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疑而念佛是胎生還是化生?

疑而念佛是胎生還是化生?

居士問:「胎生是生報土嗎?專念佛有懷疑,是胎生還是化生?」

宗柱法師答:

首先說「胎生」是生到了報土。

極樂世界是一真法界,善導大師判極樂世界為報土,所以說不管是胎生還是化生都是生到報土,只不過胎生五百歲不見佛。也就是說胎生和化生生在同一個地方,胎生的人五百年不能見佛,不能聽法,在花苞裡面反思、懺悔自己的過失,直到明信佛智方可見佛。

其次再說化生和胎生的因是什麼。

《無量壽經》下卷有具體的說明:即能夠明信佛智、專一念佛的,是十八願攝受的根機。這樣的人就是化生。化生當下花開見佛。反之,不能明信佛智、疑惑佛智者,「然猶信罪福」,他還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則胎生於花苞。

胎生之人往往伴隨著雜行,由於其想求生極樂世界,但不能夠明信佛智,即不敢完全仰仗阿彌陀佛的名號功德而求往生,然後,自己再修諸功德迴向求生。究其原因,由於他誤解了《彌陀經》中所講的不可以少善根、少福德往生,於是他以多多修集功德來安心,即修諸功德迴向求往生。這樣的人明顯是雜修的,其原因是不能明信佛智,不能專靠佛力。因此又靠佛又靠自己,這樣的人若往生就落於胎生。

我們進一步沿著居士的問題往下探討:「專念佛的人有懷疑心,這樣的人是胎生還是化生?」

有懷疑心而能專念佛,這種人顯然不多見。我們看一下周圍的學佛者,或反觀自己的學佛經歷就明白了。如果內心懷疑這句名號不能圓滿具足往生的資糧,肯定會入於雜修雜行的。覺得只憑這句名號還不夠往生標準,便去讀讀《金剛經》、念念《地藏經》,就雜修去了。這是大部分學佛人的狀況。

另外還有一種人,他懷疑:「阿彌陀佛究竟要不要我呢?極樂世界到底有沒有?我這樣重的罪可能不行吧?」這樣懷疑來懷疑去,就失望了,不念了。

所以在現實當中,有懷疑心的人大多落於兩種結果:雜修雜行;念著念著不念了。

我們姑且再往下看。

假設還有一部分人,一邊懷疑名號,一邊還能堅持專念名號一輩子。這樣的人,是化生,還是胎生呢?

說到懷疑,這是我們凡夫的天性。凡夫就是妄想做成的,凡夫就是有貪嗔痴慢疑,凡夫的貪嗔痴慢疑是與生俱來的,如果沒有懷疑,就不是凡夫了。

可以說我們雖然也專念名號了,肯定是多多少少有一些懷疑的,但是此懷疑心不足以讓我們不去專念名號。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想一想,儘管我們在專念名號,平時顯得信心十足,一旦遇到災難或者是得大病了,再或者是臨命終了,心裡難免會生出一絲疑惑:「阿彌陀佛到底有沒有護念我呀?到底我念這句名號有沒有消業呀?既然名號能消業我怎麼得這麼重的病?」

儘管我們的理性還是偏於相信佛力,但是理性之中多少也夾雜著一些感性的懷疑在裡邊。尤其到了臨命終的時候,左等阿彌陀佛不來,右等阿彌陀佛不來,心裡難免急躁,難免會生起一絲疑惑:「哎呀,是不是阿彌陀佛不來了呢?是不是自己業障太重,這一生就往生不了了呢?」此是念佛人之常態。

於此情形,法然上人曾做了一次示範。

《法然上人全集》中云:「或時上人曰:『今生得遂往生歟!』乘願聞之云:『上人尚且作此不定之語,況餘人乎?』此時上人揚聲朗笑曰:『迄至上蓮台之前,何能斷此念乎?』」

當時法然上人和他的弟子乘願在一起的時候,法然上人忽然說了一句話:「今生得遂往生歟!」意思是這一生能夠往生得了嗎?法然上人這麼一感嘆,他的弟子乘願聽了就說:「上人尚且作此不定之語,況餘人乎?」意思是上人況且還有一絲懷疑,有不確定性,其他的人肯定是疑根完全不能斬斷的。法然上人一聽弟子這麼說,就哈哈大笑,說:「迄至上蓮台之前,何能斷此念乎?」直到臨命終登上蓮台之前,作為娑婆的凡夫怎麼能夠把疑根斬斷呢?這是不可能的。

法然上人站在凡夫的立場上說出這段話是有代表性的。也就是說,凡夫在往生之前,懷疑心是不可能全部斬斷的,只是懷疑的多和少而已。我們能一向專修、一向專念名號的人,這顆懷疑的心就特別的微弱了。而那些疑心重的人要麼是去雜修了,要麼就是念著念著不念了,改轉法門了。只要還能堅持念下來的人,儘管有懷疑心,可是必定往生。

一遍上人《念佛金言錄》記載:「一遍上人於三十六歲(一說三十七)拜謁熊野之證誠殿(在當時咸謂此是彌陀權化之處,為與眾生結廣大之緣,乃和光同塵,垂跡於此地),於此念佛百日,蒙彌陀示現,授予一偈(六十萬人頌):

『六字名號一遍法,十界依正一遍體。

『萬行離念一遍證,人中上上妙蓮華。』

「並為其開示濟度眾生的方法而言:

