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青海讓科技「元素」 注入綠色發展

青海讓科技「元素」 注入綠色發展

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出的鎂錠。本報記者 祁國彪 攝

去年,「三江源區草地生態恢復及可持續管理技術創新和應用」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這一項目系統研發和集成了退化草地生態恢復重建技術;

2017年,我省組織實施各類科技項目185項,總投資同比增長8.89%;共登記各類科技成果510項,首次突破500項,同比增長8.5%;高新技術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460.75億元,同比增長14.68%,比2016年提高2個百分點;全省5個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和38個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實現產值166.5億元,較2016年度增長10.56%。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抓好科技創新、加強科技供給,就抓住了牽動發展全局的牛鼻子。

過去一年,我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以「四個轉變」推動落實「四個扎紮實實」重大要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科技創新有力推動了青海綠色可持續發展。

科技支撐「供給側」持續發力

過去一年,我省不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創新,圍繞鋰電、新材料、光伏光熱和鹽湖資源綜合利用「四個千億元」產業發展需求,實現對光電材料、多晶硅、新型電池的產業鏈條延伸和儲能多元熔鹽產品開發的技術支撐。

建成全國首座「百兆瓦太陽能光伏發電實證基地」,填補了我國光伏組件和平衡部件野外公共測試平台的空白;突破了48對棒還原爐核心設備的溫場、流場設計難題,建成國際首條高品質多晶硅萬噸級生產線,餘熱利用率由48%提升至83.85%。

攻克鹽湖氯化鎂脫水工藝關鍵技術,目前全世界規模最大的金屬鎂生產線在我省試車成功,標誌著我國金屬鎂綠色製造成功實現;利用自主研發的全膜法提鋰工藝在西台鹽湖建成年產2萬噸電池級碳酸鋰生產線,一次性投料試車成功;

實現了電子槍的主要功能裝置「大功率高頻高壓電源」國產化,成為國內首家能夠自主生產EB爐電子槍配件的廠家;「梓醇片」獲得國家中藥一類新葯藥物臨床試驗批件,實現了我省自主研發一類新葯「零」的突破。

在過去的2017年,我省不斷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緊密圍繞全省十大特色農牧業產業創新發展,引進研發新品種、新技術以及規模化高效生產技術,以科技供給支撐引領全省特色農牧業轉型升級。

截至目前,實施完成「1020」科技支撐工程項目81項,實現新增產值34.11億元,新增利潤5.97億元,獲得科技成果53項,技術標準68項,授權專利38件;啟動實施青海省高原特色農作物現代種業創新體系建設重大專項,集成特色農作物高效制繁種、種子質量控制、商品化種子加工等關鍵技術,構建現代種業發展技術服務體系。

啟動實施了海北藏族自治州高寒草甸生態畜牧業大數據管理平台與關鍵技術集成示範重大專項,創建基於草地動態信息獲取基礎上的畜牧業生產動態管理大數據平台,為政府、生產者和消費者提供相關服務。

與此同時,在過去一年中,我省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0家、科技型企業80家,新培育科技小巨人企業5家。目前全省高新技術和科技型企業已分別達到144家和294家,工業增加值總計達到139.55億元,佔全省工業增加值的17.65%。

科技引領生態文明建設持續發力

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

把科技創新引入到生態環境保護中,加大科技投入和建設力度,一個個「科技環保」成果陸續湧現,為我省生態文明建設注入動力。

2017年,我省組織推動三江源智慧生態畜牧業平台建設,建成了三江源智慧生態畜牧業綜合信息雲平台和草情監測與草畜平衡診斷系統,在青海乃至全國草地畜牧業地區均屬首次,實現了集草地生態畜牧業信息化、智能化、精準化、高效化生產和管理為一體的智慧生態畜牧業技術平台的研發及其應用。

已初步建成「天然草地合理放牧-飼草基地建植與管理智慧支撐-優良青貯飼料加工-飼料精準配置-氂牛、藏羊冷季補飼與健康養殖-高原特色畜產品加工信息化管理-畜產品質量追溯與電商平台」為一體的智慧生態畜牧業產業鏈,為構建三江源生態保護「減壓增效」的「智慧生態畜牧業」新模式提供了全面有效的信息與技術支撐。

構建「星-空-地」一體化生態監測及大數據平台,為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與生態保護決策提供定量化、高精度的空間信息支撐與精準化服務。

在祁連山地區篩選出6個適宜草種並進行了試驗示範,提出了祁連山區天然草地保護與利用及退化草地修復技術集成模式。

與此同時,在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生態農牧業穩步增長,產值達到34.2億元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充分發揮了實驗區重要的示範引領作用——以光伏為主的清潔新能源快速崛起,產值達到36.15億元;旅遊業收入增長迅速,達到20.7億元,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47億元。

科技保障改善民生持續發力

回望成就,催人奮進。2017年,我省依託青海省農村信息化綜合服務平台,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3.6萬公頃耕地實現了科技信息服務全覆蓋;

……

科技創新,貴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提高社會發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等,都對科技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依靠科技創新不斷增加公共科技供給,逐步完善低成本、廣覆蓋、高質量的公共服務體系,順應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期待,讓科技之光照亮民眾的幸福之路。

過去一年中,我省啟動了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黃南藏族自治州4州8縣高原現代科技生態園建設工程,截至目前各縣工程主體框架已基本完工。

實施科技信息支撐、科技人才支撐、產業技術支撐、科技扶貧示範等四大科技扶貧行動,2017年,我省新認定了10個科技扶貧示範基地,啟動實施了13個扶貧產業化項目,組織1558名科技人員深入貧困地區開展科技服務,輻射帶動20個貧困縣。

去年,我省組織申報的「青藏高原人類遺傳資源樣本庫建設」項目被列入科技部「2017年重點研發計劃生物安全關鍵技術研發重點專項項目」,該項目的實施將實現與中國人類遺傳資源樣本庫信息管理平台共享互聯。

過去一年,我省通過相關研究和技術應用示範,整合全省包蟲病預防、臨床資源,培養了一支包蟲病防控研究團隊,包蟲病綜合防控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與此同時,還在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開展太陽能與空氣源熱泵採暖技術應用示範,實現了較燃煤採暖方式節能33%。

作者: 宋明慧 來源:青海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報新媒 的精彩文章:

詩情畫意德令哈
沾衣欲濕杏花雨,去化隆赴一場「浪漫」之約!

TAG:青報新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