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才能更好地應對貿易戰/《財經》社評

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才能更好地應對貿易戰/《財經》社評

蘇琦/文

近日中美之間的貿易爭端引發世人矚目。在就貿易爭端本身的是非曲直展開評析的同時,不少論者認為,中美關係已來到一個轉折點。主要理由是,與以前中美經貿關係更多具有互補性相比,隨著中國競爭力全方位的提升,眼下中美經貿關係競爭的層面大於合作互補的層面,因此摩擦將成為常態,而美國對中國的防範乃至圍堵心態將逐漸佔據上風等等。有論者還據此認為,中美關係已經進入了所謂「修昔底德陷阱」,乃至新冷戰已然開啟的結論。

首先必須指出的是,兩個國家之間經貿關係的合意性和互利性,是否一定與彼此間的互補性和競爭性相掛鉤,是一個相對複雜且動態演進中的問題,在多數情景下很難有定論。以中美之間的經貿關係為例,恰恰是此前相當長的、被認為認為是彼此互補大於競爭關係的時段內,中國對美國積累了大量的貿易盈餘。當然,在價值鏈全球配置階段中國到底得了多少真金白銀、是否成為鏈條上其他夥伴責任的「背鍋俠」依然有待釐清。

不過特朗普政府借301調查對中國發難,並特意要求中方儘快削減至少1000億美元逆差,充分表明美方並不會因為這種所謂的互補關係而減少對中國的壓力。接下來的問題是中國競爭力的提升會否必然加劇中美間的貿易摩擦。正如互補關係並沒有減少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競爭關係也未必加劇中美貿易失衡,如果處理得宜,轉壓力為動力,成為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助力,可能反而會為中美經貿關係再平衡提供契機。

在冷靜應對美方懲罰性舉措的同時,中國政府相關部門也宣示了進一步擴大包括金融服務業在內對外開放的姿態和舉措。這充分表明,一個競爭力提升的、更為自信的中國,對美國可能意味著更多的機會,而非損失。

當然,隨著全球化格局的重構和中國國力的增長,客觀而言,中美關係確實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面臨新的挑戰和不確定性,這對雙方都構成了新的考驗。相較於美國,對於面臨「兩個一百年」任務的中國而言,挑戰和考驗更為艱巨。一個崛起的大國如何平穩面對一個戰略盤整期的守成大國,從歷史上看,註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也因此,中國更需要在新時代選擇恰當的對外貿易和外交關係策略。近年來,有觀點認為,以中國目前的體量和影響力,已經形成了「大象難以藏在樹後跳舞」的局面,因此更應強調有所作為。其實不然。正是因為中國已成「大象」,份量不同以往,進退都會不同程度攪動既有利益格局,所以更應以謹慎而節制的舞姿,和著既有的旋律,更好地讓舞伴們適應自己的存在感,如果能共同尋找到新的更為和諧的舞步和節拍,那更好不過。

近年來,中國領導層多次強調指出,中國的發展極大地得益於當前的全球體系所提供的市場紅利和秩序紅利。中國的崛起不以挑戰和顛覆既有國際政經體系為鵠的,並不冀圖另起爐灶,而是使其更加公平合理。

這種對既有國際政經體系秩序的尊重,並主動提出繼續擁抱全球化,主動分擔維繫全球化秩序和勢能的成本與投入,並期望和推動其向著更符合人類命運體利益的方向發展,構成了新時代中國韜光養晦戰略的核心。

實踐證明,一個國家在外交上有所作為是有前提的。只有本著完善既有國際體系的初心,才能讓人們放下對中國崛起的戒心。有所作為在很大程度上也意味著很多事情要順勢而為,不能也不應強推,更不能高調強勢強推。「一帶一路」倡議能夠得到沿線國家和地區熱情的回應,迎來較為順利的實施,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從新時代中國外交策略的重要性出發,多數接受《財經》專訪的業界人士認為,即使時移世易,中美間合作的基礎和空間依然巨大。中美擁有共同締造的、無法拆解的全球價值鏈,這種競合狀態和上世紀英國主導的那輪全球化中以民族國家為畛域的經濟利益競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和冷戰期間美蘇兩國在兩個相對獨立的體系間進行攻防有著天壤之別。對於目前中美關係的維繫和順利發展而言,尤為重要的是不要輕易把經貿爭端擴展到其他領域,不能輕易得出美國正在全方位圍堵中國的結論,更不能由此出發進行戰略決策。

有關業界人士提醒,以中國目前的實力和發展勢頭,只要不出現根本性的誤判,不出現顛覆性的風險衝擊,保持戰略定力,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同時讓更多的國家和地區分享到中國的發展紅利,假以時日,即可確保兩個一百年目標的實現,從而能夠以更強的實力和更開放的胸懷,擁抱全球化並造福人類命運共同體。

(本文首刊於2018年4月2日出版的《財經》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經雜誌 的精彩文章:

世界區塊鏈組織「註冊」身份存疑,與聯合國無隸屬關係
AI醫學影像「搶跑」,商業化成敗幾何?

TAG:財經雜誌 |