人抬頭去看看天空了。當然,現在抬起頭也看不見什麼,特別是在晚上,對於這種光電污染的城市,也看不見幾顆星星。古代人都是生活在天地之間、自然狀態之中,整天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保持與自然的節奏和節律同步,所以能做到天人合一。

放風箏最大的好處,對身體來講就是能夠防治頸椎病。頸椎是由7個椎體組成,自然形成彎曲,叫做頸曲。我們平時用頸椎都是左右動,很少上下活動自己的脖子,而且往往都是低頭幹活。長此以往,就會造成頸部的自然彎曲消失,椎體的改變慢慢就會導致附著在椎體上的肌肉和神經的改變,所以就會出現疼痛和麻木,造成頸椎病。古代人的書先是用竹簡,後用紙張,但是排版都是豎的,看書時就能上下活動頸椎。我們現在的書已經改成橫排版了,看書時也是搖頭晃腦,左右活動頸椎,長期這樣,就導致人們都變成了直脖子,從而壓迫血管、神經,導致腦的供血不足,甚至造成手臂和手指的麻木。

另外春三月是一個「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的季節,應該鼓勵人們立志,鼓勵人們做事,鼓勵人們去奮鬥。當你美好的心愿隨著風箏高高飛起,也是達到了一種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我特意把放風箏這項運動推薦給大家。

有人說,我在秋天和冬天一樣能放風箏。是的,但是大家記住,秋風是肅殺之氣,秋天放風箏是迎著風刀霜劍去的。我們講秋天應該收斂,冬天應該閉藏,這時候你要是出去,就有可能是在跟大自然作對,與大自然抗爭。

我還要給大家推薦一個治療頸椎病的方法,不放風箏的人,可以運用這個方法來為頸椎做保健。大家看一下鳳凰的鳳的繁體字怎麼寫,想像一下腦門中間有一支筆,或者是一個手電筒發出道光,就用這支筆或者這道光在牆上寫「鳳」字,一筆一畫,搖頭晃腦,每天練十遍,這樣你的頸椎也就活動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養生文化:世上本無病,只是瘀和堵!
王陽明《傳習錄》精選20句,品讀「心學」第一書!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