「『汝誓願不可思議,哀愍一切眾生故,專勸融通念佛,此是最上善根,慈悲至極。然而或論信不信,或簡機非機,此義違佛本願。當來經道滅盡之眾生,如何論信?如何論機?爾時唯有多少任憑口稱名號,隨聲滅除罪障。

「佛法流布之今時,已是信者少不信者多,廣大眾生,大多未聞佛法,無善知識隨身,孤獨卑賤惡癩病人等族有之,何況經道滅盡之時乎?望汝自今以後,智慧門任他,慈悲門自領。不論凈穢,不論善惡,不論信疑;總之,不可論心之是非,凡夫之心,善惡共迷,不可作為出離之要道,唯稱南無阿彌陀佛,即得往生也。」

一遍上人也是大勢至菩薩示現,上人三十六歲的時候,在寺院念了一百天的佛號,阿彌陀佛示現金身,為一遍上人說了一首偈子:「六字名號一遍法,十界依正一遍體。萬行離念一遍證,人中上上妙蓮華。」

說完之後阿彌陀佛還給一遍上人開示了一段法語:「汝誓願不可思議,哀愍一切眾生故,專勸融通念佛,此是最上善根,慈悲至極。」這是對一遍上人的肯定。

然後阿彌陀佛繼續說:「然而或論信不信,或簡機非機,此義違佛本願。」就是說佛的本願不擇眾機的,不管什麼樣的眾生,只要能念佛就可以。

緊接著阿彌陀佛又說:「當來經道滅盡之眾生,如何論信?如何論機?」就是以後經道滅盡,再過幾千年經書沒有了,出家法師也沒有了,那時候怎麼談論信呢?信什麼呀?連書都沒有了,怎麼還能論上機、中機、下機呢?都是五逆十惡之機了,都一樣了。

到了那個時候,「爾時唯有多少任憑口稱名號」,只要那個時候的人還能夠口稱名號,「隨聲滅除罪障」,只要稱念名號就能夠滅除罪障,最後必定往生。

最後阿彌陀佛對一遍上人說:「不論凈穢,不論善惡,不論信疑;總之,不可論心之是非,凡夫之心,善惡共迷,不可作為出離之要道,唯稱南無阿彌陀佛,即得往生也。」這就是說,往生不在眾生這邊論,不看眾生,只看這句名號有沒有使十方眾生往生的功德。阿彌陀佛已經成佛,「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句名號法爾具足往生的功德,這是鐵的事實。所以說往生極樂不在眾生這邊討論。

善導大師也說過:「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也。」往生全靠阿彌陀佛的大願,阿彌陀佛的大願即是這句名號——六字名號大願船。只要是全部仰仗阿彌陀佛願力往生的,肯定是化生到極樂世界,即是明信佛智第十八願的根機。

沒有全部仰仗佛的、懷疑心比較重的人,自己去修諸功德而迴向求生,此功德善導大師判為「雜毒之善」。因為凡夫不管修什麼都是夾雜著貪嗔痴慢疑的,修行的這些東西最多能作為人天有漏的福報,而不是真實的功德。

所以,往生到極樂世界是胎生還是化生,不在眾生的心上面考慮,不談眾生的心。不管你是信心還是疑心、你是善心還是噁心,不在這塊兒論!要論就論你修的是什麼法。

你念的是佛的名號,這句名號是無漏的,是「實相身」。念名號就是純粹的如實修行,名號的功德就是無漏的,所以凡是全部仰靠名號去往生的人,當下就是化生,一往生就能見佛,因為名號一展開就是阿彌陀佛。我們念名號的當下佛就在我們身邊,就在眼前,佛和名號是一體的,這叫名體一如。

因果是絲毫不爽的。我們現在念著名號,名號即是阿彌陀佛,那麼將來我們一往生見到的肯定是阿彌陀佛。所以說專念名號的人,不管你是相信也罷,懷疑也罷,這顆心正如一遍上人蒙受了阿彌陀佛的開示,不論心之信疑,不論這些,就看你修的什麼法體。修的法體是名號,名號即是實相,即是佛,一往生見到的肯定是佛。

反過來說,如果疑心很重便障礙他念佛了,他自然就雜修雜行去了。一旦雜修雜行,他修的法體除了念佛之外,還夾雜著自己的「雜毒之善」。在因地中有「雜毒之善」,一旦往生極樂世界,肯定是胎生了。例如有些人念《金剛經》《地藏經》,《金剛經》和往生不相干,念著《金剛經》求生極樂世界,將來見到的肯定不是佛。《金剛經》中本來沒有阿彌陀佛,你往生之後怎麼能見到阿彌陀佛呢?所以是胎生。

最後總結:

往生極樂世界是胎生還是化生,是由我們所學的、所修的法體本身而定的。專念名號的人,肯定一往生就見佛。不能專念名號,由於懷疑心導致的雜修雜行,因中有「雜毒之善」,一旦往生就有障礙,便不能馬上見到阿彌陀佛了。

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呢?不管我們信也好,疑也好,總而言之我們只有一個選擇。就好比世界末日到了,發了大洪水,只有諾亞方舟這艘船了,你懷疑,得上這艘船;你不懷疑,還得上這艘船。只要上了船,最後到岸的結果是一樣的。因此說我們與其懷疑還不如相信,不管你懷疑還是相信,擺在我們面前的只有一條路,就是專念彌陀名號。只要專念名號,則臨終化生極樂報土,花開見佛,何幸如之哉!

關注我們

GIF

看往期所有問答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蓮花朵朵開 的精彩文章:

選擇集略講54
沒念佛的時候,佛還在保護我們嗎?

TAG:蓮花朵朵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